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赵**(实名认证)
IP属地:江西
下载本文档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选择题部分复习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1.下列常见物品中,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减慢热传递的是(
)。A.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B.电熨斗的金属外壁C.热水瓶的双层玻璃内胆2.烧开水主要是通过_________的方式传播热量。A.对流 B.传导 C.辐射3.物体的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像太阳那样,不依靠其他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4.冬天天气冷,坐在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播的。A.热传导 B.对流 C.辐射5.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是()。A.冬天天气寒冷,双手不停地搓动,手感到暖和。B.把手伸进热水中,手感到暖和。C.戴上手套,手感到暖和。6.在“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中,下列三种摆放方式,()升温最快。A.水平放置 B.与地面垂直 C.与太阳光垂直7.热传递方式包括()。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8.冬天天气寒冷,戴上毛绒绒的手套,一会儿就觉得暖和了,这是因为()。A.手套能防止热量散发B.手套能产生热量C.手套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9.热总是从(______)的一端传向(______)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______)。10.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加热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D.热量散发11.下列选项中,()是因为热传递让物体温度升高的。A.双手接触并反复摩擦感到热B.晒太阳感到热C.将橡皮在桌子上快速滑动,与桌面接触处会发热12.把三个相同大小的纸袋按相同的摆法放在阳光下,()升温最慢。A.绿色 B.白色 C.黑色13.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A.用毛巾反复擦拭皮肤感到热温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14.()传热最慢。A.铁 B.金 C.铝 D.铜15.下列物体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一组是(
)。A.木头、塑料、大理石B.橡胶、棉花、木头C.泡沫塑料、棉花、金属16.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多用()材料制作。A.传热能力强 B.传热能力差 C.金属17.小杨又将环形铜环做了三种不同的处理(如下图所示),重新实验,关于蜡块C和D掉落的快慢,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中:C和D一起掉落B.乙实验中:C比D先掉落C.丙实验中:C比D迟掉落18.下列哪种方式不是热的传播方式?()A.对流 B.热辐射C.直射 D.热传导19.我们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热的()。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20.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A.热水瓶的玻璃瓶胆 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C.电熨斗的金属外壁 D.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21.下列做法中不能使身体产生热量的是()。A.跑步 B.穿衣服 C.吃碗面22.以下热的传递方式中,需要物体直接接触的是()。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23.冬天,我们在操场上晒太阳时,太阳传给我们热量的主要方式是()。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24.下列()的衣服会明显热起来。A.放在衣柜 B.用常温水洗过 C.刚熨烫过 D.压在书本下25.小杨在一个完全封闭环形铜条上选取了4个等间距的点,分别粘上蜡块,并在A、B的中点(△处)进行加热(如图所示)。发现是A、B一起掉下,再是C、D一起掉下。关于这个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热量能在铜条上传递B.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C.热量的传递过程是A→B→C→D26.冬天,我们在外面晒太阳觉得暖和,这种热主要是以(
)方式传递的。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27.如下图,把金属汤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汤勺的手柄也热了,这种传热方式我们称为()。A.热传递 B.热传导 C.热辐射 D.对流28.()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29.下列三个勺子,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A.铝勺 B.木勺 C.塑料勺30.下列物体属于热的良导体的是()。A.塑料 B.铜 C.木头31.红墨水滴在()水中扩散得最快。A.热 B.冷 C.温32.冬天穿羽绒衣,我们会感到暖和,是因为羽绒衣()。A.能产生热 B.能吸收外界的热量C.能阻挡身体热量的传出 D.能让身体产生更多的热33.野餐时,小伙伴们都发现末末带来的食物保温效果最好,原来是因为末末的餐盒()。A.是金属的,外面裹了两层塑料袋B.是金属的,外面裹了一层毛巾再装进厚袋子里C.是塑料的,外面裹了一层毛巾再装进厚袋子里34.小江煎马铃薯使用的厨房用具中,是热的良导体材料制作的是()。A.锅底 B.锅柄 C.木制锅铲35.小江把切成片的马铃薯放在平底锅里煎(如图),此时,锅和马铃薯发生的热传递方式是()。A.热辐射 B.热传导 C.对流36.冬天,在脖子上围上围巾后会慢慢暖和起来。这些热来自()。A.人体 B.围巾 C.人体,少量来自围巾37.把一块木板放到阳光下,吸热最多的放置方式是()。A.立放 B.垂直阳光 C.横放38.把一根温度计放进羽绒服口袋里面,过了10分钟后,温度计()。A.温度不变 B.温度提高了 C.温度下降了39.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A.电熨斗的金属外壁 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 C.热水瓶的玻璃瓶胆40.有一根铝条(如图),用酒精灯进行加热,铝条上a、b、c各点上的蜡烛会先后融化,各点融化的先后顺序是(
)。A.abc
B.acb
