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十二中教师杨健获重庆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国内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11时34分讯(赵桂凯)近日,重庆市2020年高中地理教师优质课大赛评选结果出炉。重庆四十二中教师杨健凭借《寻奇访胜喀斯特》一课,夺下比赛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地理学科教师竞赛领域的又一突破。

是什么原因让杨健在这场角逐激烈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她又是凭借怎样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方式赢得评委的青睐?杨健坦言,是近20节的反复磨课,才有了最终的完美呈现。

组内老师与杨健一起打磨课程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杨健在试讲中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团队合作的优势:发散思维又集思广益

回忆起当时磨课的经过,杨健还是忍不住苦笑了一声。“那一个月压力真的很大,甚至偷偷地哭过。”

在被推选为参赛教师之后,杨健抽到了这道“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特征”的参赛题目。“难的是地貌景观的实践性因为疫情防控有点难度,但巧的是重庆地处喀斯特地貌区,金佛山和武隆也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正所谓世界喀斯特看中国,中国喀斯特看南方,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地方来进行授课。”

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地理教研员许方林以及杨健的两位在校指导教师王小菊、李彬便和她一起开始打磨课程。

经过反复讨论,几位老师认为课题设计需突出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要点,核心内容应为地貌的野外观察,以及如何利用图片、视频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的地貌。

“有了主基调,我们便开始着手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地理教研组长王小菊老师以及全组同事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杨健介绍,为了更有效率地打磨课程,王小菊安排组内其他教师根据杨健的需求进行辅助。“只要是我提出的实验要求,组内的老师都不遗余力地帮忙,所以说这一份荣誉也是属于大家的。”

课程基本框架确定以后,试讲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杨健介绍,自己从开始到最后提交录课视频总共上了近20次课,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要上3次。“当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一想到大家的帮助,就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上交最终的录课视频后,杨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下班后跑去吃了一顿烧烤。“为了这顿饭我准备了一个月。”说到这儿,杨健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教研员、组内老师课后与杨健交流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杨健参加比赛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一堂好课的诞生:必定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杨健介绍,课程案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探究地理原理。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整合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等教材的知识内容,最终决定以重庆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例设计课程。”

杨健说,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课程以地貌概念为引入,以金佛山研学经历为背景,最终以喀斯特地貌为案例落实地貌景观特征描述能力的培养,并引申到地貌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地貌学习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的密切性、与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渗透了地理核心素养,升华了课程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情境,我不仅使用了各类图片、音频、视频,还借助实验的演示引导大家了解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地表喀斯特地貌以及溶洞、石笋、石柱、石幔、石帘、地下河等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区别与联系,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便于学生理解。”

此外,课程设计中杨健还通过科研工程建设案例,巧妙联系地貌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并借助“渝北某公园”这种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地貌学习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重要关联。

获奖后,杨健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她希望能活跃在各种比赛中,用最完美的姿态和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好人民教师,成就每一位学生。

杨健个人生活照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6日11时34分讯(赵桂凯)近日,重庆市2020年高中地理教师优质课大赛评选结果出炉。重庆四十二中教师杨健凭借《寻奇访胜喀斯特》一课,夺下比赛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地理学科教师竞赛领域的又一突破。

是什么原因让杨健在这场角逐激烈的大赛中脱颖而出?她又是凭借怎样的课程设计与授课方式赢得评委的青睐?杨健坦言,是近20节的反复磨课,才有了最终的完美呈现。

组内老师与杨健一起打磨课程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杨健在试讲中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团队合作的优势:发散思维又集思广益

回忆起当时磨课的经过,杨健还是忍不住苦笑了一声。“那一个月压力真的很大,甚至偷偷地哭过。”

在被推选为参赛教师之后,杨健抽到了这道“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喀斯特地貌,描述其景观特征”的参赛题目。“难的是地貌景观的实践性因为疫情防控有点难度,但巧的是重庆地处喀斯特地貌区,金佛山和武隆也因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正所谓世界喀斯特看中国,中国喀斯特看南方,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熟悉的地方来进行授课。”

为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地理教研员许方林以及杨健的两位在校指导教师王小菊、李彬便和她一起开始打磨课程。

经过反复讨论,几位老师认为课题设计需突出如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这一要点,核心内容应为地貌的野外观察,以及如何利用图片、视频帮助学生识别不同的地貌。

“有了主基调,我们便开始着手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地理教研组长王小菊老师以及全组同事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杨健介绍,为了更有效率地打磨课程,王小菊安排组内其他教师根据杨健的需求进行辅助。“只要是我提出的实验要求,组内的老师都不遗余力地帮忙,所以说这一份荣誉也是属于大家的。”

