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卫星监测显示汤加火山喷发形成的伞形云团直径近公里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洪阿哈阿帕伊岛发生火山喷发后,我国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第一时间获取了灾区卫星观测资料,并利用卫星监测数据评估火山爆发影响,预测火山灰云的扩散和移动趋势。

我国风云卫星第一时间提供卫星数据支持

汤加火山喷发后,风云四号B星实时观测火山灰云扩散过程,利用卫星数据制作的1000米分辨率的多通道真彩色合成图监测显示,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喷发瞬间喷出的火山灰云突破对流层顶,形成了直径近500公里的伞形云团。

同时,风云三号E星多通道合成图和微光图像增强产品图显示,汤加火山喷发时形成的火山灰蘑菇云纹理结构清晰可见,伞形云团周边出现环状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

火山喷发后所产生伞状蘑菇云,是评估火山爆发影响的重要依据。想要预测火山灰云的扩散和移动趋势,就需要利用卫星对蘑菇云进行全面数据监测分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强:在发现汤加火山喷发后,风云卫星获取了火山喷发后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火山灰的转移路径,海面温度和风场等观测资料,对其可能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和后续发展进行了连续跟踪观测。

多星配合 全面侦测受灾情况

风云系列卫星是我国气象观测的主力卫星,在这次汤加火山爆发事件中,有多型风云卫星参与对受灾地区进行观测与数据获取,通过多颗卫星协同工作,全面掌握受灾情况。

本次任务中,风云三号系列卫星每绕地球一圈就完成一次全球观测,相当于“扫视”。而风云四号系列卫星位于3.6万公里地球同步轨道上空,与地球相对静止,可以一直“凝视”灾区。通过不同数据汇总分析,能够实时监控受灾地区的环境变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强:风云三号D星、风云四号A星,以及风云四号B星和风云三号黎明星,多颗在轨卫星连续跟踪,获取了火山喷发区域的云图动画,云参数产品,海表变化产品等资料,可以为火山喷发影响的科学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目前,总共有8颗风云卫星在轨工作,能够获取更高频次、更高分辨率、更低延时的三维气象卫星观测数据,为气象预报预测提供有力支持,不仅服务我国,同时将卫星数据全球共享,加大国际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三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晓飞:目前已经有121个国家和地区正在使用我们的数据,为全球天气预报、气候监测、防灾减灾等提供了全面的遥感数据支持。风云气象卫星在全球气象服务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风云卫星持续监测后续气候变化

在汤加火山爆发过程中,除了引起地震和海啸,还向大气中喷发出大量火山矿物颗粒、二氧化硫气体及高温水蒸气等物质。风云卫星将继续加强监测,持续关注此次火山爆发给周边区域带来的后续气候影响。

风云四号B星火山灰监测图像显示,由于火山爆发后产生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较大,形成的火山灰云团主体,在火山喷发点徘徊的过程中逐渐沉降并变得稀薄。同时卫星观测到火山灰云中有气团分离,随高层气流快速向西移动,并逐渐向西扩散。

截至目前,卫星监测显示该部分硫化物气团已扩散至澳大利亚西北部上空,并继续向西移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风云四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陈强:风云卫星高低轨组网,具备全球精细观测和区域跟踪观测能力,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前哨站,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火山喷发区域及其转移路径上的各类大气、云、地表参数的高精度定量产品。其科学数据对灾情影响评估意义重大。

火山灰云中的矿物颗粒、二氧化硫等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云团,对太阳入射辐射产生反射、散射等效应,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太阳入射辐射减少,温度降低。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等多颗卫星将持续获取受灾地区气象观测数据,进一步分析本次汤加火山爆发可能对气候产生的后续影响。

