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精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动物的运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社会行为的特征、事例的判别及群体内信息交流的方式

教学过程

播放录像片段。

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animalbehavior)。

提出问题:请列举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如蚯蚓的蠕动、鱼的游泳、鸟和昆虫的飞行、哺乳动物的行走、奔跑、跳跃等。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引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的运动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呢?让我们以哺乳动物为例来探究。

运动系统的组成:

向学生展示探究实验提纲,指导和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和讨论。

(请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是靠哪些结构完成的?如果肘关节受伤了,还能正常完成这些动作吗?为什么发生骨折或肌肉拉伤后,相应的部位不能正常运动?)

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中,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和只当观众,不要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

(观察与思考)P28—29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思考:

1、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2、观察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图,注意看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讨论:

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

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

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

4、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

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观察:屈肘动作的产生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家兔等哺乳动物的运动也是这样产生的。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哺乳动物靠四肢支撑起身体,骨在肌肉牵引下围绕着关节运动,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从而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模拟制作: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3.通过模拟实验的制作,使学生具有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一些手工制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

(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如下导课: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

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

教师: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

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29页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型。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

[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

一、活跃课堂气氛;

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

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

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如下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

学生:我感觉到的。

教师:哦,是感觉到的。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答出: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

教师:饿了,你要干什么?

学生:吃饭。

教师:与哪个系统有关?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

学生: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将会……

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人生态度。

[观看录像,训练,结束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认识。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运动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

A.杠杆作用 B.动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点作用

答案:B

2.关节在运动中起

A.连结作用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D.支持作用

答案:C

3.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B.协调作用

C.动力作用D.杠杆作用

答案:D

4.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B.韧带

C.肌腱D.关节囊

答案:C

5.屈肘动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答案:D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须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才能收缩,进而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运动。某人脑部外伤,可能是伤害了运动中枢,致使兴奋不能传至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缩。若长期不运动则肌纤维萎缩、瘫痪。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案: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板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三章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结构及功能: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

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感

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等现象

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觉和运动

三、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2.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2.3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2.4 教具准备:

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3.教学过程

3.1 复习提问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

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

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

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

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3.3 运动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 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3.3.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炎对运动的影响,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

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骨连接的方式。

3.3.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

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3.4 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骨骼肌受到来自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引起躯体产生运动。

3.5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3.6 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理解动物的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 巩固理解

讨论回答:

①肌肉拉伤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动,为什么?

②通过学习,你认为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作为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8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的运动不但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一、说学情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的运动》是八年级生物课第五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③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学会分析利用媒体资料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学生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②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勃勃生机。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③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

五、教学课时:1

六、说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再进行讲解,使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达到学以致用。

七、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几个大环节。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我所设计的如下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1.奥运会运动员图片;2.动物运动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

兴趣。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动物运动的结构

1、设疑:奥运会上的运动员要完成各项运动主要是靠身体的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学生讨论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请同学们做屈肘和伸直的运动。它是由哪些器官来完成的?

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骨

1、设疑: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设疑:为什么儿童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呢?

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及观爱老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良好美德。

(四)观察关节的结构

1、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

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

学生

观察关节模型。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学生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五)人体关节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六)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

部的结构。

(七)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学生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加深理解骨骼肌的协作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适时发现制作不同关节模型的典型学生,请他们为大家做示 范和说明。

(八)动物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完成运动

设疑: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九)动物运动的意义

设疑: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学生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设计意图: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

整理信息的能力。

(十)小结

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关节具有牢固灵活的特点适于运动;骨骼肌在

运动中是动力器

官。

学生讨论总结:动物通过各种方式的运动能够充分适应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十一)教学反馈

学生讨论、回答文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骨骼

一、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肌腹:具有收缩作用

肌肉

肌腱:具有连接作用

关节头

关节面

二、关节结构及各个作用 关节窝

关节囊

关节腔

运动的过程:神经→肌肉收缩→骨骼运动

三、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 屈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运动: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九、教学反思

1、成功经验

①利用媒体资源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获得冠军的图片材料,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感受到运动的美丽,健康的宝贵,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②通过制作模型的探究活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③通过观察动物的关节结构,增进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理性认识的建立和提升,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不足之处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2、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一)、自主学习

1、自然环境,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运动方式。

2、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等。

3、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系列通过运动的特征。从而提高了能力。

4、动物通过运动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和,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为飞行的是:

A、鸵鸟B、企鹅C、蝙蝠D、蚕蛹

2、动物通过运动提高了适应环境的能力,蜥蜴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A、飞行B、跳跃C、爬行D、奔跑

3、下列哪项不是鸟类迁徙的意义:

A、获取足够的食物B、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C、产生有利变异D、有利完成生殖活动

(三)、当堂达标

教材52页《自我》1-3题。

(四)、拓展提升

教材52页《思维拓展》

(五)、课外阅读

《鸟飞行的秘密》

目标知识目标:

能说出常见动物运动的器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重点

难点重点:

难点:

时数2课时教学

时数第1课时备课

总数第23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新课

展示多种典型动物图片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各自的运动方式

我们已经了解了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动物究竟依靠什么来完成这些运动的呢?

