秦岭,是横亘与我国中部的一座巨大山脉。两亿年前,秦岭方与大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秦岭,是我国南北自然地理及气候的分界线。南方北方、南人北人,皆因这座山脉的存在而存在。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的非凡身世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曾经记载:秦汉时,有条黑龙从秦岭来到渭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山就是由这条龙所变。 龙头就是现在的龙首村,龙尾则在今天的钟楼。
地理学认为,中国大陆众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因此,秦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后来,因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 “天之中,都之南,故名中南,亦称终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
关于秦岭的名字,普遍认为,它源于古老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古代最早记述秦岭的文字是《山海经》和《禹贡》。《禹贡》成书时间大致为战国时期,在它的文字记述中,中国山脉的布局是一个“三条四列”的系统,其中秦岭被列为中条。然而, 直到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这一条山脉,将中国分南北
天然的界限
截至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们一直把中国南方和北方,笼统地归结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后来,科学家们以秦岭淮河为界,在中国版图上划出一道东西向的横线, 做为南北大陆地理分界线。
冬天到了,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寒风凛冽,冰天雪地,人们守着热炕、炉火,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
而秦岭以南的汉中盆地,却依然青山绿水。寒流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大江南北,霜冻天气可以越过南岭,把逼人的寒意推进到北回归线横穿而过的广东。 远离北回归线近一千公里的四川盆地,却依然遍地流芳,成为中国境内除海南岛以外,唯一一个免受霜冻之害的省份。秦岭山脉起到决定性作用,一座山脉改变中国大陆的自然格局。
道教与佛教的发源地
秦岭文化的起源
秦岭南北,是早期道教重要的孕育地和传布地。相传,老子曾在秦岭终南山的楼观台讲授《道德经》。宋代,陈抟隐居华山,精研道教。金代,王重阳在终南山创立全真教。
这其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便是华山。华山是中国道教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道教文化是华山文化的核心。华山有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它不仅集中体现了道家的信仰,而且也孕育着传统的民族精神。
秦岭孕育了道家文化同时亦是中国佛教的重要“摇篮”。 后秦时期,鸠摩罗什在终南山草堂寺创立译场,开创了中国佛教翻译事业的新局面。
秦岭,还是中国佛教各宗派创立发展的源头。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秦岭及关中就聚集了三论宗、净土宗、律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密宗六大宗派祖庭。
万类霜天,生命的栖息地
万物的生命摇篮
今天的秦岭横亘在我国南北的分界线上,它使得天分南北,地割江河,东西逶迤,高下相摩。它的茫茫气势和连绵壮阔使得人们难以窥其全貌,却又不得不去探寻,只因它与我们那样亲密,那样利害相关。
秦岭野生动物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贵品种,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对象朱鹮和黑鹳。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并称为“秦岭四宝”。
在秦岭里,还藏匿着鬣羚、斑羚、野猪、黑熊、林麝、小麂等数不清的哺乳动物,以及堪称世上最为丰富的雉鸡类族群。目前,已查明有豹、云豹、豺、黄喉貂、豹猫等多种食肉动物。而且,动物学家一直未放弃在秦岭寻找华南虎。
动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太白山上无闲草。秦岭的植物不但花样繁多,而且独具特色。
一座终南山多少故事
我们的家园
因为有秦岭的气候屏障和水源滋养,才会有八百里秦川的风调雨顺,才会周、秦、汉、唐的绝代风华。西安的十三朝,每一朝一代,皆从秦岭山中取木石以建其城; 千百年里,水出秦岭、八水长安,泽被千万人。
世界之大,纷扰之中,必有隐居于世外。 终南山之广袤,山大沟深、水源充沛、林木茂密、野果满山, 自古是著名隐居修行之地。 过着简单、朴素的农耕生活,隐修者深居浅出于山峦之中。
终南山,终究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万物生长,百花竞放,还藏着一些动人的生活梦想。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郁郁葱葱的山林中,院立半山腰;简朴的屋檐下,傍山而居。原来,世间因终南山还有更多美好。
中国神奇的北纬47°
北纬47°是个神奇的纬度
被其横穿的地域
通常都拥有极具特色的自然风韵
像法国、瑞士、奥地利等
自然风光旖旎的欧洲国家
或者像欧洲的自然宫殿阿尔卑斯山
都位于北纬47°
那么中国在这样神奇的纬度上
又拥有怎样的珍稀秘境和极致景观
等待我们发现呢?
