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由于地表水资源缺乏,常常出现“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现象,其原因是喀斯特地貌区多岩溶洞穴、漏斗等,地表水容易漏入地下,流入地下暗河;而且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低,地表水容易流失。
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较低。
地形 以高原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地壳运动活跃。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与年际变化大,(西双版纳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 河流径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含沙量小,冬季没有结冰期.
植被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覆盖率较高,多为人工次生林。
土壤 基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较薄,肥力相对较低。
自然原因
地形:地势起伏大,加剧了地表侵蚀作用
降水:集中,多暴雨,暴雨冲刷力强
地质;喀斯特地貌,土壤贫瘠,土层较薄,容易被冲刷
人为原因 — 破坏地表植被
1. 过度樵采;
2. 过度开垦;
3. 过度放牧;
4.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5.乱砍滥伐。
导致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粮食减产
加剧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加剧地区贫困,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导致植被群落简化,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严重影响长江,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
防治措施
(1)封山育林,封、造、管相结合,恢复植被;
(2)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
(3)大力发展沼气池,种植速生经济林和薪炭林,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4)控制乡村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5)有步骤的实施生态移民和开发式移民计划,减少环境压力;
(6)对石漠化地区的耕地进行改造,改革传统的农业耕作技术,保持水土,如进行坡改梯、修筑拦土坝,采用横坡垄作技术、生物梯化等技术减少水土流失;
(7)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开发利用有特色的喀斯特洞穴景观和地下水及森林资源,开展生态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