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虎、虎歌、李东海、沙舟、黄希婵、
牛爱红、大漠飘雪、心竹、戴忆湘、强弓
你的光
◎李骏虎
有时候,我们像夜空的星辰
遗世独立,相互照耀。
当你笑时,你混同于世人
当你平静甚至冷漠时,
你的光才重新散发出来。
有时候,我们抱怨命运
其实关它什么事?
它不过是个轨道,
是我们把自己送了上去。
挺着角的鹿奔跑的姿势很高贵,
它不过也是狼群的猎物。
有时候,太长时间不看流水,
很容易忘却时光的流逝。
要相信,在岩浆照耀天空
灰烟遮掩大地时,
人们终将知道你是一座火山。
作者简介:李骏虎,男,汉族,山西洪洞人。现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常委、曾挂职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副局长。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统一战线智库专家、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曾获第四届山西新世纪文学奖、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07-2009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及赵树理文学奖荣誉奖等。出版书籍有《李骏虎作品集》(八卷本)及长篇小说《奋斗期的爱情》《公司春秋》《婚姻之痒》《母系氏家》《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众生之路》《浮云》,中短篇小说集《李骏虎小说选》(上下卷)、《前面就是麦季》《此案无关风月》《六十万个动作》,随笔集《比南方更南》,散文集《李骏虎文化散文——受伤的文明》《纸上阳光》,评论集《经典的背景》,诗集《冰河纪》。
灵渠姓秦(外一首)
◎虎歌
哼着秦腔。誊写
远山远水的南北神话
颛顼,咸阳,寻找时空间隙
灵渠如蛇,桂林山水告诉你
一代代生儿育女的客家人
居兴安一隅,扼湘桂之冲
桂林米粉发源于斯,喂养偏见与桎梏
人不分种族
湘江与漓江老死不相往来
一条运河,盘桓交融亲了又亲源头
两江的水分不清你我
地不分南北
长江水系傍珠江水系亲上加亲
鹅卵石沉默在江域经历年头
圆滑是它一生的荣耀
水不分东西
“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句子淡入
那时,中原与岭南文化碰撞,神灵发威
飞来石,定居自秦的书简木牍
卷有“北长城,南灵渠”之说
与都江堰、郑国渠齐名史册
誉为“秦代三个伟大水利工程”
秦一统六国。度量衡唱诺
灵渠身长36.4公里,分南渠、严关干渠、北渠
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
吃米粉有力气,逐渐长高
灵渠体健自如,因灵巧得名
铧嘴似犁铧锐钝分水
大天平小天平称心如意拦截
南渠合于漓江,北渠归于湘江
泄水天平专厮泄洪,马氏桥
黄龙堤、竹枝堰溢洪
水涵农用放水灌溉富庶
陡门壅高水位,蓄水通航
堰坝蓄水引流,积水推动筒车
秦堤从南陡口到兴安城区水街慢步
桥梁贯通南北,商贾络绎
浩淼是用建筑术语签名的一面墙
是年,灵渠补给粮草军械兵源
秦兵攻克岭南,随即
设立桂林、象郡、南海郡
南越国正式纳入秦王朝版图
始皇秦宫落地岭南,携带
三槐第,九井坊,秦砖
告别焚书坑儒的一纸薄命
因故,走南的帝愿搁浅
留下了现代人的书体
陡兵不习惯南越生活,与鸬鹚相依
人与自然跃于纸上
谈兵是国家政治和一方安宁
帝王宝座下簇拥着多少兵魂
官员乘坐五马回朝,一生祈望
自诩窃望“马上升官”
千里迢迢,能有几人如愿
在皇命的口谕唾沫逡巡
灵渠姓啥并不重要
源于秦,若干年后,流着中华血统
黄种人的经络便布满水的伤痕
书同文,车同轨
小篆与嬴政称王
那时姓秦。
海陵岛
拉着风自驾去南海之滨看海
以高原的名义,选择十里银滩
海水悬空丈量,从眼球
硬生生
脚步注定向往的夙愿
