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这座屹立于浙江东南沿海的“天下奇秀”,以白垩纪流纹质火山岩为核心,构建起一座集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火山岩地貌自然博物馆”。其地质演化跨越1.2亿年,完整记录了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全过程,成为全球火山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火山演化的立体模型
雁荡山是早白垩世复活型破火山的典型代表,火山活动历经四期喷发:早期爆发形成熔结凝灰岩,中期喷溢巨厚流纹岩层,第三期喷发凝灰岩,最终再次爆发并伴随石英正长岩侵入。这一过程塑造了层圈状分布的火山岩结构,经地壳抬升、断裂切割与流水侵蚀,衍生出叠嶂、方山、石门、柱峰等260余处地质景观。其中,双龙谷冬瓜岩的岩穹结构,清晰展现了火山爆发→锥体塌陷→水下沉积→熔岩覆盖的完整序列,堪称“火山演化的活教材”。
地貌形态的天然展厅
流纹岩的垂直节理与水平层理,为外力作用提供了雕刻模板。峡谷断裂龙门高54米,由区域性断裂引发崩塌形成天然石门;冬瓜岩因流水侵蚀在岩壁刻出数条沟壑,状如竖排冬瓜;上保山崖嶂则以流纹岩叠嶂为骨架,底部红色砂砾岩、中部沉凝灰岩、顶部火山碎屑岩的层理组合,完整记录了地壳伸展到火山爆发的地质过程。这些地貌类型兼具典型性与系统性,使雁荡山被誉为“造型地貌博物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