优雅的“鹤乡”:扎龙湿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扎龙湿地不但对附近水质中的氮、磷等元素具有较强的净化能力,还对铁、锰等金属元素具有极高的吸附性,可谓是嫩江、松花江平原的“肾脏”“调节器”。
“扎龙”为蒙古语,意为饲养牛羊的圈。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占地面积21万公顷,乌裕尔河之水在这里孕育了无边无际的芦苇沼泽,数以万计的鸟类在此繁衍停歇。世界上有15种鹤类,中国有9种,扎龙就有6种,其中4种系世界濒危鸟类。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的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之一。因环境生态圈层的变化,湿地圈层在不断减少,全世界野生丹顶鹤仅有2000多只,而扎龙就有400多只,占世界1/5。可以说,扎龙湿地是我国乃至世界面积最大、鹤种类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湿地。扎龙湿地是水禽的“天然乐园”,198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扎龙湿地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 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天然氧吧和物种基因库: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有中国北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这条并不高耸,可以说是极为平缓的山脉,是中国地形上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农耕区与游牧区等众多地理现象的分界线。大兴安岭的东西南北分为四个不同的植被区系,北段还存有我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欧亚寒温带针叶林。
大兴安岭中孕育流淌的河水,不仅滋养了整个松嫩平原和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也让生活在大兴安岭深处的鄂温克、鄂伦春等古老狩猎民族可以继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火山的馈赠、生命的涅槃: 阿尔山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系蒙古语“Arxan”的音译,意为“热的圣水”。这里的火山活动曾经非常频繁,距今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可能是两千年前。历经了数次火山喷发洗礼后,涌动的地下热流在阿尔山的地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形成了非常典型的熔岩地貌。经年的火山活动在大兴安岭西侧形成了一条火山熔岩带,造就了46座典型的火山锥、30多个各种类型的火山湖。
然而,曾被炙热倾覆的阿尔山并不荒芜,崭新的生机从裸露的火山岩上生长出最初的形态,逐渐成长为茂密森林。伴随数十万年来的火山喷发而来的矿泉,孕育出了天然弱碱性苏打水,其水质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着理想的pH值,非常有益于平衡动物体内酸碱度,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
林茂粮丰的寒地: 黑土地
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种的土壤之一,其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全世界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带只有3个,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
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土壤富含有机质,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但这样的土地资源却稀少而珍贵。此外,肥沃的黑土地,因为非常适合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也为大规模畜牧业养殖提供可能。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押题训练
(2023·全国·模拟预测)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总面积约2100km2,1987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景观破碎化严重。下图为1980—2015年扎龙湿地各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0—2015年扎龙湿地各类用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 )
A.沼泽地
B.水域
C.草地
D.林地
2.1980年以来,扎龙湿地破碎化加剧,其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气温升高
B.降水减少
C.公路建设
D.围湖造田
3.为更一步保护扎龙湿地,可采取( )
①进行生态补水②停止缓冲区公路建设③实验区居民实施搬迁④核心区建立湿地博物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A 2.C 3.A
【解析】1.从图中可知:1980—2015年扎龙湿地中沼泽地占比,1990年最大,达57%,2015年最小,为51%,占比变化幅度为-6%;草地占比,2000年最少,为16%,2015年最大,为20%,占比变化幅度为+4%;水域占比变化不大;林地占比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故面积变化最大为沼泽地,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2.导致扎龙湿地破碎化加剧,最主要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渐变的,人为因素往往引起突变,主要是人为开发力度加大,可能与湿地内部公路修建有关;材料中指出1987年列为国家级保护区,且水域比重变化不大,大规模围湖造田可能性不大,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3.