C.bca41.夏天用棉被把冰棒盖起来,防止融化,棉被的主要作用()。A.保暖 B.保温 C.遮光42.用勺子舀热水,热主要是通过()方式传递到勺头,然后又传到勺柄。A.传导 B.对流 C.辐射43.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射到甲地,用凹面镜子将太阳光照射到乙地,则甲、乙两地的亮度相比,()。A.甲地比较亮 B.乙地比较亮 C.甲地和乙地一样亮44.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 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45.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A.用铁锅烙饼 B.扭伤脚踝后热敷 C.蜡烛燃烧发光46.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A.独立存在 B.不独立存在 C.不相关47.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48.如图,当长颈烧瓶瓶颈处的水加热到沸腾时,瓶内的鱼依然在水中游动,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鱼比较耐热B.长颈烧瓶颈部的玻璃容易被加热C.当长颈烧瓶颈部被加热时,由于烧瓶形状的影响,其中的水在颈部位置进行对流比较强烈,短时间内对瓶底部分水的水温影响较小。49.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为了()。A.美观 B.结实 C.端锅时不烫手50.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对着太阳光稍倾斜 D.倾斜与太阳光垂直51.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很可能是他大脑()出现了问题。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右半球中间52.夏天天气炎热,小明想让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他不应该()。A.揭开杯盖 B.选用单层的杯子 C.在杯子外侧裹上锡箔纸53.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物的是()。A.火山气体 B.火山灰 C.岩浆 D.液态水54.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A.头部、内脏 B.躯干、四肢 C.头部、四肢5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脑的分工规律是()。A.右脑控制右侧身体活动 B.左脑控制左侧身体活动C.左脑控制右侧身体活动56.()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A.大脑 B.脊髓 C.神经57.小强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迅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意。他发达的语言中枢是()。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性语言中枢C.视运动性语言中枢 D.视性语言中枢58.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等功能。A.音乐 B.技艺 C.语言59.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的作用。A.保护大脑 B.神经系统 C.传递信息60.支配人说话的是大脑皮层中的()中枢。A.运动 B.语言 C.视觉61.人体负责“传达命令”的是()。A.脑神经 B.运动神经 C.感觉神经62.下图的操作,模拟了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你认为模拟的是()。A.火山喷发 B.风化 C.地震63.在“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实验中,橡皮分别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上和脚背上,最先有感觉的是()。A.手背 B.脚背 C.一样64.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我们用()模拟地壳。A.土豆泥 B.番茄酱 C.酒精灯65.如图所示,神经传导的正确顺序是()。A.传入神经→接受信号→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B.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C.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作出反应→传出神经66.脑神经主要分布在()。A.躯干和四肢 B.头部和四肢 C.头部和内脏67.有关大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B.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C.大脑右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68.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脑具有的功能是()。A.语言功能 B.运动功能 C.记忆功能69.人的神经系统不包括()。A.脑 B.脊髓 C.血管 D.神经70.大脑表面像()一样。A.苹果 B.核桃 C.草莓71.我们身体的“总指挥”是()。A.神经 B.脑 C.脊髓72.当人的头部受到撞击后容易造成失忆,失忆一般是因为()受到了损伤。A.大脑 B.小脑 C.脑干73.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在指挥这一切。A.心 B.脑 C.胃74.当我们长时间学习一门功课后,可以()让脑得到休息。A.适当地活动身体 B.抽支烟 C.打电子游戏75.下列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A.脊髓 B.中枢神经 C.大脑76.南京长江大桥把引桥造的很长目的是为了()。A.桥体宏伟 B.使汽车容易爬上桥 C.桥下的火车容易通过77.如图所示,它属于()杠杆。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78.杠杆的平衡规律()。A.动力臂=阻力臂B.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C.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79.下列工具费力的是()。A.羊角锤 B.斧头 C.镊子80.“秤砣小压千斤”,杆秤利用了()的道理。A.杠杆 B.轮轴 C.斜面81.医生用的镊子是()的杠杆。A.省力 B.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82.如图,在拔河比赛中,如果这两个同学的力气差不多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同学②一定会赢B.图2中同学①一定会赢C.图3中同学②一定会输D.这三幅图中的同学①都不会赢83.下列装置中,没用到滑轮的是()。A.电梯 B.起重机 C.放风筝用的绕线盘84.小明和小东在一场拔河比赛中不分胜负,假如让他们两人按下图中的方式再进行比赛,那么()。A.他们不分胜负B.小东会获胜C.小明会获胜85.关于下图的这个装置,()说法是错误的。A.是一个省力装置 B.这个装置叫定滑轮C.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装置 D.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装置86.既能省力,又能改变运动方向的简单机械是()。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斜面87.下列()灾害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A.地震 B.泥石流 C.火山喷发88.斜面越平缓越()。A.省力 B.费力89.手捏住直尺标有“0”的一端,像图中那样测试反应速度。抓尺子的同学手抓住尺子时被手盖住的最小数值是他的得分,每人各抓3次。景山同学的总分是45,林一鸣的总分是29.这说明()。A.林一鸣反应快 B.景山反应快 C.男孩子反应比女孩子快90.斜面有()作用。而且相同高度下斜面越长越省力。A.费力 B.省距离 C.省力91.下图中()可以轻松地拧进木头里。A. B. C.92.使用高度相同的斜面拉动重物,斜面越短的越()。A.省力 B.费力 C.所用力量一样93.地幔的顶部为较薄的固体岩层,其下有一层呈()状的岩石。A.糊状 B.液态 C.黏稠94.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A.风力侵蚀 B.河流的沉积 C.火山和地震95.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我们用()模拟岩浆。A.土豆泥 B.