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全解

认证主体:孙**(实名认证)

IP属地:天津

下载本文档

1、一 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 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 llm以 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 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 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 黑帝庙油层。

2、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松江盆地地层年代表组段地层 厚度 /m140泰康0165大救0-123依安0-222明水210-576四方台0-320嫩江5 q 279 ?1294姚家1-T80210青山口3 n-260500泉头43 ri550 !1750登娄库432802 I 2000营城T-T- i500 1 1000沙河子3+41+2400I1300火石岭50016001000JO.Q!古生界年龄/Ma岩性5地震地层b-占层序二级旋回in 3、T2miT03nHi14一级n . , JIA.-JL -岫皿”j !4- :Mi= 3H31435;fflarain花

3、岗岩火山岩变质岩V土 :疽A泥质粉砂岩构造演化含油层含油气组合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高台子油层浅层含 气组合杨大城子醍扶余油层农安油层昌德气层新城气层中部含油组合下部含 油气组 合深层含气组合IH Mi 瓯科煤层细砂岩粗砂岩砂砾岩油页岩1松辽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1沙河子组(Kl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发育河 流相、滨浅湖、半深湖一深湖相。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 (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

4、指 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2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 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发育 湖相,火山喷发相。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 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 (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 世分子。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介形类化石

5、有三 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3登娄库组(K1d)登娄库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块状砂岩,暗色砂质泥岩,杂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成频繁互层。发育的相主要为冲积扇、河流相、泛滥平原、水下重力 流相、浅湖相。该组化石较少单调,化石主要有孢粉、植物、轮藻以及少量的沟鞭藻、叶肢介,主要为陆地植物及其孢子花粉,水生生物很贫乏。孢粉中蕨 类含量较高约占80%,海金砂科孢子丰富,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较低,植物化 石有披针苏铁杉(Podozamites lanceolatus),约氏楔羊齿(Sphenopteris johnstrupii), 蛹形锥叶蕨 (Coniopteris n

6、ympharum)等。4泉头组(Klq)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坳陷期早期阶段的沉积,盆地内以河流相为主,向盆地 边缘粒度变粗,按岩性可将该组分为四段:泉一段以紫灰、灰白色砂砾岩与暗 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凝灰岩;泉二段以紫红、褐红色泥岩为主, 夹紫灰色、灰白色砂岩;泉三段以灰绿、紫灰色粉、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 为主;泉四段为灰绿、灰白色粉、细砂岩与紫红、棕红色泥岩互层,顶部常为 灰绿色泥岩。泉头组与下伏登娄库组呈整合一平行不整合接触。盆地边部常超 覆于不同层位老地层之上。这一时期主要发育了洪积相、河流相、湖泛平原 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化石以植物、轮藻、孢粉、双壳类、介形类、沟鞭 藻为主

7、,多分布于中上部。该组植物化石中见到较多的被子植物化石,如角形 菱(Trapa angulata),细齿荚莲(Viburiphyllum),北方悬铃木 (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花粉已具一定数量,以三沟粉(Tricolpollenites)、网状三沟粉(Retitricolpites)、棒纹粉 (Clavatipollenites)等为主。泉三段以角藻类囊孢占优势,双壳类含富饰 蚌(Nippononaia),褶珠蚌(Plicatounio)等化石,叶肢介为松辽似直线 叶肢介(Orthestheriopis songliaoensis),介形类以女星

8、介属 (CypHdea),蒙古星介属(MongalgypHs)为主,并与蒙古介属 (Mongolianella),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玻璃介属 (Candona)等化石共生。5青山口组(K2qn)青山口组主要为一套黑色、绿色泥岩,油页岩、下部以泥岩为主,下部夹 砂质岩。在全盆地岩性、岩相变化很大,在王府凹陷、三肇凹陷和古龙凹陷为 深湖、半深湖相的黑色泥岩和页岩,向凹陷的边缘为浅湖相的砂岩呈不等厚互 层,从盆地的边缘至沉积中心相带展布规律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半深湖 相,深湖相。该组生物第一次繁盛,种属明显增加,化石丰富。女星介属( Cypridea 、狼星介属( Lyc

