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商隐社,作者 | 肉包,编辑 | 齐马
但QQ的影响力不只存在于年轻人中,根据青山资本的深度调研报告《Z世代定义与特征》,最能代表年轻人群体的Z世代(报告定义在1998至2014年出生的人)人数为2.8亿人,即便90后、00后和10后人数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4亿多人,撑不起QQ的6亿月活。
01
传输文件,对于一款社交类应用来说应当是最基本的功能,对于我们这些用户也是刚需,但很多软件无法支持大文件传输,有时给客户传视频文件得一次次压缩,甚至偶尔压缩也不行,只能将压缩N次的文件分成多段给客户简单看下。
当我把文件发过去后,他差不多过了半小时才回复我,说感觉很哇塞,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样片,之前看那么多样品都是草草而过,没认真用心看,就看个大概。
看到这我心里有些不舒服,因为这是不尊重别人的作品。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不能说,于是回答道:应该是文件没有被压缩、分割的原因,画质好视觉效果会好一些,可以吸引你的眼球,这样你会认真看内容。如果画质不好,还被分割成多段,眼睛就不想看,自然就不会认真看。对此他没有反驳。
之后这个客户也经常关照我的工作,有合适的合作都会来找我。而且,他还把我介绍给他的一些朋友,现在我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另外,我听一个朋友说,这个客户现在找其他家合作在看样片时,都会让对方通过QQ发给他。反倒是把一些创作者给弄懵了。
其实,用压缩文件、分割发送,都是甲方为了自己方便慢慢在圈内形成的不成文规定,但如果跳出来想,无非甲方想要的就是好的作品,乙方想要的是展示好的作品,而QQ强大的文件传输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双方需求。
如果为了所谓的“方便”牺牲了双方所需,改来改去,好的作品很可能被改成垃圾,最后只能用“将就着用吧”不愉快完成合作,那将是双方重大的损失。
02
我是一位知识服务社群的运营,主要向职场人士提供找财报、行业资料等服务。
其实,我们最开始并不是在QQ上运营社群,而是在其他平台。但随着我们服务人数的增多,社群也越来越多,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就迁移到了QQ上。因为,目前市面上好像也就QQ能建2000人的大群。迁移到QQ上,原来的几个群就可以合并成一个群,更方便管理。
还有就是,我们在之前运营中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服务是有偿的,分为“7天会员”、“30天会员”、“365天会员”,之前每个会员我们都会打上时间标签。等他们会员到期时,有的会续费,有的停止服务,我们根据情况重新打上标签,但这个效率非常低。而且有时会出现三种会员都有到期的,忙起来容易出现打错时间标签的情况。
QQ诞生于1999年2月,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前夜,最大的80后还是不满20岁的少年,最大的90后也只是在上学,QQ一路伴随着他们成长了起来,并且留下了一些或值得品味、或哭笑不得的青春回忆。
到现在,QQ已经是22岁的“化石级”产品,跨越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而成长起来的80、90后,除去在工作中,业余时间依然会在这里找自己青春时代的记忆,查看当年的QQ空间动态和照片、与老友偶尔互动、重玩当年玩过的小游戏......
03
2015年前,我QQ用得很频繁,其他一些社交软件也都用过,但最终还是觉得QQ好用。2015年以后,身边的男女老少都在用微信,我的同龄人中现在也有一部分人还在用QQ,发个空间、说说,很少聊天。我之所以每天都打开QQ,也许是习惯使然吧。
另外,由于工作原因,不得不用微信加许多工作上认识的人,但可能自己或多或少有些社交恐惧症,不愿意让太多人看自己的朋友圈,也不想看别人的朋友圈。微信通讯录只有401个人,不能看我朋友圈的有191个。虽然微信好友很少,但我关注的公众号倒是有653个。
04
我个人比较爱记录,所以每次我们出去玩时都喜欢带个小相机或者手机。年轻时大家都爱玩,有时玩着玩着就疯起来了,要是不拍些黑照总感觉对不起他们。
拍好的照片我会做成表情包,发给对方,他们看到自己那“非人类”的表情以及动作,就发我的黑照怼我。每次都是这样互相伤害,却非常有趣。即便现在翻看那些照片,也让我很怀念。
他这样一说,我当时也有同感,就和他聊了约饭的事情。
见面才发现,去的不只我们两个,还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哥们,饭桌上我们回忆当初的狗血事迹,调侃不断。
QQ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QQ空间,在这里可以写日志、发说说、上传照片并管理相册等,随着移动端发展前后更新推出游戏、视频、FM、话题圈、画报、大头条、小秘密、认证空间等众多功能,无论哪个年龄段,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服务。
05
当初之所以记录这些,是想着几年后自己记不清孩子小时候有趣的事情时,可以翻出来看。
有一次她编了一首诗,让我哭笑不得:
开业营业银杏叶,天天都要写作业。
大笑苦笑捧腹笑,明天还要来学校。
假山火山万重山,我的作业堆成山。
大雨小雨雷阵雨,我的卷子下成雨。
而且,偶尔晚上睡觉前,翻一翻“说说”中的内容,和孩子聊一聊,一起回忆一下她小时候的趣事然后入睡,会感到很幸福。