为进一步保护扎龙湿地,在枯水期进行生态补水:为避免湿地破碎化,停止缓冲区公路建设也是必要的:对核心区居民实施搬迁,而非实验区;在实验区建立湿地博物馆,而非核心区,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湿地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 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2023·湖南永州·统考二模)乌兰布统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与阴山山脉交汇处,东部和中部山脉绵延起伏,西北部多沙丘。连绵起伏的丘陵草原有大小湖泊镶嵌其中,有蜿蜒曲折的河流穿行其间,更有一簇簇、一片片或疏或密的白桦树点缀于此。夜晚到清晨乌兰布统草原上,常常被雾笼罩,在雾的掩映下草原宛如仙境。下图示意乌兰布统草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乌兰布统草原上森林多分布在平坦洼地和北向坡地,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土壤
5.右图中白桦林屹立在河流的凹岸处,其成因是( )
A.河流沿岸,水源充足
B.流水沉积,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光照充足
D.流水侵蚀,河道后退
6.夏季,乌兰布统草原上的晨雾所属类型及成因是( )
A.辐射雾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
B.平流雾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下垫面冷却凝结而成
C.锋面雾冷暖气团交汇,暖湿气流沿锋面上升冷凝
D.地形雾湿润气流沿山坡上升,经冷却凝结而成
【答案】4.C 5.D 6.B
【解析】4.乌兰布统草原上森林多分布在平坦洼地和北向坡地,平坦洼地地势较低,容易汇积地表水和地下水出露,向北坡地为背风坡,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正确;南向坡地热量、光照条件较北坡好,森林生长在北坡说明主导因素不是热量和光照,AB错误;森林生长主要受到水热条件影响,土壤影响较小不是主导因素,D错误。故选C。
5.乌兰布统草原地形平坦,多曲流发育,河流凹岸因为流水侵蚀,河道后退,导致白桦林屹立在此,生长也受到影响,B错误,D正确;白桦林明显分布在凹岸处,河流凸岸处并未分布,说明成因并非河流沿岸,水源充足,A错误;地形平坦,光照充足在河流凹岸与凸岸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D。
6.乌兰布统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故地面辐射冷却形成的辐射雾不是主要的,A错误;夏季,夜晚盛行山风,将河湖水汽带至草原,易形成平流雾,B正确;当地深居内陆,夏季降水少,锋面不常见,锋面雾不是主要的,C错误;乌兰布统草原较为平坦,无法使气流沿山坡上升,冷却凝结,D错误。故选B。
【点睛】雾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生成在大气的近地面层中。形成雾主要两种方式:一是由于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个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
(2023·全国·模拟预测)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 )
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大兴安岭东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7.A 8.C
【解析】7.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是温带草原,该自然带形成与纬度、坡向、海拔等因素有关。该坡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季节性冻土发育,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②正确;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土壤湿度大,乔木难以生长,④正确;位于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冬季西北风不能带来降水,③错误;海拔低,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山麓地带降水少,①正确,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所处的陆地自然带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这里却形成的是温带草原,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受土壤温度、水分条件影响造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包括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
(2023·山东·模拟预测)呼伦湖(如图)流域上游的阿尔山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玄武岩地下水成为呼伦湖重要的补给水源,其必备条件有( )
①玄武岩多气孔②玄武岩埋藏浅③断裂带发育④向斜构造发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推测由玄武岩地下水形成的流入呼伦湖的支流( )
A.水温较低
B.含沙量大
C.汛期较长
D.终年不冻
【答案】9.A 10.D
【解析】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武岩多气孔,孔隙中的储水量大,①正确;玄武岩中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断裂带向上运移,因此需要有连接玄武岩和地表的断裂带,与埋藏深度关系不大,②错误,③正确;玄武岩为岩浆岩,为火山喷发形成,向斜构造形成于沉积岩中,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应选A。
10.地下水埋藏于地下,受外界气温影响较小,且该流域是亚洲最大的火山群,使地下水可能受到地热的影响而终年不冻,其水温不会太低,A错误,D正确;该流域河湖较多,水分较为充足,植被主要以草原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较轻,含沙量不大,B错误;该地为温带大陆气候为主,降水主要在夏季,汛期较短,C错误。应选D。
