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年新编)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docx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文币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1、常见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人地协调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2.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地貌的相关资料分析地貌的特点及成因;不同地貌的演化过程。3. 区域认知: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4.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教学重点】1.掌握并能区分喀斯特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2.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结合视频图片等资料,描述喀斯特景观主要特点,综合地理要素,了解喀斯特地貌成因与演变过程。【教学方法】课件演

2、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300多年前,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遇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新课教学]:一、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以上反应为可逆过程,当大气中的CO2向水中浸入时,一部分与水结合为碳酸溶解固体CaCO3,另一部分保持气体状

3、态。当水中气态的CO2减少或空气中CO2含量降低,该反应式往左发展以补充CO2 ,则发生CaCO3的重新沉淀。二、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三、喀斯特地貌的类型运用ppt、视频、图片资料讲授地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并结合图片介绍不同发育阶段的典型喀斯特地表景观及特点(1)地表喀斯特地貌图片:溶沟: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出其呈网格状、长条形,使地表高低不平。溶蚀在不断进行,溶沟在不断加深,形成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

4、区。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底部微微相连或不相连,成群簇立,相对高差100-200米,这就是峰林。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形成孤峰、残丘。在图上看到的平坦的是溶蚀洼地,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被称为坝子,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过渡:水在地表进行着溶蚀,在地下也在同样进行。(2)地下喀斯特地貌富含二氧化碳的水在地下、裂隙中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并随水带走,形成溶洞。在溶洞内,含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往下滴,因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逸出,从水中析出的碳酸钙便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

5、乳、石笋,当石钟乳和石笋相连就形成石柱。溶洞:地下水将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多个溶洞连通组合成一个整体时,可称为洞穴系统,溶洞形成后期还会受到构造影响,形成穿洞、峡谷、天生桥等地貌。转折: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喀斯特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四、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①重要工程选址;②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利: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②地形崎岖,地质脆弱,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板书设计】一、 概念二、 分布三、 类型1.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石钟乳、石帘或石幔、石柱、石笋四、影响【教学反思】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THE END
0.《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docPAGE PAGE 1 喀斯特地貌教学设计 高磊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的第三课,从流水溶蚀与沉积入手,阐述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特点,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地貌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简单过程和结果,树立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6133651@5443:23:92266467xjvo
1.喀斯特地貌说课稿.docx教学方法亮点: -与传统讲授不同,我会在提问和解答中穿插知识点,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接受者。 -我会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对喀斯特地貌的系统认识。 3.实践操作法: -安排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模拟岩溶作用,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地貌形成的过程。 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9134731?6624863=7233622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