9、opterocypris 、蒙古星介属 (Mongolocypris)、枣星介属(Ziziphocypris)极其繁盛,另外,湖女星 介属(Limnocypridea)、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为松辽盆地白垩 系最繁盛的层位。叶肢介以线叶肢介(Nemestheria)、粗强壳叶肢介(Cratostracus)为主,轮藻化石以开口轮藻属(Aclistochara)、梅球轮藻 属(Maedlerisphaera)、中生轮藻属(Mesochara)、钝头轮藻属 (Obtusochara)为主,植物化石中被子植物化石占重要地位,且多为进化类 型,脉序规律性强,如杜尔伯特五味子(Sc

10、hisandra durbudensis)、南蛇藤未定种(Celastrophllum sp.)、圆叶柿(Diospyros rotundifolis)等,孢粉的组合特征是具有气囊的松科花粉含量很高,约占5060%,花粉 类型开始复杂化,主要为三沟粉和三孔沟粉。6姚家组(K2y)姚家组以紫红色、棕红色、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为主。盆地中部 可见有黑色泥岩,与下伏青山口组呈整合一不整合接触。姚家组地层在区内分 布较广,但在梨树断陷一带被剥蚀。其沉积的时期为滨浅湖相。姚家组为洪积 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或滨湖相、半深湖、深湖相。含丰富的介形类、叶肢 介、双壳类、孢粉及少量鱼化石。介形类化石中女星

11、介属(Cypridea)、蒙古 星介属(Mongolocypris)、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枣星介属 (Ziziphocypris)最繁盛,也是松辽盆地白垩系最繁盛的层位。叶肢介以网 状纹饰为主,鱼化石以大庆似狼鳍鱼(Plesiolycoptera daqinggensis)代 替了青山口组的满州鱼属(Manchurichthys),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含量更 高,类型复杂,还可见鹰粉、山龙眼粉。7嫩江组(K2n)嫩江组是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层,约26x104km2,在北部和东北部 已超出现今盆地边界。岩性下部主要为黑色、灰黑色泥岩、页岩,夹油页岩; 上部为灰绿、深灰、棕

12、色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嫩江组与下伏姚家组呈 整合接触。在嫩江组沉积末受燕山运动W的影响,在西部斜坡部分地区嫩江组 上部被部分剥蚀,德惠断陷和梨树断陷地区被完全剥蚀。发育深湖相、浊流 相、河流相、浅滩相、淤积相、湖相。该组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生物群的第二次 繁盛,也是各门类化石最繁盛的层位,以介形类、瓣鳃类、叶肢介最为常见, 介形类仍以Cypridea为主,并出现较多新属,瓣鳃类假嬉蚌属(Pseudohyria),肋蛤属(Musulus)具明显特征,该组是松辽盆地腹足类 最丰富的层位,以中屠螺(Mesolanistes)、盘螺(Valvata)、小旋螺 (Gyraulus)发育为特征,出现以松

13、花鱼(SungaHEWys)为代表的真骨 鱼群,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化石占重要地位,以鹰粉型花粉占突出地位。8四方台组(K3s)该层下部岩性为砖红色含细砾的砂泥岩夹棕灰色、灰绿色砂岩和泥质粉砂 岩;中部为灰白色、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砖红色、紫红色泥岩 互层;上部以红色、紫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灰白色、灰绿色粉砂岩及泥质粉 砂岩,与下伏嫩江组为不整合接触。本时期沉积相为浅湖、浅滩及河流相沉 积,主要发育河流相。生物群比较单调,化石数量较少,以轮藻、介形类、瓣 鳃类、腹足类和孢子花粉为主。9明水组地层(K3m)由灰绿、灰黑、棕红色泥岩与少量灰、灰绿杂色砂岩组成,在盆地东部缺 失。二、盆地生

