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长白山景区,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毗邻,坐落于长白山北坡,距长白山34公里,距双目峰中朝边境65公里,区域面积52.42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在《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辽金已有长白山之名。主峰长白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景区是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等盛誉的旅游胜地,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望祭长白山。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双方各拥有一部分水域。天池南北长约4400米,东西宽约3370米,其池水的海拔高度为2189.1米,最深处为373米,平均204米,水面面积9.82平方千米,周长13.1千米。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天池在宋朝以后多有喷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起,刘建封登上白云山,为天池十六峰命名,探明鸭绿、松花、图们三江源流。天池周围火山口壁陡峭,并形成十几座环状山山峰,海拔均在2500米以上,长白山天池也是松花江、鸭绿江以及图们江的发源地,素有“三江之源”的雅称。2000年,长白山天池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公布为“海拔最高的火山湖”。
长白山天池北侧天豁峰和龙门峰的中间有一个大缺口,这个缺口就是天池的出水口,天池的水从缺口奔流出来,河水沿断裂带长期地冲刷,侵蚀,使河床不断地下切,扩大,形成了一条经久不衰的河流,这条河被叫做'乘槎河',又称通天河。
冰凉的河水先是在一段约有600米平缓的地势里轻歌曼舞般地悠然地散步。紧接着地势突然向北陡斜,轻缓的河水也立刻情绪冲动起来,暴躁、奔腾、咆哮,一副桀骜不驯的架势,一路而来跳跃,在距天池约1250米的地方经伏牛石巨石的切割,河水改做一大一小的两股从悬崖上一跃而起,从悬崖峭壁上飞流直下68米,与天然屏障玉壁,金壁相映,恰似两条玉龙从天而降。飞跌过程中两条玉龙搅合在一起,水势更加凶猛,张开大口勇猛地吞噬着突起的石滩,冲向深深的潭底溅起几丈高的飞浪,十几丈的水雾,形成了壮美的长白飞瀑。它穿过崎岖的峡谷,奔腾浩荡,飞泻千里急流跌水,纬地经天,云翻雨倾,钟鼓雷鸣,形似蛟龙倒海,势如万马奔腾。千百年之后,瀑布下拓臼成了深约20米的水潭。潭水天女散花般地溅出,汇集成为二道白河,是松花江的正源。
高山苔原处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火山锥体中、上部。主要岩石为各颜色的粗面岩,地表覆盖着很厚的火山灰、火山砾、浮石等。地形多呈放射状分布的平缓岭脊及羊尾沟。该带气候严寒,湿度很大,几乎是天天降水,也是吉林省风力最强、风日最多的地区。由于气候严酷,土层瘠薄,植物分布由下而上逐渐稀疏,种类逐渐减少。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阔的地毯式的苔原。
长白山的原始针阔混交林,群落外貌常雄伟壮丽,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结构杂。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三层。 针阔混交林的代表植物种,针叶树占势的以红松为代表性植物,树高常达30—40米,位居第一层。红松为半阴性树,幼需要在避光的条件下发育,其树干笔直大,材质优良,用途广泛,是长白山珍树木之一。第一层的针叶树除红松外,有长白落叶松、红皮臭、鱼鳞松、长白,以及为数不多的紫杉等。阔叶树有:春榆、蒙古栎、水曲柳、胡桃楸、山杨、白桦、大青杨等。在混交林内的灌木种类也相当的丰富,具有代表性的灌木有毛榛、五加及刺五加、卫矛、忍冬、接骨木、悬钩子、刺玫、蔷薇等。在混交林下的草本植物更为繁多,往往形成小片纯群,高者可达一米以上,低者仅在10厘米左右。常见的有山茄子、棉马、木贼、蕨、掌叶铁线蕨、阴地苔等。在混交林中的藤本植物非常发达,主要的有山葡萄、狗枣子、软枣子、木通、五味子等。它们常常紧密地缠绕在乔木和灌木之间,使人们穿越非常困难,颇有亚热带森林的景象。在本带的兽类有东北虎、黑熊、黄鼬、水獭、梅花鹿、马鹿野猪等,鸟类有鸳鸯、白腹兰翁鸟、大杜鹃、三宝鸟等,爬虫类有腹蛇、松花蛇和草蜥等,两栖类最主要的是哈士蟆(林蛙、田鸡),鱼类主要是细鳞鱼、青鳞子等山区冷水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