番茄酱 C.酒精灯96.地下熔岩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A.地震 B.喷泉 C.火山97.某科学小组准备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要带上护目镜B.将番茄酱倒入土豆泥小洞后,要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C.可以借用别的小组的酒精灯直接点燃我们的酒精灯98.在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A.地球内部的作用 B.地球外部的作用 C.人类的活动99.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100.关于下图的这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装置是动滑轮 B.这个装置是定滑轮 C.这个装置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1.C解析:C【详解】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是为了增加热量散失的速度;电熨斗的金属外壁是为了隔绝人体与热量的接触;热水器的玻璃内胆是为了减慢热传递。热量的传递是从热量高的物体传递给热量低的物体。2.A解析:A【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辐射是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红外线,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对流是物体之间以流体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传导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热能直接以原子振动,由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烧开水是通过对流方式传播热量的。3.C解析:C【详解】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对流是冷、热不同的液体或气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辐射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4.C解析:C【详解】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冬天天气冷,坐在炉子或者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辐射的方式传播的。5.B解析:B【详解】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A是摩擦生热,B是热传递,C是保温。6.C解析:C【详解】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在“直射、斜射与吸热”实验中,下列三种摆放方式,与太阳光垂直升温最快,所以C符合题意。7.A解析:ABC【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对流:是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8.A解析:A【详解】手套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戴上毛绒绒的手套,一会儿就觉得暖和了,这是因为手套能防止热量散发,所以A符合题意。9.较热较冷热传导【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10.A解析:A【详解】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加热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属于热传导。11.B解析:B【详解】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A双手反复擦会感到热,是摩擦生热现象。不符合题意。B晒太阳感到热,热主要是以辐射的方式传递的。是因为热传递让物体温度升高的。符合题意。C将橡皮在桌子上快速滑动,与桌面接触处会发热,是摩擦生热现象。不符合题意。12.B解析:B【详解】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把三个相同大小的纸袋按相同的摆法放在阳光下,白色升温最慢,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吸热的本领,要求学生掌握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13.D解析:D【详解】用毛巾反复擦拭皮肤感到热温、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这三种现象都属于摩擦力的作用导致温度升高,和热传递无关。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所以把手伸进水中感到热,这是热传递现象。14.A解析:A【详解】通过实验可知,尽管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但是它们之间的导热性是不同的。铜、铁、铝都具有导热性。铜传热最快,铁传热最慢,铝居于二者之间,这是它们的金属特点决定的。15.B解析:B【详解】热的不良导体有橡胶、塑料以及棉花等传热性能较差的物体。热传递的传递方向是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16.B解析:B【详解】厨房内的厨具中,与人接触最多的部分多用传热性能材料制作。因为厨房的厨具都与做饭有关,传热性能差有利于我们不会因为厨具热而烫伤自己,这是很好的保护措施。17.B解析:B【详解】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A甲实验中:C和D一起掉落,错误;应该C比D先掉落;B乙实验中:C比D先掉落,正确;C丙实验中:C比D迟掉落,错误;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C比D先掉落。18.C解析:C【详解】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19.A解析:A【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根据对传热方式的认识,铁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性能好。铁锅炒菜时,菜与铁锅直接接触,将热量传递给菜品加热,其传热方式是热传导。20.A解析:A【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电熨斗的金属外壁、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都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的发生,热水瓶的玻璃瓶胆是为了避免热传递,达到保温的目的。21.B解析:B【详解】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如晒太阳、跳绳、开空调、跑步、踢足球、喝热水、吃东西、盖被子、加穿衣服、烤火、吹空调等。如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但不能使身体产生热量。22.A解析:A【详解】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对流:是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23.C解析:C【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所以C符合题意。24.C解析:C【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让衣服会明显热起来的方法是:放在热水中,放在火炉旁,放在暖气上,用熨斗熨烫过等,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热传递,要求学生掌握热传递。