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问题研究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
内容索引研究导引材料研究
研究导引
1.通过资料,了解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并分析导致其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自然因素。(综合思维)2.通过资料,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生态重建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人地协调观)
材料研究
一、我国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角度特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地表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山峰坡度陡,洼地坡度小耕地面积小且分散,土层较薄;雨时涝、晴时旱;对外交通极其不便地貌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岩石多裂隙发育晴天时地表水缺乏,易干旱;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季时间长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水文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生活、工农业用水不便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差异大,物种多样
方法技巧分析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条件圈层自然因素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圈岩石条件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堆积;后抬升成陆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可溶性好水的溶蚀性大气圈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水圈水文条件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生物圈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大
二、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重建1.喀斯特峰丛山地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与石漠化。2.发展立体农业主要效益
典例剖析典例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2某地喀斯特地貌等高线示意图
(1)图1示意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该地貌主要分布于图2中“地貌类型界线”以(填“东”或“西”)区域,该区域可能出现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有和。?(2)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分布有大量的岩,并且气温较,降水总量,具备了适宜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岩石和气候条件。?(3)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图1为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中的峰林。峰林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等高线闭合,中心海拔高于周围,因此应分布于“地貌类型界线”以东区域。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暗河。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石灰岩,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较高,降水总量大,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第(3)题,可以从土壤、地形及耕地面积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峰林东溶洞地下暗河(2)石灰高大(3)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较为贫瘠;地形崎岖不平,耕地面积小,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强化练习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均降水量为110—160毫米,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1)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2)溶洞形成过程中,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被减少。
(2)根据图3,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选择是否合理并予以说明。(3)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从农业区位条件看,图示喀斯特地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析第(1)题,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成因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第(2)题,考查科考队对天坑底部地下暗河进行考察的时机原因分析。第(3)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答案(1)广西贵州石灰岩(2)合理。因为10月份以后降水较少,地下暗河补给也较少,河流流量小,河水较浅,流速较慢,适合考察。(3)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多山地、丘陵,地表坡度大,水土易流失;岩层渗水性强,地表水分不易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