(一):动物的运动器官

动物的运动器官究竟如何运动?能量又来自于何处?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

运物的运动器官述:生物界中动物多种多样,先来看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大家熟悉的草履虫、变形虫,它们有运动器官吗?

二足动物如何行走,奔跑?

四足动物如何行走,奔跑?

说出图片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运动器官或运动结构

没有只有运动结构

(鱼——鳍,爬行运动——四肢鸟类——翼)

交替运动,同时运动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蚂蚁是一种我们非常熟悉的多细胞动物,蚂蚁究竟是如何依靠其运动器官(足)来运动的?

A?观察:

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

B交流:

C小结: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股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

以一侧前足、后足和另一侧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蚂蚁是一种无脊椎动物,而对于脊椎动物来说,还具有更为复杂的运动系统。

将学生分组指导观察课前准备的活蚂蚁是如何运动的交流观察结果

观察提示:

①蚂蚁的运动器官有哪些?数量有多少?有何特点?

②蚂蚁是如何运动的?

③观察后要注意什么问题?

②蚂蚁运动是依靠足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中足为一组,进行进行交替运动

分组观察讨论交流观察结果

A?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

各组可参考课本P46制定本组观察计划。

B交流:

各组派出“天才演说家”来交流观察结果并完成观察报告。

体会自然爬行时四肢的配合情况

提前预习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作业设置同步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等级评价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录像:播放多种动物的运动录像。

刚才大家看到的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板书,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现在请你把自己作为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一下动作是怎样完成的。先做一个简单的屈肘和伸肘动作,想一想,这个动作有哪些结构参与了?

(板书,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同学们能看到胳膊弯过来了,就能断定谁参与了?

屈肘时摸一摸你的上臂前面有什么变化?

教师:变结实的是什么?

人体的运动系统就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板书,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展示:人体骨骼模型和关节挂图

人身上有很多关节。关节比较灵活,使骨的运动速度能加快。

那动物呢?尤其是哺乳动物是不是也这样?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了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是谁让它运动的呢?

展示:屈肘的模型或课件

教师:骨骼肌是如何带动关节运动的呢?骨骼肌在骨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教师:那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配合的呢?

(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录像:再演示模型或课件

教师:一个运动至少要有哪些肌肉参与?它们是如何协调统一的?请大家再做几次屈肘和伸肘动作。

教师: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有两组,它们互相配合完成动作。

教师:是谁让它们配合得如此默契?当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时,骨骼肌的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如运动失调和瘫痪等。可见,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板书,三、运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当你做剧烈运动时,你的身体往往会伴有哪些变化?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青春期同学们的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做才能使你们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

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

指名汇报:

对动物来讲,它们的肌肉越发达,跑得越快,得到食物或避开敌人的机会就越多,这样的动物就会更适应于环境。

(板书,四、动物运动的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知道了运动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骨、关节和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吗?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这个结构基础就是?

但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还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需要其他许多系统的协调配合,这就体现了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对动物来讲,有了发达的运动能力,才能更好地生存下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看视频,初步了解各种动物的运动

随意地猜测

回答问题

变硬变结实了。

肌肉

学生可以到讲台前动一动骨骼模型,以感受关节分布得普遍性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探究活动: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活动:肌肉在骨骼上的分布特点

体会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出汗等

运动还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

多参加体育锻炼。

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

骨骼和骨骼肌。

肌肉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产生运动。

运动系统。

知识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说明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

1、学会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2、通过实验、动手活动制作模型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共同完成各项活动,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

3、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重点: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难点:运动的实现

问题导学

动物运动的意义:

一、运动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能再举出其他的运动方式吗?_____________

二、运动的基础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1)骨连结

(2)关节

①思考关节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

关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节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节软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3)骨骼肌

思考:(1)一块骨骼肌能附着在一块骨上吗?

(2)只有骨和关节能运动吗?

三、运动的实现

(1)骨骼肌有什么特性?

