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这座山颜值高有“个性”却为何备受冷落凤凰网甘肃

太统山位于平凉城西南7.5公里处,兀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扎根于泾河岸边。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系六盘山东部支脉,西北起平凉市境内南窑峡,东南至崆峒区鸭儿沟,长6公里,宽4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234米,北坡较平缓,其余三面山势陡峻,沟深谷狭,地形复杂。

论名气,太统山比不了崆峒山;论高度,崆峒山比不上太统山。崆峒山,是神仙留恋的地方,是达官显贵文人骚客向往的风景,是道人修身养性、僧人礼佛诵经场所。太统山,是凡夫俗子的所爱,是给普通百姓遮风挡雨的屏障,是白云缠绕、午夜梦萦滋养真气的地方。

太统的名号及“怪事”

太统的名字即由太同演变而来,而太同又源自大同。大同的“大”,古亦通“太”,又通“泰”。“大同”一词,古代指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不战不乱、无贼无匪的社会,此即“大同世界”,源自《礼记·礼运》篇。这是历代统治者的追求,也是黎民百姓的渴望。全国找不出第二个“大同山”,也不会有一座毗连仙山的“大同山”。

它名字的演变,总会让人们浮想联翩。明嘉靖《平凉府志》写平凉山川形胜:“北连朔方,南襟陇蜀,东抵豳岐,西距安会。包括小陇、空同、可蓝、大同、美高、都卢诸山。”显然,可蓝、大同、都卢并列,平起平坐,并不是一座山。请看在“山川”中的详细记述:“又西曰干沟,越十里为银洞沟,南二十里为分水岭山,即可蓝山,又西五里曰大同山。”

乾隆《甘肃通志》卷五介绍平凉县“山川”时这样记可蓝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十六国春秋》载:“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阴盘,登岢蓝山,屯兵于此。”《寰宇记》载:“可蓝山亦泾水源,与笄头山连亘,又为分水岭山。大统山,在县西南二十里,与可蓝山相接。”

这里的可蓝山,多了个都卢山的名字。而且,可蓝山又可以写成“岢蓝山”。查宋代类书《太平御览》地部卷十五《凉州记》载:“可蓝山,一名都卢山,皆泾水源,与笄头山连亘。赫连定胜光二年,畋于凉州,登可蓝山望统万城,泣曰:‘先帝若以朕承大业,岂有今日。’”

《太平御览》里还记载了一则故事:赫连定占据平凉,登此山,“有群狐绕之而鸣,射之竟不得一”,赫连定乃叹曰:“咄咄,此亦怪事也!”

统万城又称为赫连城,远在陕西榆林靖边县城北58公里处,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座都城遗址,始建于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立在太统山能否望见统万城,不得而知,我好奇的是这“群狐绕之而鸣,射之竟不得的”怪事。以后,是否还出现过群狐,竟无人考究,而只有山名倒不断变化并赋予新的含义。

清《嘉庆一统志》载:“太统即大统,亦称大统山,取统一天下大业之意。”

新志书又这样记:“虎狼山又名杨家山,别名分水岭山、都卢山。其脉源于关山。在市城西南10公里处,主要位置在麻武乡境,连绵16公里。”

现在,似乎没有必要再去分辨可蓝山、大同山、都卢山、虎狼山、杨家山、分水岭山了,按现代人的习惯,都叫“太统山”得了。

太统山的高度与传说

“两棵通天树,高比大同山。”这大概是平凉最古老的一首民谣,至少有五六百年了。现在,环平凉而居之山,还是数得上太统山。平凉人的至爱也是太统山。太统山注定要彪炳史册,太统山最有资格点评平凉的历史。

去崆峒山拜见广成子的黄帝从太统山下走过时,他虽有心事,但还是匆匆投去了崇敬的目光。此后,秦皇汉武的兵车从山前碾过,唐宗宋祖曾驻马山坡,也曾顶礼膜拜。成吉思汗避暑、左宗棠西征更是注目兴叹,只可惜皆未留下文字,没有诗篇遗存。

我也留心过,平凉文人们赞美太统山的诗文实在太少了,或许是因为交通不便,或许另有原因。祝世林先生曾写过《太统之春》,却是愁云笼罩,似乎没有春的味道:“忧思愁绪夜夜心,太统三月不知春。宿雾未收东方晓,风风雨雨又黄昏。”以我看,倒是赵时春当年写崆峒山最美的诗句“远分秦陇三川水,收尽昆仑万里山”,应该移给太统山才更贴切呢。因为,登太统山看得更远,眼界更加开阔。

另外,薄时缥缈如烟,浓来成云凝雨的“太统屯云”,旧为平凉八景之一。在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大才子赵时春49岁时,他感到“有心无力回天地,有泪无门达上苍”时,想到过“大同山”,有诗为证,他在《次陶总戎韵三首》中写道:“共招丛桂岩前客,且喜书文正大同。”这一年,他还写过一篇《茹隆》的文章,说的是一位80多岁姓茹的老叟卖派(平凉方言)其祖上当年辉煌,并从兴盛发达到衰落变卖祖业,不好具体陈述形容,只能说:“我子孙相承,至我年已八十多岁,人们把我都忘了,还记得我家建的亭子。我记得儿时的歌谣:‘两棵通天树,高比大同山。三盘水磨连夜转,九顷不求天。茹氏如贫废,泾河水亦干。’”看看,两棵通天树堪与太统山试比高?他继续说,“我爷爷在世那会儿,刺史太守大人们都要亲自去拜访我家老人,常常到我家那亭子流连忘返,他们把酒临风,观景畅论。我那时端酒送菜,也能吃上几口呢。邻里们看到这情景有点羨慕又不服气。哪知天行地转,徭役繁重,加之连年灾荒,老先人的家业都卖给了王家,钱也都充了赋役。唉!泾河水没有干,茹氏贫废已不堪。我的祖业成了别人家的,亭子也自然属于他家的。世事难料啊,谁知道有一天,这亭又换了另外新主。”