14、储盖地层分布松辽盆地坳陷期发育多套沉积体系,不同时期的各沉积体在空间上 叠置,为油气提供了生成、储集和封盖的条件1、优质的烃源岩松辽盆地内部的白垩系青山口组至嫩江组一段的深 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富转化条件好,是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层。青一段 和嫩一、嫩二段沉积了两套分布广泛、富含有机质、巨厚的黑色页 岩,间夹油页岩,是松辽盆地最重要的生油层和区域性盖层,其中 黑色页岩分布范围达十几万平方千米,有机质丰富,可 以与海相盆 地相媲美。松辽古湖盆属富营养型,有机质供应丰富,有机质在深 水凹陷内大量聚集和保存,这是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富 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主要成因。但青一段、嫩一段、嫩二段黑色 页岩远比

15、其他时期密集段有机质含量高,而且高值区并不局限于深 坳陷内部,这说明青一段、嫩一段、嫩二段黑色页岩中有机碳含量 偏高还有另外的原因,除有机碳供应充足、湖泊较深等因素外,有 机碳的大量保存可能与海侵有关。松辽盆地白垩系生油岩的平均有 机碳含量2.3%,总烃含量1540ppm。青一段泥岩和嫩一段泥岩有机 质丰度一般达到最好烃源岩级别。其次是青二、青三段,有机质丰 度一般达到好一中等烃源岩级别。嫩二、嫩三段地层有机质丰 度一般为中等或差烃源岩。松辽盆地是一个地温梯度较高的盆地,平均每深100米增温3.7 度。有机质成熟门限深度较浅。在松辽盆地烃源岩Ro与深度关系图 中(图6),处于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埋

16、深范围大15002100m。松辽 盆地中央坳陷区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大多处于这一深度范围内,这 是其成为优质生油岩的重要因素之一。2、有利的油气储集条件松辽盆地主要发育陆相湖盆沉积,由于其沉积相态的多样性和碎屑 来源的复杂性,以及后生成岩作用的影响,发育了各种类型的储 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问。油气勘探结果显示,松辽 盆地从浅至深共发育10个含油气层(表3),其中坳陷沉积6个含 油气层,以产原油为主;断陷沉积4个含油气层,产天然气为主。 坳陷沉积中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局部地区还发育 湖相碳酸盐岩和泥岩裂缝储层;断陷沉积中储层岩石类型复杂,碎屑岩类 有砂岩、砾岩以及二者的过

17、渡岩类,此外还有火山岩和基岩风化壳 储层。储层在空间分布上,由于受构造发育特征的影响,坳陷沉积 和断陷沉积的储层分布明显不同,其中受湖盆大小和物源方向等多 种因素的控制,坳陷沉积中储层空间展布也明显不同。有研究表明 松辽盆地储集层埋藏深度2000米以内的储油气层物性最好,2000 米以下的储油气层物性逐渐变差。3、良好的盖层分布松辽盆地属于以碎屑岩为主的陆相沉积体系,存在多套含油气泥岩 盖层,其中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泥岩具有良好的封闭条件,为最 重要的区域性盖层,其余为地区性或局部盖层。 松辽盆地青山口 组和嫩一、二段沉积岩具有三个特点:岩性纯、可塑性好。主要岩性为黑色泥岩、页岩,封闭性能良

18、好,能够阻挡向上运移的深层油气,使其在下伏的地层中储集起 来。厚度大、范围广、延伸稳定。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大面积分布的 暗色泥岩,不仅是下伏油气层的良好盖层,也对更深层位的天然气起到较 好的封闭作用。欠压实。欠压实所造成的高压异常可增强泥岩的封闭能力。4、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特征松辽盆地二级层序的发育演化控制了生储盖组合及特征(图7)。低 位、高位和湖侵中期体系域发育规模不等的三角洲砂体储层,而湖 侵晚期体系域发育生油层和区域盖层。青一与嫩一两个最大洪泛期之间湖盆阶段性地扩张和收缩,形成了青山口组高位体系域三角洲、姚一段低位体系域三角洲和姚二、三段湖侵早期体系域三角洲砂体,它们分别又由若干次一级的