(2)归纳屈肘伸肘运动

屈肘时:_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____舒张

伸肘时:_________________收缩_________________舒张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者协调配合,在_________________的支配和其他系统和辅助下完成的。

达标检测:

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不包括()

A骨B关节C神经D肌肉

2、将骨骼肌连结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囊B.韧带C.肌腱D.肌腹

3、躯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A.骨自身运动的结果

B.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牵引骨绕关节活动的结果

C.附着在同一块骨上的骨骼肌收缩

D.关节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转动,转动时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4、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

A.支点作用B.连接作用C.动力作用D.固定作用

5、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属于()

A.肌肉组织B.上皮组织C.结缔组织D.神经组织

6、关节既灵活又牢固,与此功能无关的是()

A.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光滑软骨

B.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C.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

D.关节囊周围的肌肉能够收缩

7、下面的叙述不符合骨骼肌特点的是()

A.肌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不同的骨上

B.肌腱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一骨的两端

C.每块骨骼肌中肯定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D.任何一块肌肉受到刺激后都能收缩

8、下图表示人体某种动物的产生情况,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1]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状态,[2]_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_状态,该图表示人正在做____________动作。

(2)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____________,在完成动作时,收缩的部分是____________。

(3)人体要完成各种动作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以及____________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

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思考、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水中运动的方式:游泳为主 (漂浮)

2、陆地运动的方式:行走 爬行 奔跑 跳跃

3、空中运动的方式:飞行为主 (滑翔)

二、动物运动的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动物运动的意义

1、有利于个体生存

2、有利于种族繁衍

学生学校情况

学生来自农村,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不少直接经验,本节只要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教学时,先以学生获得的资料为基础,依据教材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运动方式,不必评价正确与否。当学生对动物的运动方式作出的体的分类后,要及时地导入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列举典型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类比使学生认识到每种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认识游泳是水中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并启发他们思考水对水中动物运动的影响。

讨论

1、举例说出哪些动物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

多数学生认为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如水、陆地、空中)有什么关系?

相适应。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般以游泳为主,陆地上动物以行走、爬行、奔跑、跳跃为主,动物在空中以飞行运动为主。

3、说出动物与人造的运动机器(如飞机、汽车、轮船)的运动有什么异同?

现代的各种交通工具,均需要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才能工作,若在崇山峻岭或沼泽中则无法工作。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其运动器官和体形都进化得适应某种恶劣环境,并有着惊人的运动速度。

4、举例说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可以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位置,有利于寻找和摄取食物,有利于迁移到适宜自身生活的环境中,有利于有效躲避天敌的危害。

“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的教学 先鼓励学生描述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然后就活动问题展开讨论。有条件时可利用多媒体提供资料学习。无论是陆生动物的哪种运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完成运动的器官、运动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相的适应。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阐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解剖动物的关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但不管何种运动都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材以哺乳动物为例,通过《观察与思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明确了肌肉、骨、关节三者及各自作用,阐述了肌肉、骨和关节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了解运动不仅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最后阐明了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揭示了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1、教学重点: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教学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家兔骨骼标本、关节模式图、视频资料、猪(羊)的关节,家兔的前肢或后肢,解剖器具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及方法的建议: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播放录像展示动物千姿百态的运动和行为,学生欣赏并列举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日常观察积累举出动物各种运动行为引出本节。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分组进行逐步观察探究,学生亲自动手,增强感性认识。教师巡回指导并配合课件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探究,完成探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员补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纠正。

对于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可配合挂图认识骨骼肌组成及让学生了解骨骼肌收缩特性,再用大屏幕展示运动产生的过程和屈伸肘动作,然后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亲自做屈伸肘动作,体验肌肉间的协调配合。教师通过屏幕展示体育运动场面,也可让学生回忆自身运动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需要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协调。再通过举例引出运动的意义,树立功能结构的统一性。

建议教法: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注意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操作、得出问题的本质。

案例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所学内容

教师提出探究思路,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交流讨论。从而了解运动系统组成及三者关系和作用,理解结构功能统一性。

通过屏幕展示及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运动产生过程及肌肉间相互配合,进一步认识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性。

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的产生要系统间的共同配合完成,阐明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五、案例:

1、导入:录像展示画面:千姿百态的动物行为及运动

问:你从画面上看到哪些场面?(生描述看到的场面)

师:同学们都观察的比较细致认真,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那么是怎样产生的?对于动物有什么意义?让我们今天一起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2、新授:

(一)动系统的组成

1、过渡:动物的运动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对于哺乳动物来说,主要由运动系统组成,那么运动系统由什么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完成运动的,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探究。

2、明确探究思路及问题:

(1)观察家兔骨骼图和标本,说出前肢和后肢由哪些骨组成?体会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2)取羊的关节,用两手握住两侧骨使关节转动,了解关节灵活性,然后对照模式图剖开关节,指出关节的各部分。用镊子撕开关节囊,用手指抚摸关节软骨及腔内的液体有什么感觉?分析关节对运动的意义。