25.C解析:C【详解】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A热量能在铜条上传递,正确;B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正确;C热量的传递过程是A→B→C→D,错误;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应该先从加热点传递到A和B两点,然后再从A点传到D,B点同时会传到C,而不是A→B→C→D。26.C解析:C【详解】太阳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向大地传导热量。C选项符合题意。27.B解析:B【详解】热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叫做热传导,主要是固体的转热方式,金属汤勺的传热方式就是这种方式。28.B解析:B【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传导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热对流,要求学生掌握热对流是指依靠液体或气体本身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29.A解析:A【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铝勺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强。木勺、塑料勺的材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30.B解析:B【详解】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大多数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给出的选项中,塑料、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铜是热的良导体。31.A解析:A【详解】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当红墨水微粒遇到热水,温度比较高,微粒运动比较快,故选A。(每题2分)32.C解析:C【详解】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33.C解析:C【详解】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慢,毛巾和厚袋子可以进一步减慢热量散失。(每题2分)34.A解析:A【详解】锅底一般是金属材料做的,是热的良导体,能使热快速传递。(每题2分)35.B解析:B【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每题2分)36.A解析:A【详解】围上围巾感觉会暖和起来是为了保温,阻挡冷空气的进入。(每题2分)37.B解析:B【详解】在平放、斜放、竖立放置中,斜放吸收能力强,这是因为:斜放太阳光是直射物体表面的,而平放和竖立放置阳光是斜射物体表面,直射比斜射吸收能力强。观察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放置方向。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系,直射比斜射吸收能量强,温度上升快。38.A解析:A【详解】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所以把一根温度计放进羽绒服口袋里面,过了10分钟后,温度计温度不变。39.C解析:C【详解】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电熨斗的金属外壁、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都应用了热传递,热水瓶的玻璃内胆是避免热传递的,可以让热水瓶里的热水保温时间更长。40.C解析:C【详解】根据热传递的顺序,离热源近的位置的蜡烛会先融化。C选项符合题意。41.B解析:B【详解】棉被的主要作用:一是保温,防止冰糕的冷气跑掉,保温和保冷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阻止冷热平衡交换;二是隔热,防止外界的炎热空气进入里面,造成冰糕融化,棉被就充当了一个隔热层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42.A解析:A【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传导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水中的勺子,温度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传导。用勺子舀热水,热主要是通过传导式传递到勺头,然后又传到勺柄,所以A符合题意。43.B解析:B【详解】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射到甲地,用凹面镜子将太阳光照射到乙地,则甲、乙两地的亮度相比乙地比较亮,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光和热,要求学生掌握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44.C解析:C【详解】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感到热、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都是摩擦产生热,和热传递无关。把手伸到热水中,热水的热量传递到手上会感到热,这是热传递现象。【点睛】掌握热传递的应用。45.C解析:C【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热。用铁锅烙饼和扭伤脚踝后热敷属于热传导,蜡烛燃烧发光的方式是热辐射。46.B解析:B【详解】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不独立存在。如保温瓶的保温作用就是防止热以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散失。47.C解析:C【详解】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之间不段循环流动,使湿度刍于均匀的过程。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48.C解析:C【详解】当长颈烧瓶颈部被加热时,由于烧瓶形状的影响,其中的水在颈部位置进行对流比较强烈,短时间内对瓶底部分水的水温影响较小,所以当长颈烧瓶瓶颈处的水加热到沸腾时,瓶内的鱼依然在水中游动。49.C解析:C【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它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弱,是为了端锅时不烫手,方便使用。50.D解析:D【详解】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粗糙程度、放置的角度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倾斜与太阳光垂直,所以D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物体的吸热本领,要求学生掌握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51.B解析:B【详解】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技艺、书写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情感等功能。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可能是他大脑的右半球出现了问题。52.C解析:C【详解】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夏天天气炎热,小明想让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揭开杯盖可以加速与空气的对流,凉的快;也可以选用单层的杯子,这样散热也比较快;但是不可以在杯子外侧裹上锡箔纸,这样保温效果最好。