赵时春写的是真人真事,他说:“余闻而重伤之。叟之子,江海孙朝风,俱役华亭,常求货于余。”赵时春在《复古亭记》这样写:“南负所居之郭,北距泾,各半里,得茹氏之废圃十亩,中有亭仅三楹,楹仅寻,夹以樛柳二,巨且盈寻,干云七八仞,风曳之垂丝,婉约可爱,而势且倾折欲败。亭里老云,俱百余年矣。亭之瓦长尺有咫,上栋虽圮,而下宇巩立。乃更而饰之,伐腐柳而植新,肄焉以衍。樛之子孙埴墁之。洼沟,泾流而潴之,奫然小沼,受蒲萍荷鱼之属。水陆之鸟,所宜之卉与余偕集而并游,籁声时时自天外来,与余心会,殆不可得而名言。或曰:郡之亭莫寿于此,垂废而复,无物以害之,又可百年,宜名曰:‘复古’。因歌余洗心亭辞‘万绿丛中啼鸟娇,天外飞下舜箫韶’者。或曰:几是与夫舜与韶,固不亡也。其年则愈古矣,作复古亭记。”

原来,这亭子卖给了赵时春。他悲哀的是“能存古与柳,而不能存吾之民”。

今天,古亭与柳都已不见,赵时春也去了五百年,惟太统山还是那样巍然。

曾听到平凉路人这样说,“太统是平凉的主山,崆峒是平凉的客山。崆峒兴旺而太统寂落,故见平凉发客不发主。”言下之意是,外地人到平凉城,无论做官还是经商,都会“发达”,而当地人则“无闻”。

发与不发不能一概而论,但有一点很清楚,“主山”的位置在平凉人心中是明确的。

太统山的个性

太统山体由“奥陶基石岩”组成,土壤为山地褐土、棕壤土、砂砾土等多种。已发现的植物有750种,动物有559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物种资源有70余种。太统山气候温和,林木蓊郁,奇花姹紫嫣红。鸟可巢,人可依,林下生长着黄花菜、蕨菜。地下有水泥石灰岩、铁、煤、耐火粘土等。

赏人文景观自然要登崆峒山,观自然风光可别忘了上太统山。“太统—崆峒”已跻身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曾几何时建起了“太统山庄”,山谷里充满了笑声,近几年又渐渐沉寂了。

登崆峒山虽远,但前山、后山都有路,又有缆车。上太统山虽近,遍地荆棘,多为羊肠小道。上世纪80年代成立太统山微波台时才开辟出一条车路。太统山上也建有太白庙、菩萨庙、龙王庙、子孙宫、药王洞、石窟等,曾是道教崇奉的“青山圣地”,也曾热闹过一阵,但终究摆脱不了被冷落的命运。

但是,人们终于看懂了,太统山自有其独特的个性,它高出崆峒山百多米,却从不自恃其高;独揽风云变幻也不自鸣得意。它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老人,自知是平凉诸山之“盟主”,所以不肯也不屑与谁比高低,更不在乎对它是赞美还是贬损。因为,人们追逐热捧的未必都有价值,人们淡忘轻视的或可永恒。它拒绝粉饰,保持本真,默默地看着山川变化,以祥和的态度看着一些人粉墨登场,目送一些人谢幕离开。

THE END
0.黄土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题目和参考8.黄土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判断对错) 试题答案 分析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千米2.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 解答 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黄土结构疏松,裂jvzquC41o07139okclobq7hqo1i{fu4ujkzjaria93=55A>5;:g4;Aie53h3;<
1.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的是()A.黄土高原B.内蒙古解答解: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故不符合题意; B.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故不符合题意; C.云贵高原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故符合题意. D.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c4::hf2j2g<
2.④“坝子错落分布⑤黑土地⑥黄土广布⑦石灰岩广布⑧世界解答:解:读图可知,①沟壑纵横---黄土高原;②雪山连绵---青藏高原;③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④“坝子”错落分布---云贵高原;⑤黑土地---东北平原;⑥黄土广布---黄土高原;⑦石灰岩广布---云贵高原;⑧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根据题意.故答案为:①黄土高原;②青藏高原;③东北平原;④云贵高原;⑤东北平原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877d96257:5cm:cdh;b6oj9287fe:k84
3.A.云贵高原地表坦荡.一望无际B.黄土高原B.黄土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 C.内蒙古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青藏高原--雪山连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试题答案 D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云贵高原地面崎岖,多山间小盆地;青藏高原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土广布。根据题意选D。一jvzquC41o07139okclobq7hqo1i{fu4ujkzjaria356gco<;6ch1:j6844g949826g=66jfe1
4.精品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十五中学2025内蒙古高原广阔坦荡 B.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C 黄土高原石灰岩广布 D.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3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的人口政策曾经鼓励生育,后来逐渐收紧,直到提倡“只生一个好”,现在又全面放开“三孩”政策。材料二漫画“抬不动啦”及中国人口分布图。 (1)图(一)漫画“抬不动啦”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jvzquC41yy}/|}m0eun1|thv1;5:;75:;4ivvq
5.千沟万壑B.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C.黄土高原A、青藏高原--黄土深厚,千沟万壑 B、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C、黄土高原--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 D、云贵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中国的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专题: 分析:青藏高原的特征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黄土高原是黄土深厚,千沟万壑;云贵高原是石灰岩广布,地表崎岖;而内蒙古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9h13m9d85icck>f99gch9i;h::16j>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