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案我们去挖土表层土腐殖质土层岩石黏土

面向年龄段:小学3-4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成功采集一袋土。

2. 能仔细观察土壤,并认真记录所有的发现。

3. 能通过观察发现土壤是分层的。

4. 知道土壤是由坚硬的岩石破碎之后慢慢沉积而成的,因此土壤通常是分层的。

5. 通过观察、思考和查阅资料,了解岩石形成土壤的漫长过程。

探究问题

挖出来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学习成果评价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层次2: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但在挖土的过程中不能仔细观察。

层次3: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并在挖土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记录。

教学背景

土壤最初是由岩石破碎后,慢慢沉淀而形成的,因此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一层叫“表层土”,在这里你会发现腐殖质、植物的根以及蚯蚓等小动物;在表层土下面是“底土”,这里包含着大量的黏土,可能缺少腐殖质等有机物质;在底土的下面是破碎的岩石层;在岩石层下面就是坚固的基岩。

学生在校园里挖土,是挖不到最底层的岩石层和基岩的,他们大致能挖到表层土和底土,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观察,在表层土中富含一些植物的残骸,偶尔还会发现蚯蚓、潮虫等小动物,而再往下挖掘,这些有机物质则会越来越少,土壤也变得紧密、结实。

这节课除了挖土外,还有重要的任务就是采集土壤,为下节课观察做准备。一般采样点的分布应尽量考虑土壤的全面情况,不要太集中,不要在路旁、沟边、渠道附近和粪堆底等地采样,因为这些地方不具有代表性。采样时,在采样点上先刮去1厘米左右的表层土,再用铁铲垂直挖取。一般挖取20厘米深的土,操作时可尽量往深处挖,挖出的土壤要装进密封袋封好,留到下节课观察。

教学准备

材料:铲子、密封袋、尺子、标签纸、记录单等。

准备:土壤剖面土层示意图

安全须知

提醒学生在制作雨量器时,注意工具使用安全。

教学过程

【集中话题】

1.告诉学生今天将要去校园里挖土,去之前做一些讨论和交流。

你在校园中什么地方见到过土壤?

今天我们要去挖土,我们选择什么地方比较好呢?

你猜想在挖土的过程中会发现什么?

2.讨论挖土需要准备的工具和注意的事项。

去挖土之前,我们都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挖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3.展示教师的温馨提示。

(1)在挖土的过程中,时刻注意安全,要保管好铲子,防止伤人。

(2)采集土壤的时候,要先将表层土刮掉大约1厘米左右,然后尽量往下挖,挖到约20cm处,将那里的土壤装进密封袋里。

(3)请注意仔细观察,并将你们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探索与调查】

1.分组领取工具与材料,校园内开始活动。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边思考、边观察、边记录。

你们挖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土壤里有什么?

如果挖深一点,你又有什么发现?

挖的过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哪里的土壤比较松软好挖?

【回顾与解释】

1.汇报总结。

你们在哪里挖的土?

在挖土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2.展示土壤剖面土层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土壤的分层结构。

土壤各层的分布都是一样的吗?

对照这张示意图,看看土壤是如何分层的?

3.让学生找出各组挖来的土壤里的分层。

找找看,我们挖来的土壤是否有这样的分层?

这样的分层有什么特点?

4.介绍土壤的形成。

土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层?

这会不会与土壤的形成有关系?

你们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

土壤分层

土壤层,土壤学家将土壤分为3层。A层由表土层组成,易松动,暗褐色,是一中有腐殖质、黏土和其他无机物组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好;B层,通常称之为亚土层,由黏土和其他从A层淋滤下来的微粒组成,颜色较浅,几乎没有腐殖质;C层仅包含部分风化的岩石,成为母质层。

【活动拓展】

1.探知土壤的成分。

关于土壤,你都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土壤里面有什么?

2.追寻土壤的由来。

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土壤是从哪里来的?

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

3.让学生用标签纸标记自己组的土壤袋子,交予教师保管。告诉学生下节课我们将仔细观察这些土壤,探究土壤的组成成分。

教学建议

1.关于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土壤形成的大概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

2.学生采集来的土壤要密封好,保留住水分,避免太干燥。

教学记录单

集体记录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6篇)通过研究岩石和土壤,我们能够知道地球演变的许多故事。为此,本单元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岩石和土壤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下来展开学习,即岩石和土壤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具体来说,第1课作为起始课,主要从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故事的视角,jvzquC41yy}/pwjk{{bp7hqo1gsvrhng1766<870jznn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通用11篇)光阴如水,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jvzquC41yy}/qq6220ipo8pcqunj1sncqz{flrmwc1<49=::0jznn
2.TowardsDataScience博客中文翻译2019(一百九十九)使用tf 有两种方法。带有 Keras 的模块。 第一种方法是用hub 包裹一个模块。角斗士。这种方法很简单,但是不太灵活,因为它不允许在模块中加入任何定制的逻辑。 第二种方法是实现包含该模块的自定义 Keras 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完全控制可训练变量,并且可以将池化操作甚至整个文本预处理管道添加到计算图中!我们jvzquC41dnuh0lxfp0tfv8|k|cxehxwegn5bt}neng5eg}fknu526;:256>9
3.想移民外星球?先看看它们的土壤行不行地球、火星和月球的土壤,代表了岩石星球表面土壤充分发育/不充分发育/原始状态的三个阶段。 未来如果探访更多的岩石星球,它们的表面也只会处于这三个阶段之一。可以确定的是,假如以后真的发现某颗星球具备发育完全的土壤圈,那它一定也会有配套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简言之,有“真正”的土壤,才会是“真正”的另jvzq<84o/{goinp0epzww3qti5q1B66864ivvq
4.理解求透训练务实──《爬山虎的脚》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与评析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挂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爬山虎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往墙上爬的。 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uookjslk{{xgwokcqgo1@>782?/j}rn
5.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优选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这两点之间一定构成一个电的通路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rk}f142852?7;35617?d:47987?3jvor
6.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案(精选7篇)1.大家想一想,茎把根部吸收的水分运送到哪里去了?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选一种叶片较大的植物,在叶片上套一个干燥的塑料袋。你们在塑料袋内发现了什么?(塑料袋内壁有小水珠)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小水珠是哪里来的? 3.小水珠是从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在科学中,我们称叶子这种散发水分的本领叫蒸腾,叶的这种作用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kjtcp1~jcx}wguookjslk{{xgwokcqgo1A=3488/j}rn
7.小学科学《土壤里有什么》说课稿一等奖1、教学引入时,问学生:上课前我们在田野里挖了一些土,观察一下,它们和砂、黏土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感知土壤与砂、黏土的区别,了解土壤的组成。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教师给出结论:像这样的土,我们叫它土壤。 2、初步了解了土壤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在采集土壤时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土壤jvzquC41zkgpz~j0twoxgw3eqo5tj~tmgigp1<86:;9/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