19、 湖进湖退高频层序构成,控制了次一级的储盖组合。频繁的湖平面 变化与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相应导致湖岸线和三角洲朵叶体的频 繁摆动,纵向上形成砂、泥岩频繁交互组成多个次一级储盖组合, 加之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砂体在空间上分布侧尖灭, 有利于岩性圈闭和大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三、区域构造演化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松辽盆地属断陷、坳陷叠合盆地,油气分布及主控因素与大型 坳陷盆地的构造特征有密切关系。盆地的构造活动对油气聚集的促 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盆地深坳陷区提供油气源盆地发展的坳陷期,在盆地中部沉积了大面积深湖一较深湖的 黑色泥岩、油页岩,在深坳陷中长期发育的凹陷,沉积中心与沉

20、降 中心基本上重合,沉积了较厚的富含有机质的深湖相黑色泥岩,上 覆层的沉积厚度较周围地区大,相同层位的生油层比其他地区较早 地达到生油门限,且后期没经过大幅度的上升。这些坳陷生油层较 厚,生油持续时间长,是生油条件最好的地区,如齐家一古龙凹 陷。2、盆地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松辽盆地内普遍发育有下断上坳的双重结构,有一个隐藏的地 堑存在,松辽盆地内部具有高地温场,横贯盆地的剖面是对称或者 接近对称,造山变形作用不强烈,盆地面积大,演化后期形成大面 积的坳陷式盆地。松辽盆地主要发育有4组深断裂:北北东一北东 向、北北西一北西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其中以北北东一北东 向和北西向为主坳陷周边

21、深大断裂的长期活动可以形成构造坡折带,对盆地充 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产生重要影响,制约着盆地沉积相域的空间分布。 以齐家一古龙凹陷西部敖古拉一小林克断裂带为例,由于断层的长 期活动,导致断裂两侧地层厚度变化大,如明二段地层厚度断层上 盘比下盘平均厚30m同时上盘湖底浊积扇、低位期扇三角洲砂体发 育,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盆地内部的坳陷层断裂作为油气运聚输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 分,可以起到沟通烃源岩和储层的作用,同时也可沟通储层内互不 连通的砂体,使油气在输导层中运移并在有利的圈闭部位富集、成 藏。断层与砂体配合构成的空间连通网络对油气富集成藏也能起到 重要作用除了产生储集空间和提供运移通