53.D解析:D【详解】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气体、火山、灰岩浆等,液态水不属于火山喷发物。54.A解析:A【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脑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55.C解析:C【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56.A解析:A【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57.C解析:C【详解】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由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四部分组成。他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小强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发达的语言中枢是视运动性语言中枢。58.C解析:C【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59.C解析:C【详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都是直接或间接处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之下,神经系统是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分布在人的全身,就像电话电缆一样,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60.B解析:B【详解】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人类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61.A解析:A【详解】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负责“传达命令”。62.C解析:C【详解】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用折断筷子来感受震动,是模拟地震的方法。63.A解析:A【详解】橡皮砸在手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手臂上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橡皮砸在脚背上,刺激的信号通过腿部的传入神经送到脊髓传入大脑,后者信号通过的”线路”长,所以反射需要的时间也长,A符合题意。64.A解析:A【详解】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我们用土豆泥模拟地壳,用番茄酱模拟火山岩浆,用酒精灯加热。65.B解析:B【详解】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又称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所以传递过程为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66.C解析:C【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脑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67.C解析:C【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半球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半球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68.C解析:C【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说明大脑具有记忆功能。69.C解析:C【详解】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BD都是神经系统的内容,血管不属于神经系统,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70.B解析:B【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71.B解析:B【详解】我们通过看、听、闻、摸、尝来获取外界的信息;我们通过阅读、交谈来交流彼此的思想,这一切都是由大脑的支配才得以进行,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它能处理各种信息,并指挥身体完成各种工作。72.A解析:A【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说明大脑具有记忆功能。73.B解析:B【详解】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份,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大脑对人体至关重要。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74.A解析:A【详解】运动使大脑得到休息,学习效率更高。让学生每天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和锻炼身体,使身体和大脑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调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75.B解析:B【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B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76.B解析:B【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例如引桥、盘山公路、劈、螺丝钉、刀刃等都是运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南京长江大桥把引桥造的很长目的是为了使汽车容易爬上桥,所以B符合题意。77.A解析:A【详解】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如图所示,它属于省力杠杆,所以A符合题意。78.C解析:C【详解】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一般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的三要素分别是动力点、支点、阻力点。杠杆的平衡规律是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所以C符合题意。79.C解析:C【详解】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等。羊角锤属于省力杠杆,斧头属于斜面的应用可以省力,镊子是费力杠杆。80.A解析:A【详解】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秤砣就是杠杆的应用。81.B解析:B【详解】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一般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火钳、夹子等。医生用的镊子是费力的杠杆,所以B符合题意。82.C解析:C【详解】固定在支架上不能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图1和图2两个同学都会省力,图3中的同学①是都动滑轮,可以省力,同学②是定滑轮,不可以省力,所以图3中同学②一定会输。83.C解析:C【详解】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电梯、起重机都有滑轮组的应用,放风筝用的绕线盘属于轮轴。84.C解析:C【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