看日出,妈祖守护的大角山
早上五点零九分
不遮不掩海之光芒
刺在脸庞
留下最后一公里
海陵镇与闸坡镇回收海啸
占据海陵岛左心房右心室
南海1号的瓷器启动昏睡的过往
在日出日落的姑且词意中跳动
海风不再腼腆,捎点海水回家
探源是一种美德。光顾韦编
海陵旧名螺洲,因
地形像一只横着的海螺
随着地壳运动
沙幔渐渐从海上浮起来
变成一望无涯的“海中丘陵”
面积不大,就108.9平方公里
“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
北纬21度的阳江包容
海上中转站,飘着多国旗帜
火龙虾的色彩炫着祝福
置放山脉的犄角摇戈海潮
给蓝天一方缄默的信羽
凌霄岩脱帽出鞘阳春山水
红树林垂钓海域的隐忍
以苦涩的回忆纳百川称雄
看海就是看山腰伸出的榕树光怪
那几棵垂须与海螺姘头无睹
“九黎”一支本土瑶族居云雾山中
高出海平面一巴掌的土地
以亘古的习俗和信仰诠释瑶语
瑶家人的服饰绣出海的威仪
有“广东瑶”和“排瑶”之说
呈现中国最长寿的民族之一
在渔歌唱晚的海洋公园
赛龙舟本义是祭龙王
心愿随风筝放飞
都会唱山歌的南疆北国人
拉网小调在渔民的指尖作业,浅海捕鱼
一代代人耳闻风向的标高
古沉船的身影从大宋摇来
海陵岛之魂如是
风吼助阵
作者简介:虎歌,原名李利维,又名李成为,贵州仁怀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界》常务副主编、《酱酒文化》主编。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评论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著有《虎歌三迭》《峭岩诗歌遐想》《吴马口》《醉美仁怀》等多部作品。
一望无际的原野
◎李东海
向远看去
一望无际的原野
依然在我内心的深处
一座座的高架桥、一幢幢楼盘
挡不住我遥望远方的心愿
我沉默不语
不是我语言贫乏到无以言说
千言万语哽在我的心头
抬头远望
才能抒发我看穿秋水的言语
一望无际的原野
野马奔驰
鹰,盘旋在高蓝的天空
草原上的酥油草
被羊群一片片收割
无以言说的内心,开始敞亮
被楼群和喧闹堵塞的心灵
豁然开朗
一望无际的原野
在我郁郁寡欢的日子里
像泉水洗涤的目光
我那险些失明的眼睛明亮起来
书,读的越多,目光就越亮
心,就堵得越慌
作者简介:李东海,祖籍陕西武功县人,1960年出生在新疆沙湾县,毕业于新疆大学。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自我观照的候鸟》《心灵的守望》《子夜的缪斯》,诗歌评论集《诗人的那张脸》等 。诗集《子夜的缪斯》获第五届天山文艺奖。
山丹汉明长城
◎沙舟
说不清是汉,或是明
皇朝的威严,一直延伸到玉门关前
时空穿越,多少悲欢离合
金戈征战千百回
这条黄土城墙
竟让无数汉明女子哭倒长城
横卧走廊,那些残砖破瓦
可是孟姜女瘦弱的尸骨
那些破壁隘口
可是守边将土的壮烈场景
座座烽台,演绎几多悲欢
个个隘口,隐埋多少悲壮和忠骨
眺望断矮的城墙
那是我的大漠先祖
驻守将土的铮铮铁骨
夕阳余晖下
绿皮列车与汉明长城
并肩而行,逐去逐远
作者简介:沙舟,本名王金海。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协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诗网》第七届签约作家、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总编、“新边塞诗苑”平台主编。出版诗集《行旅西部》等五部。
灵光
◎黄希婵
只有在游离的时刻
在半梦半醒之间
我才能触碰到你
清晨时分
在残缺的酒杯里
我寻找你的踪影
沉醉看你
面纱褪去
更加清晰
又一阵空虚感
夹着花香袭来
让我无力动弹
想起昨夜,无人问津的黑暗里
你的灵光乍现
是一个无法被理性侵蚀的秘密
房间在变冷、发白
我用手指在窗玻璃上
画出一座花园
记录下那种奇异的芬芳
另一端的世界
会不会有纯白的茉莉
朝向春之幽谷
倾吐心语?