22、道之外,断层还可以遮挡油气 形成圈闭,断层在油气聚集过程中的作用可能随时问、构造部位和 地质条件的不同发生变化。松辽盆地中发育的各个断裂的展布特征 与盆地内部油气藏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对松辽盆地的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松辽盆地北北东向断裂 形成时间较早,后期稳定,有利于封闭油气。北西向断裂活动期较 晚,对于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起破坏作用,但有利于青山口组和嫩江 组一、二段生油岩生成的石油垂向运移,在上部、中部含油组合形 成油气藏3、盆地反转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构造反转指的是变形作用的反转,它属于构造叠加的一种类 型。松辽盆地的反转构造十分明显,由反转构造组成了松辽盆地北 部四个反转构造带:朝一长反转构造带、隆胜合一任民镇反转构造 带、大庆长垣反转构造带、乌裕尔一敖古拉反转构造带。各种类型的局部圈闭能否储集油气,关键在于它们的形成时间 与邻近的生油凹陷中油气大量生成转化的时间是否能很好地配合。 生油凹陷附近,在沉积过程中长期发育的构造,从深层到浅层都具 备了圈闭条件,当烃类大量生成后,就近运移到这类圈闭中,因而 这类圈闭是油气聚集的理想场所。松辽盆地的勘探实践也证实了在有利生油区内长期发育的构造,有利于形成含油气圈闭,如朝阳沟 构造。松辽盆地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盆地 内部构造主要实在燕山期形成和改造。构造运动影响着构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火山岩油气藏创新团队.PDF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火山岩油气藏创新团队.PDF,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第 24 卷第 1 期 OIL GAS GEOLOGY 2003 年 3 月 ( ) 文章编号 :0253 - 9985 2003 01 - 0028 - 04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 1 1 2 1 2 刘万洙 ,王 , 门广田 ,边伟华 ,尹秀珍 ,许利群 ( 1.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23>436:>3;B940unuo
1.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火山岩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叠前-叠后地震属性分析,构造应力场,松辽盆地北部徐深气田WS1区块火山岩气藏,地面分布规模较大的湿地、工厂和居住区;地下储层岩性复杂多样,既有酸性火山碎屑岩,又jvzquC41ycv/ewpk0pku1uzpygt.39664;<22<3pj0nuou
2.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规律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气藏特征与分布规律 作者:冯子辉 ISBN:978703047850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气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作者:吴聿元 出版年:2009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识别与勘探目标评价 作者:张淮 出版年:2008 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单要素表征与定量评价 作者:陈欢庆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e7m664c=63Bgc:7i32;f635624nf3959
3.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徐家围子断陷的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其爆发相和溢流相火山岩储集性能较好,孔隙度一般为6.3%~10.8%,渗透率为0.55×10-3~122.0×10-3μm2.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及流体活动的影响.松辽盆地火山-断陷期的构造活动致使火山岩产生大量次生裂缝,储集性jvzquC41f0}bpofpifguc7hqo0io1yjtkqjjejq1EjvOc`:nenHmevqx\Irk[`}FUGqzOMN|OFSzO[NTe5r6fQOz\JuzOMF|OFKxOM^cEI`weQim\I?x
4.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储层裂缝描述和预测【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徐深气田WS1区块火山岩气藏,地面分布规模较大的湿地、工厂和居住区;地下储层岩性复杂多样,既有酸性火山碎屑岩,又有中基性火山熔岩,且均有成藏;岩相变化快;有效储层分布不连续,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极其复杂。开发动用难度大。由徐深1、升深2-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3:9.39664;<22<3jvo
5.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岩性特征期刊2.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喷发旋回特征 3.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体岩性圈闭评价方法 4.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有效储层分布规律 5. 车排子地区东北部火山岩岩性-测井相特征及识别 6. 多种岩性分类方法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7. 松辽盆地北部庆深气田火山岩储层岩性岩相研究 8. jvzquC41fqi/rjugtrgtu7hqo1ppw{scn181395655tni|~ji0nuou
6.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地层单元和地震地层特征【摘要】:本文依据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界面特征、构成单元和地震相单元的分析,探讨了火山岩地震、地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常见角度不整合和火山不整合界面(由喷发物的堆积方式的差异形成的"角度不整合"),少见平行不整合和整合界面;②根据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岩石界面特征,可将火山岩地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YZFZ7234632;90jvs
7.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裂缝是朝阳沟油田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其复杂分布严重影响该油田的开发生产。通过区域构造研究与岩心构造解析,结合地表露头和薄片观察,分析了区内裂缝的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控制因素。该储层主要发育近SN向、近EW向、NW向和NE向4组构造裂缝,裂缝以低角度裂缝为主,主要包括挤压褶皱作用下形成的顺层滑脱裂jvzquC41eep/rtz0gf{/ew4Ctvodnn4kphu@cri?4;:14:886
8.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储层特征分析.doc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储层;特征分析 1前言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东部地区天然气储层较发育,经过几年的勘探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地区深层地层发育有上至下依次为白垩系泉头组、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以及侏罗系火石岭组等,发现的天然气储层主要有火山岩、砂岩及粗砂砾岩等,尤其在火山岩和砾岩地层jvzquC41o0zbqmteu0ipo8u/3285:=>230nu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