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喀斯特地貌》

1.能够认识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次级地貌类型、分布区,知道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

2.通过观察野外或户外地貌景观、观看视频、地貌模型和景观图等,提高对地貌类型的辨识能力。

3.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地貌,将理论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喀斯特地貌成因及分布。

难点: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媒体导入。展示《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的片段,提问学生,旅行家徐霞客描述了哪一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

【学生回答】可溶性岩石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教师总结】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地区

【教师活动】出示《喀斯特地貌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思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学生回答】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的分类

【教师活动】展示《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喀斯特地貌在地表都有哪些分类?

【学生活动】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教师活动】展示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溶洞景观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喀斯特地貌在地下都有哪些分类?

【学生活动】溶洞、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

4.探究“天眼”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5分钟,并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回答】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海拔较高,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洼坑,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边坡稳定性好。排水:喀斯特地质条件雨水易向地下渗透;天坑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播放《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介绍短片》,带领学生领略喀斯特地貌的奇幻壮丽。

THE END
0.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地理《喀斯特地貌》教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并理解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及其分布,即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其中在我国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最为典型。紧接着老师根据概念及其分布地区,通过图片展示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学生思考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jvzquC41yy}/j}jcejks0wjv1lobq|mk14635:7341:82<74a4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