另外,我在用“说说”记录孩子的趣事时,会标上序号,现在已经更新到477条。
当然,这些趣事不可能每天都有,所以这期间经常会停更。而多次停更让我发现有很多好友在关注我的“说说”板块——每次停更时,总会有身边的朋友或者网上的好友在线催更。这让我更加坚定的持续记录下去。
除了“说说”,我还用“相册”这个功能。从孩子小时候一直到她4岁的照片都阶段性地放在里面。
06
我清晰记得第一次用相册,是认识我的偶像易烊千玺时,当时他刚出道,网络上的物料很少,所以每次看到关于他的照片和视频我都会保存起来,放到专门的相册里,记录了很多他的成长瞬间。直到现在都还有这个习惯。
除了记录易烊千玺外,我还记录了上学期间的很多点点滴滴。
上高中时,我有些贪玩,没有上交手机,所以每次班级活动我都有拍,专门放在一个相册里,几乎每位老师、同学都出现在了我的相册里,我记录了三年,直到高考完吃了散伙饭为止。
其实,我高中挺社恐的,没有和每个人都熟识,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每个人都到我的空间相册里找过照片。感觉这挺有意义。
高中毕业去旅行,我又专门做了一个旅游相册。QQ相册中的旅游相册这个功能超级智能,只要把照片上传,照片下方就自动显示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根本不用手动定位,我非常喜欢,它可以记录我去过哪。闲暇时翻看这些照片,会有再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这些,我还专门为闺蜜们建了相册,里面大多是她们的丑照,设置了密码,只有我们才知道。
职场人用QQ办公,学生、考证者、学位进阶人士等也可以用来辅助学习,比如用文件传输功能传资料,去各种类型的学习群交流,用“图片提取文字”功能配合“翻译”功能快速翻译外文,甚至还能直接登入QQ课堂等学习版块。
07
因为周围的学长学姐都在QQ群里交流,包括在没有读研前,他们借给我一些考研资料也是通过QQ发的。甚至,我后来去其他平台买资料,对方也说要在QQ上发我。最开始我觉得他们有问题,为什么在这个app问的,却要去QQ发,但随着我深入考研圈,才知道QQ群的功能特别香。
比如QQ群的“文件”功能非常强大,群里一起考研的学长学姐平时看到一些好的考研资料都会上传到群文件里,要注意的是,这个上传不会出现在你的聊天页面,也就不会影响QQ群里正常的交流,这在我所知道的app里是没有的。
对了,这些群文件可以永久保存,对于一些新进群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福利,一进群就可以吃一波,我当时就是。
群里有一个功能是“精华消息”,一般是在有重要消息分享时用到,比如某个学长学姐“上岸”成功后,会将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整理,并在群里说一下那个地区,然后设为“精华消息”,如果距离相近的同学看到就可以和他/她联系,去免费领取,或有偿同城寄送。
我特别喜欢这个功能,因为我在“精华消息”中已经获取了两位学长的上岸宝典。
我经常用这个功能,有些英语资料中会有一些地方看不懂,就随时翻译,比复制粘贴后去别的app方便多了。
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有接近3亿,其中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有1.3亿,但很多软件让老年人招架不住。QQ近几年也做了很多适老化改造,推出了“屏幕共享”与“远程协助”功能,将子女的引导作用直接发挥了出来。
由此,在手机端,老人们可以通过屏幕共享,将自己正面临的网络困扰分享给子女查看,让子女进行实时答疑与指导;而在PC端,子女甚至可以通过远程协助功能直接连接老人电脑,“手把手”解决操作难题,大幅改善老人们的上网体验。
08
大学毕业后就来北京工作,每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陪父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不过,虽然现实中不能真正陪伴,但视频聊天给了我们“陪伴”父母的机会。
比如,我很多时候下班回家都会与父母进行QQ视频。之所以选择QQ视频,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一些,之前用其他app,效果都差不多,但一旦时间过长总会出现网络不佳的情况,明明就在Wi-Fi旁边,还开着流量,就很奇怪。
每次视频都是从我进小区门开始的,边走边和父母聊。到家后,我边做饭边和他们视频,妈妈每次都会在旁边说这个菜该怎么做,那个菜该怎么做,或者是油放多,盐放少了。
总之就是,即使她知道你会做,依旧会在旁边给你说,虽然听起来很唠叨,但真的很幸福,满满的母爱。
对了,QQ除了视频电话很好用外,还有一个功能我很喜欢。QQ有个“分享屏幕”功能,我不知道QQ出这个功能是干啥,反正我觉得是老年人的专属。对于智能手机,很多上年纪的人都用不太明白,但一些可恶的网页总是弹出后关不了,有时乱点很可能会被骗钱。
爸爸是个军事迷,喜欢看战争片,给他下载专门看电视的app也用不惯,每次都用搜索软件,说上边好看的多,但会弹出一些广告,有时还能关掉,有时关不掉。他就用我妈的电话跟我说,让我看看怎么回事。
09
去年由于疫情原因,我过年没能回家,那也是我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于是,只好每天和父母视频,但这并不能让我心里舒服很多,甚至一度让我更难受。
一年没回家,平时和父母视频聊天只是缓解思念之情,心里还是盼着过年回家能见面。但是突发的疫情打破了我心中所念。
有一天,我随手发了个朋友圈问没有回家过年的朋友是怎么和家里一起过年的,希望找到和我处境相同的朋友互相安慰一下。