THE END
0.我国科学家发现火山热液系统可孕育微生物群落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研究团队通过“星-地联合监测”,发现冰岛Sundhnukagigar火山2024年喷发释放的痕量气体二氧化硫,一周左右的时间穿越2000多公里,导致北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严重雾霾事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创新-地球科学》。 火山喷发如同地球的“化学喷雾弹” jvzquC41ykqj0jsvrgjjc7hqo1gsvrhng/912=987/91
1.大气科学学院周欣副教授发表TOP期刊论文报道汤加火山喷发后的水汽【本网讯】2022年1月15日汤加海底火山喷发,携带大量的海水进入平流层,是过去30年有仪器记录的地球大气层内发生的最剧烈的火山喷发事件(火山爆发指数VEI达到5.7级)。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火山柱虽然释放了少量的SO2(~0.5 Tg),但向平流层注入了大量水汽(~150Tg/1.5亿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气候变化。水汽作为温室气体,很可能使全 jvzquC41yy}/e~nv0gjv0ls1kplp1:5291816@3jvo
2.新快报基于对嫦娥六号两类玄武岩的对比,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的热动力机制:随着月球冷却,其岩石圈不断增厚,深部岩浆难以直接喷出,只能滞留在月幔浅部辉石岩层的底部。这些“被卡住的”岩浆可向上传导热量,从而触发浅部月幔部分熔融,导致火山喷发。 热动力机制发生明显转变jvzquC41gr4ze€g0eqs0gyfrgt5ymk4j71nuou:14286/9=1455dqwygpve279=a94753<3jvo
3.北方的暴雨洪水,竟然和去年汤加火山喷发有关?火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是热。但其实,普通火山直接喷发出的热量很小,对全球气候毫无影响。气候学家关注的是火山的另一个侧面:它所喷发出的气体会影响大气层,从而改变地球从太阳吸收热量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火山对气候的最大影响来自硫。火山喷发会将大量物质投入高层大气,火山灰之类的物质会在几星期之内落回地面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1:874136:3@6528<`39>393918?3ujvsm
4.从撒哈拉海到人造火山:巨型“地球工程”的利与弊|地球|火山|气候据气候科学家们计算,反射出2%左右的太阳能量,就可以抵消二氧化碳带来的变暖。甚至有人已经估算出这么做的成本:如果成功,此类地球工程的成本可能比减排措施要低得多,现有的估算数据表明,要达到同等冷却水平,人造火山效应的成本是减排的1/10~1/100。 然而诺德豪斯指出,我们还必须考虑地球工程可能的副作用。迄今为止,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55<19>9a89;1hl<424613lxw0nuou
5.田辉、樊海峰等—NC:地球深浅联动新机制——大陆弧火山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冈瓦纳大陆边缘活跃的俯冲作用和大陆弧火山会促使高效的深部二氧化碳脱气和地幔物质抬升暴露,进而产生更强的风化-营养盐-海洋化学之间的反馈机制。鉴于该过程与寒武纪大爆发时间重叠,其极有可能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驱动力,但目前仍缺乏关键的地球化学证据来建立二者之间的因果联系。jvzq<84yyy4h|k3ecu4dp8p{l1814>621v814>6243e8;B89354ivvq
6.基于历史上最大规模喷发的长白山火山灾害风险评价与应急管理对策摘要:火山喷发是地下岩浆活动的一种方式,是地球中能量均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千百年来,火山活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许多火山喷发造成严重的火山灾害和次生灾害,其中火山灾害是指火山活动引起人群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一种灾变现象,它对气候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mguky0[:988:96
7.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含跨核心科学问题:功能材料的新现象和新机制;功能材料及器件多层次结构的表界面调控;新型功能材料的宏量制备与缺陷控制;影响能量转换/存储材料效率的物理机制、器件模型和失效原理;信息探测、传输、计算与存储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可控制备原理、稳定性及新物性、新效应的物理起因;柔性电子技术关键材料的设计制造与可靠性;催化材料jvzq<84yyy4terjpeg4mf~3gfw4dp8nphq523=;154:90q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