(3)取兔的前肢或后肢去皮,观察肌肉、关节及骨三者位置关系,注意肌肉的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还是两块骨上?讨论:这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然后有计划的讨论、分析、交流,记下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辅以指导及展示所需挂图、投影。

完成探究后,师生针对探究结果进行讨论交流解惑、并完成课本中的讨论题。

小结:通过对运动系统的认识,我们可非常有利运动,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关节和肌肉的相互配合

(1)阅读课本p30第一、二段及图V-16、V-17,了解肌肉结构及收缩特性。每个学生做屈伸肘动作,体会运动产生过程,同时用另一只手触摸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体验二者的变化。

问:曲肘时两块肌肉发生了什么变化?伸肘呢?

(2)利用课件演示骨、关节、肌肉及屈伸肘动作,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问:通过以上观察体验,你有什么启发?(肌肉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结构功能的统一性)

(3)屏幕展示一组体育运动,问:我们也经常做一些运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在运动中,你身体有什么变化?引发学生讨论如呼吸、心跳加快,眼与手脚的配合,进一步提问:仅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学生讨论总结。小结:运动的产生还需要神经的调控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系统配合,哺乳动物依运动,从而有利于觅食、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THE END
0.它完爆一切纸飞机,别不信!使用材料:硬纸板、马达、电池、图纸、剪刀、摄像头、粘合剂等。 制作时长:70分钟 喜欢这期内容的小伙伴们 快快点亮文章底部【在看】吧 这篇文章的在看数量超过100 马上更新更多纸飞机教程 点击上方图片,浏览折纸手工教程合辑 中午12点半更新,【星标】不怕错过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36188641985:@:78a7179;954<60|mvon
1.趣玩小创意,未来大科技——实验小学二年级“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用雪糕棒、硬纸板、注射器制作成了液压升降机液压升降机 00:15 电动飞机、电动加油车、小台灯……同学们用无穷的智慧向我们展示了科技和创新的力量。 充满创意的电动加油车、坦克车 00:06 用饮料罐制作成的电动小火车 用一次性纸杯、筷子、底座,模拟电灯原理制作成的漂亮的小台灯。 jvzquC41yy}/onnrkct/ew45kui5l>n
2.用纸板自制风靡全球的小游戏!放桌子上,下课10分钟刚好能玩一局,太视频教程REC制作难度准备材料制作时长3星硬纸板、弹珠剪刀、白胶等30分钟大家如果喜欢这期内容,就点亮“在看”为我们增加人气吧!支付宝上方搜:1370155,领取粉丝红包往期精选折纸3种超酷的纸飞机折法,这颜值我爱了!看完我想把之前折好的纸飞机全给扔了……手工学生装X必学的手工魔术,圆珠笔瞬间变成铅笔?!揭秘真相后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21372:8721985:@:78a?58>;;338/uqyon
3.坦克飞机大炮看完阅兵,和孩子一起做手工吧!163北京天空被飞机“刷屏”! 而刷屏的主角就是我们的空中梯队。 硬纸板飞机 材料准备: 硬纸板、颜料 制作方法: 将硬纸板如下图裁剪出各个组件进行拼合后,用颜料涂画装饰即可。 发布者:大难不死的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易款的,可以多做几架,列成方阵哦~ jvzquC415i428<3eqo5e{8ftvkimg8JSFM>8JL5738G4DM3jvor
4.结棍!大杨浦!310110永远的骄傲!他们家牛肉煎包的肉馅,全部是纯手工剁成的肉泥,细腻香醇! @许昌路 寒舒: 当年工作在杭州路上的29棉,小组班长住依仁里,他要结婚,只有三层搁大概也就十个多平方,还带老娘,班长很聪明,买了些黄纸板打了个架子糊上浆糊铺上牛皮纸,硬是拦了一间给老娘住。当然小组同事全部出动,半天搞定。边上眉州路杨树浦路石灰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21383986;14;82:;39a?65@<8328/uqyon
5.手工纸模排行榜手工纸模排行榜排名 热卖商品 热门点评晒单 TOP1 佐之寻瓦楞纸纸板硬纸板瓦楞纸板手工硬纸板瓦楞纸手工纸板手工硬纸板手工瓦楞板 3层 瓦楞纸板【厚2mm】 40X40cm【12张】 ¥ 已有200人评论 纸板质量很好,买来给小孩做手工的,很不错 TOP2 山头林村缠花材料包 非遗缠花发簪手工diy绒丝线材料包纸模免裁剪jvzquC41yy}/lm3eqo5qjk4mg{e74<82eej::n=956hc:l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