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地球的水资源》单元3.湖泊和淡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地球的水资源》
课题
3.湖泊和淡水
课时
1-2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及要求
10.2水循环
③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说出河流、湖泊、海洋、冰川、地下水等主要水体类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初步了解水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天然形成的,水域大的,如江、河、湖和海;水域小的如池塘、小溪和山涧。还有人工水域如水库等。
科学思维
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观察、比较地球上的水,发现有的水域大,有的水域小;发现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水域,有的是人工水域。
2.能利用学具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探究实践
1.了解知道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要保护好水资源不让其被破坏。
2.要节约用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态度责任
1.能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乐于尝试用多种材料完成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2.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认识和发现身边的不同水体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
教学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2.各种水体的照片或视频。
学生:塑料盆、油泥、带喷头的水瓶、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研究湖泊和淡水。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一)发现不同的水体。
出示不同场景的儿童玩水图片。
1、你们玩过水吗?
2、你们都在哪里玩的水?
【设计意图】学生几乎都有玩水的经验,有的在大海,有的在池塘,还有的玩路上的积水,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搭建一座桥梁通往科学的世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让知识变得活起来。
二、探索
区别水体的不同。
1、虽然都是水,可是却有着不同的名字,他们之间到底都有着什么不同呢?
2、出示不同水体的图片和场景。
3、学生观察汇报不同水体的特点。
预设20分钟
三、研讨
(三)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河流和湖泊是怎么形成的?
(1)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你的依据?
(2)用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你的猜测呢?
教师提供材料:塑料棚、油泥、带喷头的水瓶。
(1)利用这些材料,你准备怎么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呢?
(2)制定解决方案,小组内讨论可行性。
小组领取分组材料。
(1)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
(2)学生汇报:河流和湖泊形成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这次的思考与之前的无材料限制思考有明显的不同,让学生学会根据限定的已有的条件学着去制定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交流和讨论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预设12分钟)
四、拓展
(四)认识身边的河流和湖泊。
1、我们所居住的家乡都有哪些水体?
2、这些水体里还住着哪些动植物?
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有哪些影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发现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水体,知道它们对周围的环境、居民及其不同生物的重要影响与作用,从而激发保护水资源,保护周围环境的情感。
五、练一练
一、选择题
1.做“模拟河流和湖泊的形成”的实验时,应在(??)筑坝。
A.平坦处 B.高处 C.低洼处 D.都可以
2.海水约占地球上水资源总量的(??)。
A.70.8% B.97.2% C.22.8%
3.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下列不属于河流与湖泊生物的是?(??)
A.蝌蚪B.芦苇 C.海豚D.鲫鱼
4.水域小,需水量少的水体是(???)。
A.小溪B.海洋C.江河D.湖泊
5.下列水域中,属于人工水域的是(???????)。
A.水库 B.黄河 C.小溪 D.长江
二、判断题
6.地球上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因此人类不会缺水。???????????????()
7.湖是封闭的有陆地包围水域。?()
8.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