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至12月30日,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四届天鹅之城——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在河南三门峡举行。本届“一节一展”共本届包括金像奖颁奖、展览集群、学术活动、特色活动、采风创作五大板块内容,着力体现专业性与广泛性的融合。
在展览板块中,推出两个主题展和一个致敬展。两个主题展分别为:一个也不能少——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展览和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览。其中,“一个也不能少——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展览”用摄影展览记录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描绘当代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生动细节。“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览”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聚焦武汉、辐射全国的战疫影像,还原出一段不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直击心灵,饱含深情。
一个致敬展为:战争摄影与家国情怀——张崇岫抗美援朝摄影作品展。展览突出脱贫攻坚、抗疫、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主题,发挥摄影记录时代、反映民生的重要功能。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展览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图
前 言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中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做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把扶贫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意味着我国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这么多人脱贫,这是对世界和对人类幸福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中国摄影艺术节上举办《一个都不能少——全国脱贫攻坚摄影展览》,就是要用摄影作品记录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创举、描摹当代中国发展以人为本的生动细节、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诗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作为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中国摄影家协会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专业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展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全国人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就是广大摄影人和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为民族奋进留下炽热而凝重的记录。衷心希望广大观众通过本次展览更加了解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深刻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意义;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以文艺精品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不断提供强悍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低温凝冻党旗红(组照)》 覃宁 摄
《装绿色能源,帮百姓脱贫(组照)》 曹卫江 摄
2017年夏天,达日的牧民在转场路上。随着包虫病患者越来越少,牧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安宁。图登华旦 摄
2019年9月,四川凉山州美姑县洛莫依达乡开展贫困户素质提升工程培训。阿牛史日 摄
修路占用村民的房子,高峰村的村民顾全大局,同意把刚修几年的房子拆除。辛辛苦苦盖起的房子拆除时,这个农妇心里还是很难受的。(焦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