课程基本框架确定以后,试讲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杨健介绍,自己从开始到最后提交录课视频总共上了近20次课,最多的时候一天就要上3次。“当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一想到大家的帮助,就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上交最终的录课视频后,杨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下班后跑去吃了一顿烧烤。“为了这顿饭我准备了一个月。”说到这儿,杨健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教研员、组内老师课后与杨健交流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杨健参加比赛 重庆四十二中供图 华龙网发

一堂好课的诞生:必定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杨健介绍,课程案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探究地理原理。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整合了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鲁教版等教材的知识内容,最终决定以重庆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例设计课程。”

杨健说,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课程以地貌概念为引入,以金佛山研学经历为背景,最终以喀斯特地貌为案例落实地貌景观特征描述能力的培养,并引申到地貌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地貌学习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的密切性、与人地关系和谐的重要性,渗透了地理核心素养,升华了课程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情境,我不仅使用了各类图片、音频、视频,还借助实验的演示引导大家了解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等地表喀斯特地貌以及溶洞、石笋、石柱、石幔、石帘、地下河等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区别与联系,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便于学生理解。”

此外,课程设计中杨健还通过科研工程建设案例,巧妙联系地貌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并借助“渝北某公园”这种身边的案例,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地貌学习与生产、生活联系的重要关联。

获奖后,杨健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她希望能活跃在各种比赛中,用最完美的姿态和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好人民教师,成就每一位学生。

THE END
0.【地理教学】新教材必修一优质公开课视频(24节)常见地貌类型之喀斯特地貌 ☝【授课教师:贺娟】 https://live./review/347/video/1574 ☝【授课教师:范哲铭】 https://live./review/347/video/1575 植被 ☝【授课教师:李晟翊】 https://live./review/347/video/1578 ☝【授课教师:付康】 https://live./review/347/video/1579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1685;179:::876a?979898:7/uqyon
1.地理8分钟儿童地理启蒙视频课程资源百度云网盘自然的鬼斧神工:喀斯特地貌与冰川遗迹 中国的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闻名于世,奇峰异石、碧水清波,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冰川遗迹,如北欧的峡湾、阿根廷的冰川国家公园,则见证了地球冰期的历史,那些巨大的冰川,在时间的推移下,雕刻出了令人惊叹的地貌景观。 jvzquC41yy}/onnrkct/ew47:ru4wm|
2.立学课堂┃地理学科王琳老师执教研讨课《喀斯特地貌》9月27日下午,地理学科王琳老师在微格教室开设研讨课《喀斯特地貌》,校长范永梅,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沈健以及地理学科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本节公开课以广西乐业天坑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好奇心。以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对喀斯特地貌进行深入了解,归纳形成条件;通过观察图片,描述各种喀斯特地貌的形态以及形成过程等。运用全球最大射jvzq<84yyy4{i}ih|0ipo8}{zy5dqwygpve99996
3.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教学视频专辑语文视频专辑 热度:14 专辑 薛法根 - 优质课公开课视频专辑 2025-10-29 专辑 热度:12 夜间飞行的秘密 - 优质课公开课视频专辑 喀斯特地貌 - 优质课公开课视频专辑 2023-10-20 专辑 热度:3 地球上的水 - 优质课公开课视频专辑 2025-03-20 专辑 热度:3 jvzquC41o0yq;:50eqs0Uyjekcr
4.主题探究式课件微专题32喀斯特地貌主题探究式课件微专题32 喀斯特地貌hjh2004 2023-03-02 发布于福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转藏 分享 献花(0)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29148661;85:B8a32=13;5:2:4tj}rn
5.探访科研机构细观天眼之奇贵州5日科学探究考察课程​​打带河一带均为喀斯特地貌,峰峦涌翠,山石屹立,其原始森林茂密,洞穴、暗河景观十分壮丽。这里有代河天坑、安家洞天坑、猫底陀天坑、倒陀天坑、瑶人湾天坑、音洞天坑、打赖河天坑等12个天坑。天坑群范围约20平方公里,其中南北走向长度约1800米,东西走向长度约1700米,底部面积约80万平方米,最高海拔为1137米,最低jvzquC41yy}/onnrkct/ew45elyoemm
6.【暑期卓越课堂】武汉理工大学郎坤志愿服务队趣味课堂进大柴湖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地理常识,志愿者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喀斯特地貌探索课题。“雨水与石灰岩的化学反应,历经数百万年形成了峰林、溶洞等喀斯特景观。”志愿者老师结合PPT和有趣的地理科普视频,以桂林山水为例,为同学们精心介绍各种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形以及地貌与地质构造的关联。除此之外,志愿者老师还特意安排jvzq<84uqo4xj~y0gf{/ew4zui€0zpiv146379<1v46379<4;a745?965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