【点睛】河水一般与地下水是相互补给的。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地下水从潜水水位高处向低处渗流。当河水水位高于潜水位时,则河水补给潜水;当河水水低于潜水位时,则潜水补给河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
11.(2023·湖南郴州·统考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西北内陆许多流域下游地区自然湿地和天然植被分布范围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总体来说,西北内陆流域天然绿洲面积具有可控性。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部、祁连山北麓。图示意1970~2018年石羊河流域平原区耕地面积和天然绿洲面积年际变化特征。
(1)简述石羊河流域平原区耕地面积和天然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
(2)近年来,石羊河下游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不断增大,试分析原因。
(3)近年来,西北内陆流域天然绿洲退化的可控性受到制约,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平原区灌溉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流域内天然绿洲面积不断萎缩。
(2)灌溉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灌溉用水增多;下游区地下水补给水量大幅减少,大量挤占下游区天然绿洲生态水量,致使下游区灌溉用水逐年加大,地下水开采量过大,导致地下水水位埋深不断增大。
(3)西北内陆流域受气候变化影响,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口数量增多,农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
【分析】本题以石羊河流域耕地、绿洲和水资源为命题情境,涉及流域平原区耕地面积和天然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河流下游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不断增大的原因、西北内陆流域天然绿洲退化的可控性受到制约的原因的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1970年以来石羊河流域平原区灌溉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流域天然绿洲面积不断萎缩。
(2)石羊河下游区地下水水位埋深不断增大的原因,分别从灌溉耕地面积、地下水补给等角度分析。由上题分析可知,灌溉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地发展种植业,需要引水灌溉,灌溉用水增多;上游的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小,下游区地下水补给水量大幅减少,大量挤占下游区天然绿洲生态水量,致使下游区灌溉用水逐年加大,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埋深不断增大。
(3)根据石羊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从水循环与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等角度进行分析。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西北内陆流域受气候变化影响,降水稀少,蒸发加剧,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加快,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导致农业与生活用水量增大。
12.(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水。
乌克兰是与我国东北、美国中部为同一纬度的黑土地分布区,被誉为"欧洲粮仓",在过去30年里,乌克兰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周边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粮仓。北部、中部为大麦和小麦分布区,南部地区以玉米和向日葵为主,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量占国际市场总量的一半以上。乌克兰黑土地开发较早,土地退化问题严重,1928年"黑风暴"席卷乌克兰,当地土层被毁坏了5~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厘术。下图为乌克兰地形图。
(1)从自然环境的视角,分析乌克兰成为“欧洲粮仓”的优越条件。
(2)分析乌克兰向日葵生产集中在南部的原因。
(3)请你为黑土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
(2)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3)留茬少耕、免耕,降低土壤翻转强度;秸秤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分析】本题以乌克兰区域图为资料,涉及了农业区位和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
【详解】(1)乌克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时间长,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乌克兰昼夜温差大,气温年较差大,所以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2)结合图片可知,乌克兰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河流流过,泥沙堆积,土壤肥沃,适合向日葵种植;乌克兰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适合向日葵种植;河流流过,有水源灌溉。
(3)黑土可持续利用需要从耕作方式和农业生产角度进行分析,首先降低土壤翻转强度,大量农作物的残茬留于地表,免耕或少耕留茬,增加地表粗糙度,固定和拦蓄泥土,减少黑土流失,耕地留茬,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秸秤还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土壤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