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地貌景观成因你见过多少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中国岩溶地区分布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计,可达34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以滇、黔、桂为主体的我国西南岩溶区最为重要,其碳酸盐岩总沉积厚度在一万米以上,几乎分布于各个地质时代。分布面积广大的碳酸盐岩构成我国岩溶地貌形成的雄厚物质基础。

中国岩溶地貌景观是所有各类岩溶景观中演化最充分的类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15类岩溶地貌景观以及各类景观中一些典型地区代表。

峰林峰丛地貌景观

地理解释:

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总称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泛的碳酸盐岩地区,经过地表流水的侵蚀、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隙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峰林、孤峰和溶丘形态不一,分别代表了一定的发展演化阶段。峰丛多分布于山地的中心部分,峰林位于山地的边缘,是峰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们都是岩溶中期阶段的地貌。孤峰位于比较大的岩溶谷地中或平原上,它是岩溶晚期的地貌。

典型地区:桂林阳朔葡萄峰林平原、桂林雁山峰丛洼地、贵州兴义万峰林峰丛洼地、云南普者黑、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广州英西峰林

桂林阳朔葡萄峰林平原

桂林雁山峰丛洼地

贵州兴义万峰林峰丛洼地

云南普者黑

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

广州英西峰林

钙华堆积地貌

地理解释: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一般具有多孔隙的海绵状结构,以及薄层壳状、块状构造。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一些地区的地下热水以温泉的形式出露地表后,由于压力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溶解在热水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沉淀物常在泉口附近形成泉华,其中以CaCO3沉淀物形成的钙华最为常见。美国黄石公园的Mammath温泉形成形态各异的泉华群,备受旅游者的青睐。在我国西藏和云南也分布有大量高温温泉形成的。

四种钙华沉积模式:泉水、河流障、湖泊以及沼泽钙华沉积。

典型地区:四川九寨沟、四川松潘县黄龙沟、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

四川九寨沟

四川松潘县黄龙沟五彩池

云南香格里拉白水台

石林地貌景观

地理解释:

石林的形成是由地质、气候、水文等许多因素有利的结合,甚至是巧合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形成石林。在地质方面,首先是区域大地构造条件,或者说要有地壳的抬升作用。发育石林的石灰岩最初形成于海底,而今的石林已伫立在近2000米的高原之上。这其中经历了间歇性的持续抬升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抬升,才能使水有较大的向下侵蚀的动能,才能发育像石林这样的垂向立体景观。否则一个地区如果长期处在稳定状态,久而久之,自然风化,削高填低,地形就会形成越来越平缓,最终向平原演化。其次地壳在抬升过程中,岩层要大致保持水平,不能发生明显的倾斜。或者有过倾斜,但随后又恢复水平。这对石林的发育和保存至关重要,否则那竹节状高大的石柱就会战立不稳,顺“节”(层理面)滑塌。

典型地区:云南路南石林、湖南古丈红石林、四川兴文石林、广西贺州玉石林、福建永安鳞隐石林

云南路南石林

湖南古丈红石林

四川兴文石林

广西贺州玉石林

福建永安鳞隐石林

石柱林地貌景观

地理解释:

所谓石柱林,由六边、五边形规则的石柱群体组成。其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20-30米,紧密排列,垂直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恢宏壮观。它的规整性、个体大小及总体规模在国内罕见,又可与美国黄石公园、爱尔兰北部、冰岛等地的玄武岩柱相媲美。

据考证,这是约在20-9百万年间(地质年代属新第三纪),该地火山喷发,玄武岩浆溢出地表,随之均匀冷却和缓慢收缩裂开而成的柱体,地质学上称“柱状节理”。

典型地区:湖北清江石柱林、河南关山、涞源白石山

湖北清江石柱林

河南关山

涞源白石山

天生桥地貌景观

地理解释: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典型地区: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广西布柳河天生桥、广西鹿寨香桥岩天生桥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

广西凤山江洲天生桥

广西布柳河天生桥

广西鹿寨香桥岩天生桥

岩溶峡谷地貌景观

典型地区:长江三峡、漓江峡谷、湖北清江峡谷、重庆奉节地缝式峡谷、台湾太鲁阁峡谷、太行山峡谷、乌江(或芙蓉江)峡谷

长江三峡

漓江峡谷

湖北清江峡谷

重庆奉节地缝式峡谷

台湾太鲁阁峡谷

太行山峡谷

乌江(或芙蓉江)峡谷

岩溶瀑布地貌景观

地理解释:

喀斯特瀑布成因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成因是在主要河流上因地壳抬升、河流溯源侵蚀所造成的裂点上形成的瀑布。第二种成因是由于主支流下切速度不协调,或地下河下切落后于地表河形成的。

典型地区:广西大新德天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广西大新德天瀑布

贵州黄果树瀑布

与生物有关的岩溶地貌景观地

典型地区:贵州荔波、广西弄岗、安县生物礁

贵州荔波

广西弄岗

安县生物礁

与文化有关的岩溶地貌景观地

典型地区:龙门石窟、中国猿人洞、广西花山岩壁画、桂林甑皮岩

龙门石窟

中国猿人洞

广西花山岩壁画

桂林甑皮岩

名山和象形山石地貌景观地

典型地区:桂林象鼻山、安徽琅琊山、浙江金华北山

桂林象鼻山

安徽琅琊山

浙江金华北山

岩溶湿地(湖泊水库)地貌景观地

典型地区:贵州草海、桂林西塘、广西临桂会仙湿地、贵州红枫湖

贵州草海

桂林西塘

广西临桂会仙湿地

贵州红枫湖

岩溶大泉地貌景观地

典型地区:娘子关泉、趵突泉、晋中洪山泉

娘子关泉

趵突泉

晋中洪山泉

重要洞穴地貌景观地

典型地区: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武隆竖井群、贵州双河洞、北京石花洞、凤山江洲洞、湖北腾龙洞、丰都雪玉洞、广西巴马水晶宫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贵州织金洞

重庆芙蓉洞

武隆竖井群

贵州双河洞

北京石花洞

凤山江洲洞

湖北腾龙洞

丰都雪玉洞

广西巴马水晶宫

地下河地貌景观地

地理解释:

地下河亦称暗河,为碳酸盐岩分布区一种独特的喀斯特现象。 是以溶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统 。 喀斯特地下河的个体形态类型,是地下水赋存和排泄的各种形式的表征。

典型地区:广西地苏地下河、广西坡心(月)地下河、贵州册亨洛帆地下河

广西地苏地下河

广西坡心(月)地下河

贵州册亨洛帆地下河

岩溶天坑(群)地貌景观地

地理解释: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典型地区: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重庆武隆后坪天坑群、四川兴文天坑、贵州兴义万峰林天坑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