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古诗词竟然藏着这些气象“玄机”!成语里的地理知识汇总,是重点也是考点江南春气候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天气气候现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热衷的元素

这些朗朗上口的诗词里

隐藏着哪些气象玄机?

往下看

一起get词句中包含的气象知识吧!

诗说夏季对流雨成因及特点

从古至今,各个时代的诗词都少不了对雨水的描写。

《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

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包含两个巧妙的隐喻,用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将少女的猜想、眷恋和希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了出来。

而这句诗中的雨,指的就是“对流雨”。

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促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对流雨。

对流雨的特征是范围较小、强度不一、持续时间短,且随时间变化迅速。

对流雨一般发生在夏季的午后至傍晚,因为中午日照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后冷却,容易成云致雨,结合对流雨范围小、历时短等特点,就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啦。

诗说不同气候带之间的差异

我国疆域辽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气候和鲜明的自然生态环境,各不相同的气候特点在古诗中也有所体现。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王维

唐代诗人王维在前往边塞途中所写的《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辽阔壮丽的沙漠风光。

诗中的居延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军事重镇,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总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其气候特征为极端干旱,降雨稀少,且多集中在6月-8月,年平均降水量50~60毫米;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冬季最低温可至-37~-30℃。

而与王维诗中描述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不同,位于季风区的江南地区,则有另一番别样的自然景观。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杜牧这首《江南春》通过江南明媚春光里的莺啼燕语和细雨蒙蒙中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将江南风光描绘得更加迷离秀丽。

其中四百八十寺指南朝皇帝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楼台在此处是指寺院建筑。杜牧着眼于江南特有的景色,凝练自然地展现了江南繁华秀丽的风光和湿润多雨的气候。

南京鸡鸣寺

那么这与江南的气候特征有何关系?

诗中描写的江南一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

与《使至塞上》中描绘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相对比,江南地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

江南水上集市

诗说地方性气候与监测标准

在我国的有些地区,总会在一年中的特定时期出现某种天气特征,这就是 地方性气候。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郁郁不得志的闲愁,其中的“梅子黄时雨”是指江南一带初夏梅熟时多连绵之雨,俗称“梅雨”。

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7月份出现持续阴雨的天气现象。

每年从春季开始,含有大量水汽的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并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了长条形雨带。如果冷空气势力较强,雨带就向南压,反之则会向北抬。

而初夏时节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空气势均力敌,持久的“拉锯战”形成了一条 稳定的降雨带,也就造成了江南地区初夏时节的梅雨。

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标准》定义第一个雨期的开始日为 入梅日,最后一个雨期结束日的次日为 出梅日;同时将江淮流域梅雨分为三个区域,即 江南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淮区。

其实还有更多诗词中的气象知识等待大家发掘,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诗词呢?

古人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过程中,将他们观察到的地理现象都写进了成语里。这里还有许多成语里都蕴藏着地理知识,接下来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成语里话地理

巴山夜雨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里有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意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不知同学有没有思考过

为何巴山多夜雨呢?

这是一种巧合吗?

——当然不是。

巴山位于四川盆地,这一带气流闭塞,终年空气潮湿,云多雾重。白天,在云层的保护下,地面升温缓慢,大气不宜发生对流运动。而到了夜间,云层上部迅速变冷,而下部还比较暖,冷空气要往下沉,暖空气要往上升,使得大气形成不稳定状态,这样容易形成对流,从而降雨。

蜀犬吠日

比喻少见多怪。

如上文所讲,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很难见到太阳。所以当那里的狗看到太阳后就狂吠不止,以表惊奇。也正因接收太阳辐射较少,那里的人们皮肤更为白皙细腻,俊男美女频出。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海拔最高山峰,它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并且它的高度每年还在不断增长中。但专家却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有力地证明喜马拉雅山的大部分山峰都曾经是阳光下湛蓝迷人的海洋。还有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址,这些都是沧海桑田的有力证据。

吴牛喘月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这生动地反映了江淮地区夏季气候的炎热。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在地理上,是一种夏季伏旱现象,由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下沉气流十分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难以形成降水,7、8月又多晴朗天气,气温高,蒸发旺盛,形成盛夏伏旱。

水滴石穿

比喻坚持不懈,细小的积累可以达成巨大的成就和结果。

在地质学上,水滴石穿不再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可以证明这一点。其组成岩石多为可溶性岩石,如灰岩、白云岩等,当不可溶的碳酸钙遇到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再经过雨水的冲刷,地壳的抬升,便形成了溶洞、石林等特殊的喀斯特地形。广西桂林山水,贵州的万峰林景区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秋高气爽

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先说“秋高”,秋天的天空总让人觉得高远,因为夏季多雨,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效果明显,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散射较长波的能力变弱,蓝紫光比例增多。再说“气爽”,入秋后,日短夜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小于夜晚散放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

信口雌黄

比喻不顾事实地随口评说,胡说八道。

雌黄的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颜色呈柠檬黄色,条痕呈鲜黄色(条痕:一般是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划擦时留下的粉末的颜色)。在中国古代,人们书写用的纸张多为黄色,与雌黄的条痕色接近,如果在纸上写错字了,就用雌黄在错字上涂抹再重写。因此就有了用信口雌黄代指胡说的用法。雌黄不仅可以当涂改液,还可以入药,用作杀虫、解毒、消肿,也是优质的绘画颜料。综合自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数据网等

THE END
0.关于描写喀斯特地貌的诗句形容喀斯特地貌的古诗有关于描写喀斯特地貌的诗共计:1首作品 作者 阅读 日期在武鸣 范焰 1 2021-11-30 香山大道其实没有山道也不大路也寻常静静的走过武鸣河渡头桥离风雨桥很近风雨桥无风也无雨诗人四处游览在金元路取出月光喂养灵魂在东鸣路吃海鲜望故乡在武鸣一个人的秋天像蜘蛛像蚯蚓在武鸣偶尔也出城去伊岭岩.. [阅读全诗] jvzq<84yyy4xgw|cpeo/exr1ctzjeuj1:89247mvon
1.关于描写喀斯特的诗句形容喀斯特的古诗古诗 古文 古籍 诗句 诗人 当代诗歌 最近更新国学典籍 古诗分类 诗句分类 话题 专题 诗歌体裁 古诗配图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诗词 搜索 首页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代 辽代 西夏 元代 明代 清代 小学必背古诗70首 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 小学必背古诗80首 中国最美古诗jvzq<84yyy4xgw|cpeo/exr1ctzjeuj1;668: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