我只有以不染之心
才能探知你的温存
你来过的痕迹
你的敏感神经
触碰你,
一呼一吸
迸发的想象力
像是千辦莲花
漂浮在金色的海洋里
作者简介:黄希婵,青年诗人,出版社编辑,北京阅读推广人。1994年生于安徽黄山,现居北京。先后就职于中信出版社、东方出版社,业余时间从事诗歌和小说创作。曾编辑出版《银器掇香》《日本传统色》《威士忌原来是这么回事儿》等生活文艺类图书。负责英国“非布克奖”得主《生命暗章》、台湾知名作家李欣频《爱欲修道院》、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历史的局外人》、科幻小说《犼先生》等20余部重点图书项目的推广工作。个人作品收录于《中国90后诗选》《星星》诗刊、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十点读书、中国实验诗、北京诗歌网等媒体平台。
在指尖,落下春天
◎牛爱红
黑夜一定更贴近春天
惊心寂静
不提痛或赞美,月光玲珑
我们只谈诗,谈狐仙
灯盏一般闪亮
我们取掉身上的喻词
世间的光芒
在指尖,轻盈
今夜有雪,雪在我们身体里
兀自开花,隐隐作痛
四月天,含我指尖
风静止,我们坠入春天的宁静
作者简介:牛爱红,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张掖市作协副主席、民乐县作协主席、文学期刊《祁连风》执行主编。从事诗歌、散文写作,有一千多篇诗文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多次获奖。出版诗集《寻找梦中的蓝月亮》。
遇见花开
◎大漠飘雪
尘埃落定之前
昨日的黄昏过早抵达
牵扯着埃及一个古老的传说
我比这座城市更早进入梦乡
生命中总是有一些美好若隐若现
我们随着季节在不断迁徙
遇见向日的莲花还在热烈的绽放
超出克拉玛依干净淡泊的想象
一个洁白的夜
那些雪瀑般的梦境不时侵入
飘然若尘的意念在黎明前涣散
梦与非梦游离在此岸彼岸
⋯⋯
作者简介:大漠飘雪,原名李秀兰,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民间艺术协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朔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朔州市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发于《延河》《绿风》《诗潮》《人民日报海外版》《扬子晚报》《山西日报》《海南文学》《九州诗文》《五台山》《朔风》等报刊杂志。
时间的掌纹
◎心竹
你是那么的容易丢失
年轻的光影,时隐时现
我此刻,坐在这盛夏的小指上
避开街道和人群
逆着流水的指向,去寻你清澈的脉络
风,绕过潺潺的溪滩
留下粼粼波纹
鸟声托运鹅黄,紫蓝的芯片
牵引出,那久已回不去的线路
时间的掌纹,在拉长,加深
却诱惑着,亮出丝丝青苔的柔软
我想钻进去,摆脱这尾随发皱的黄昏
可任我,怎样抬高笔端的幻象
也依然高不过
命运女神耳边翘起的帽沿
作者简介:心竹,原名任松,辽宁省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辽河》《白天鹅》《营口日报》《长白山日报》《中国诗人》《流派》《海燕》《满洲里日报》《猛犸象诗刊》《诗潮》《江南时报》等刊物。
岁月·人生⋯⋯(散文诗)
◎戴忆湘
岁月,烹煮时光的茶,袅袅。
夏的青春悄然高过秋的视线;
夕阳中的耄耋足音,缓慢,沉重,无力拉长生命的步伐!
光阴,肆无忌惮,在脸颊雕刻过往的痕迹。
前方,靠近冬的路口,铺满了落叶,逐渐消瘦。
嚼食的日子,时刻流淌着一首歌谣,
为抗争的灵魂吟唱,丰满失去活力的羽翼!
作者简介:戴忆湘,笔名雪莹忆湘,出生于吉林省通榆县,原籍湖南省邵阳市,现定居于吉林省白城市。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雪莹忆湘文学微刊》创始人及总编。作品散见于《绿野》《白城日报》《中国文学》《鹤乡》《散文诗》《诗意人生》《中国当代千人诗歌·实力卷》《中国风》等刊物。曾在2015年《鹤乡》杂志举办的“我与生态经济建设同行”主题征文中荣获作协会员组散文类一等奖,在第三届全国文学创作邀请大赛中荣获散文诗歌特等奖,并且多次在全国各类征文大赛中获奖。为歌曲《久违的同学》作词,且在网络与民间广为流传。代表作有散文《水墨向海》,散文诗《旗袍》《素情淡语》《不屈的辞赋》《科尔沁草原,诗的天堂》《洮儿河》等。
走过千山万水,才终于有了这些领悟
◎强弓
有多少话语
只能深深埋藏心田
想守着一个美好的梦
不可以对外人言
有多少话语
你必须向他说明千万不能隐瞒
说出来才能让人明白真相
了解你的心愿
有多少事情
我们久久期盼
早就应该到来
却迟迟没有来到眼前
有多少事情
本不该发生身边
由于特殊的环境和机缘
在沸腾的生活出现
作者简介:申志强,笔名强弓,70后,居身于豫东小城阮籍蔡文姬故里——河南开封尉氏。有诗见于《莽原》《金田》《来宾日报》《湛江文学》《东坡文艺》等。现为九个群群管,公众号《名家文学》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