“视频包厢”里有腾讯视频这个通道,里边有很多视频,有些需要付费,但也就一瓶饮料的钱,有的是免费。进去点“一起看”,就会向对方发起邀请,对方同意后可以一起看,而且还可以同时语音聊天。除了还是不能看到父母本人,已经很不错了。
就这一个功能,让我在疫情期间有了过年的感觉。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找爸妈一起看电影,让我在外枯燥的生活,变得有了乐趣。
QQ群是QQ的亮点之一,相比于其他社交软件的同类功能,QQ群最多可以容纳2000人、能发起临时会话、消息通知更合理、群文件便于保存和查找、便于管理等特点深受用户喜爱,也被广泛与娱乐、学习、工作和管理。
10
我是某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
小区有很多住户,虽然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都是每人负责几栋楼的住户,但平均下来人每人负责的住户还是很多,如果用其他app创建群组的话,很难把所有人都放到一个群里。所以我们当初选择用QQ群来把住户联系起来。
而且,有了这个群,小区住户逐渐出现了串门、见面打招呼的现象,相比之前邻居之间不认识、不接触,多了很多人情味。并且像平时小区谁家东西落小区树林或者健身器材处时,大家看到都会发群里,等人认领。
在QQ的“找群”功能中,有各种各样类型的群组,比如网络游戏、影视娱乐、学习考试、生活休闲等,各个大类下面又有两级分类,像同城交友项下有户外,户外下面又有登山、露营等具体项目,每个最底层类目下又涵盖无数个不同区域、规模和主题的兴趣群,学习考试项下也能找到各种天文地理研究者和爱好者,由此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兴趣社区。
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能在这些社群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交到真心朋友。
11
我们最大的乐趣是剪辑动漫。
像我们群里近2000人,几乎每个人都在短视频平台有自己的作品,而且都是一些炫酷的动漫片段,有的是疯狂卡点,有的是爆燃特效,有的是狗血画面、混剪一切……每个人几乎都有近百条视频。
我们QQ群里的文件夹、相册里也几乎全是剪辑教程和一些动漫资源。大家来这里,就是为了玩,剪辑动漫也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把自己喜欢的动漫,喜欢的人物剪辑成视频发到网上,然后再发到群里秀一把,等群里人夸。
如果有人吐槽,那就和他battle,看看谁剪得好。虽然看起来很幼稚,但真的很有趣,那种专心剪辑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发出来给众人看,还有人点赞的快感,很让人着迷。
而且我们群里不全都是00后,还有很多90后、95后,像我已经快30了,照样和他们一起疯。
每天在公司工作压力巨大,闲时和同事讨论动漫,他们要么不懂,要么就是把奇奇怪怪的人物名字放到我给他说的动漫中,强扯关系......只有在动漫群里我才能放飞自我,感觉这里才是真正的世界,有千人和我喜欢同一个东西,而且还都能聊到一起,感觉很棒。
而且,在这里还可以和比我小很多的人聊天,他们的世界跟我们这些成年人是不同的,他们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很多时候他们的点子更有突破性、创新性,有时用在工作中也是很不错的点子。
QQ群里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跟公益相关的,比如动物救助群、支教群、法律援助群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通过QQ这个开放的平台聚集在一起,涓涓细流汇成河海,共同在一起发起、研究、践行公益事业,成为了QQ中的温暖一隅。
12
另外,因为全国各地救助动物的爱心人士有很多,而我们这些救助群一般是区域性民间组织,在找群的搜索中很好找。
比如我在北京某个区,特别喜欢猫,想加入附近的动物救助组织,就可以在“找群”中点击“公益”,搜索某区的动物救助群,从而找到相关的公益群。或者搜索附近某个公园景点的动物救助群也可以找到,因为现在绝大部分公园景点都有很多流浪猫。
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去救助,尽力去给它们做绝育,给它们提供食物。但这个工作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因为这需要投入较多金钱和精力,而且没有什么物质回报,有的是那些流浪猫被救助后精神状态变好,向你撒娇时精神上的享受。
原因就在于,QQ虽然在抓住年轻人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需求,但也并没有将成年人排斥在外,相反,时隔多年,成年人依然能在QQ中找到自己的归属,甚至有的用户由青涩到成熟,从未离开过QQ。
多年来,QQ这款互联网产品沿着“有趣”“有情”进行了一系列进化,才能年龄、职业、阅历等都不同的各种用户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共生,但每个用户又能在QQ里找到满足自我需求的应用场景,可见,QQ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追求的是丰富度最大化。
快报
23:04
英伟达和微软将向投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合计投资至多1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