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们分明听到了一声震耳欲聋的沉闷轰鸣,犹如打雷一般。在澳大利亚,人们听到大炮和枪炮的声音,认为一定是陆军或海军在看不见的地方进行演习。
当时在太平洋的船员们也听到了巨大的轰鸣声。他们顿时紧张起来,以为是风暴,是敌人的袭击,但是他们什么也没看到。
其实这个声音是从偏远的喀拉喀托岛传来的。同年5月20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开始活跃,初期喷发规模较小。
5月份火山灰喷发高度达到10公里,传音范围只有100多公里。间歇性喷发也发生在六月和七月。但在8月,喷发变得更加猛烈。
26日一次喷发,火山灰冲上27公里高空。27日上午10时02分,喀拉喀托火山发生有史以来最猛烈的喷发。浓烟夹杂着火山灰,以每小时2500公里的速度冲向80公里的高空。
这座火山岛原面积75平方公里,海拔800多米。由于巨大的火山喷发的威力,整个火山岛直接被夷为平地,而后火山岛崩塌成了一个海底岩浆库。
据估计,27日喷发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亿吨TNT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能量的1.3万倍。它还引发了巨大的地震和海啸,海浪高达40米。
数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火山喷发后,由于火山灰在全球蔓延,全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6摄氏度。
当然如此巨大的爆炸也产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响亮的声音。
上面提到的西澳人听到的轰鸣声来自火山喷发,但这个位置距离火山喷发点有3200公里。远在4800公里外的毛里求斯岛上的人们也听到了轰鸣声。
这在新加坡相当于发生了爆炸,但是我们在北京居然在大约4小时后听到了莫名的巨响。
上图为爆炸后人耳所能听到的声音所覆盖的区域,约占全球的1/13。据估计,爆炸中心产生的音量达到了310分贝。
做个对比,人类发出的声音最大的就是原子弹了。当时,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声音约为250分贝。
美国宇航局记录的最高分贝记录是由土星五号第一级产生的,为204分贝。声音每升高10分贝,音量就会翻倍。
而人在110分贝到120分贝的环境中只要一分钟,就会暂时失聪。如果超过150分贝——160分贝,耳膜就会被震碎。
310分贝的声音可以直接杀人,比电视剧里的音波技能和狮吼技能还要厉害。
所以爆炸产生的声音非常大。当时,距离爆炸现场160公里的一家工厂的气压表显示,压力变化峰值为63.5毫米汞柱。
并记录到174分贝的声音,这意味着当时距离爆炸中心数百公里范围内的人很可能被爆炸震耳欲聋。
我们知道,声音的产生需要声源的振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声源在振动时对介质进行扰动。例如,声源在空气中的振动会压缩周围的空气,然后致密的部分会因为压力的增加而向外膨胀,声音就会作为一种能量进行传播。
不过,这种像爆炸一样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的方式,不仅会以声音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还会因为周围的空气被迅速压缩,速度超过速度而产生极度压缩的预震的音波,这个波面上的空气密度很高,犹如铜墙铁壁,可以瞬间摧毁所到之处的大部分建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冲击波。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声源在加速向前运动时,后面产生的声波的密集部分会越来越靠近前面的密集部分。
当声源的运动速度达到音速时,可想而知,前方产生的声波来不及传播,全部堆积在声源前方。
这时候前方的空气会被极度压缩,产生一个密度非常高的锋面,就跟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一样。如果此时飞行器结构不稳,材质不够好,就会像撞墙一样解体。
飞机如果设计合理,那么如果继续加速,就会突破这个锋面,伴随着一声巨响,突破音障,达到超音速飞行。
了解了冲击波,我们又回到了火山喷发的话题。1883年的火山喷发产生了超强的冲击波,同时发出了巨响。
当时世界各地基本上都有气压计、气压传感器等设备,虽然冲击波的能量在行进数千公里后已经有所降低,很难感觉到。
但是世界各地的气压计都可以检测到冲击波经过时气压的变化。这种变化非常有规律,每34小时出现一次。
基本上每个城市都检测到至少7次压力变化,所以认为爆炸时冲击波在两个相反的方向绕地球大约3-4圈。
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一次普通的火山喷发就足以超越人类所能制造的任何爆炸。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