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是贵州省内连通六枝和安龙的一条高速公路,是起点位于六枝特区的都匀至香格里高速,终点位于安龙县,接入汕头至昆明高速,路线全长152.8公里,建设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
单看各项数据,六安高速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毕竟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9万公里;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9万公里
放到我国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络里,六安高速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段。
然而,就是这条普普通通的高速公路,其最重要的一项关键性控制工程, 却创下了多项“世界第一”;
这就是花江峡谷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位置
花江峡谷大桥地处贵州贞丰县与关岭县交界处,横着看,其主桥跨径达1420米,在全世界所有山区桥梁中位列第一,而竖着看呢,花江峡谷大桥的桥面到下方水面的高差也达到625米,同样高居世界第一;
如果让全城探秘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
横竖都世界第一。
所以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
为啥“平平无奇”的六安高速,沿线却出了花江峡谷大桥这个创下多个世界纪录的“老六”呢?
关于这个问题,全城探秘想说以下几点:
1.数据“平平无奇”的六安高速,要说工程难度,却堪称业界“大佬”。
原因很简单!
贵州,可是我国地形最复杂、山地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
贵州地形图
一方面,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山中,贵州约17.6万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里,山地高原占比就达到87%,此外还有约10%的区域属于丘陵,也就是说,在贵州,广义上的山地占比高达97%,地势相对平坦的盆地以及河谷平原占比仅3%;
另一方面,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占辖区总面积的61.9%,而这种地貌典型的特点就是残丘溶原以及石峰石林遍布;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
如果说,前者让贵州地形在大范围内变得非常崎岖,那么后者则让贵州地形在小范围内也相当支离破碎,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贵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地无三里平”;
显然,贵州当之无愧。
喀斯特地貌
这种极其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得在贵州进行任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都非常之大;
六安高速自然也不例外,所在区域地势复杂,那么沿途的隧道和桥梁肯定不会少,六安高速全长也才150公里左右,沿途却分布着多项重要的控制性工程,单单是特长隧道云庄隧道、犀牛洞隧道以及贞丰隧道三座;
贞丰隧道
三条隧道的长度都在3公里以上,其中云庄隧道左幅长3607米,右幅长3563米,犀牛洞隧道左幅长3330米,右幅长3347米,贞丰隧道左幅长3295米,右幅长3329米;
而贞丰隧道的承建方葛洲坝集团路桥公司负责的路段,长度仅11.58公里,沿途除了一条特长隧道外,还包括一座特大桥梁、六座大桥、一条中长隧道,单单这一段,桥隧比就高达80%,这在平原地区是很难想象的;
六安高速的建设难度,由此可见一番。
而如此一项工程,还是在地势复杂的贵州省内,出现花江峡谷大桥这样创下多个世界纪录的“怪胎”,显然也并不让人意外。
2.花江大峡谷,则是花江峡谷大桥能创下多个世界纪录的基础。
我国几个山地占比较高的省份
说到地形复杂以及占地面积占比,在幅员辽阔的我国,贵州实际上并不能“独占鳌头”,最起码,福建、云南以及西藏等省区,无论山地占比还是地形复杂程度,都不比贵州逊色;
此外,贵州虽然山地高原多,但在高度上甚至还逊色于不少省区,其最高峰是赫章县境内的乌蒙山韭菜坪,海拔高度仅2900.6米,全省平均海拔也才1100米;
贵州地形图以及韭菜坪位置
那么世界主桥跨径最大的山区桥梁以及高差最大的桥梁,为啥没有出现在上述省区乃至外国,而是贵州呢?
这就要说到有名的花江大峡谷了!
花江大峡谷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与黔西州交界区域,其长度虽然并不算长,只有80公里,但却非常宽、非常深,最宽处达到3000米,深度则超过1000米,甚至被称为地球裂缝;
花江大峡谷
不难想象,花江峡谷大桥需要跨越这么一座辽阔的大峡谷,桥梁长度以及高差怎么着也不可能“普普通通”。
实际上,花江大峡谷还是更加庞大的北盘江大峡谷的一部分,而提到这条大峡谷,估计很多人就会想到另一座大桥,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横跨的跨尼珠河大峡谷,属于北盘江支流峡谷,大桥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距离565.4米,是花江峡谷大桥之前的世界第一高桥;
北盘江大桥位置
而同样横跨北盘江大峡谷、位于六盘水境内的天门大桥,主跨是长达8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桥面至江面高度差达560米,这个高度也让其成为仅次于上述两座大桥的世界第三高桥;
也就是说,全世界最高的三座大桥全部位于贵州。
根据全城探秘查到的数据,山地高原遍布的贵州,山头数量就高达128.5万个,过去数十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快速发展,要跨过这么多山头,大桥数量自然不会少,除了上述三座大桥外,世界上排名前一百的高桥,贵州同样占了将近一半;
世界百大高桥,贵州包揽前三,并占据将近一半
一句话总结,就是贵州的地形条件等基础太好了!
3.技术创新,是花江峡谷大桥创下多个世界纪录的关键。
我们有句话,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说,贵州的复杂地形,相当于花江峡谷大桥这顿饭的“米”,是基础和前提,那么,要做好这顿饭的另一个关键,就是做饭的“巧”,也就是足够高超的技术。
花江峡谷大桥
为了建设花江峡谷大桥,工程人员结合贵州实际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全城探秘给大家总结一下:
(1)花江大峡谷的宽度,使得花江峡谷大桥的主桥跨径达到1420米,整个桥梁共有93个钢桁梁节段,梁段总重量达2.1万吨,另外还有92片嵌缝板,每片长25.2米、宽6.3米,重达43.8吨;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大桥主体结构的稳固与安全?
北盘江位置
工程人员的办法是“减重强体”,打破传统锻造技术,研发了一种高性能锻焊组合式索鞍结构,通过数万次精密锻造,打造出的新款索鞍不仅使鞍体的最大单件重量减小至41.3吨,抗压强度相比传统索鞍也提升了44%,即使在1100℃的火场环境下燃烧60分钟,也不会出问题;
这堪称我国悬索桥建造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不仅桥梁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大幅提升,还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
(2)桥梁从宽达数千米、深度超过1000米的花江大峡谷两端同时开建,如何精准对接也是个大问题;
施工人员一方面借助我国北斗系统辅助施工,另一方面使用无人机到高空进行近距离引导,最终在600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度对接,保证了大桥高质量“合拢”。
(3)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受亚热带季风影响,冬季容易出现静止锋,阴雨连绵,夏季则暴雨频繁,再加上辖区内山地众多地势复杂,导致不同区域还分布着大量的“小气候”,这就是所谓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静止锋示意图
所以,在宽阔的花江大峡谷,风和雨,就成为影响大桥安全的重要因素;
怎么办?
一方面,在大桥开工之前,工程团队就启动了花江大峡谷的风数据监测研究,测量峡谷内的风速、风向以及大气湍流等参数,然后通过三维成像技术了解风场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和风场环境基本规律,为大桥建设提供依据,降低大风等因素对桥梁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大桥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在主缆植入三根内置光纤光栅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主缆的应力、温度与湿度等数据,一旦湿度超过64%,就会自动打开除湿机,从而预防封闭空间内冷凝水导致的锈蚀风险。
(4)贵州遍布的山地高原以及喀斯特地貌,使得其辖区内景点众多,花江峡谷大桥附近就分布着黄果树瀑布、龙宫以及万峰林等有名的旅游景点;
而花江峡谷大桥,则做到了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完美融合;
大桥主塔顶部的观光厅
一方面,其大桥主塔顶部专门修建了360全景视角的观光大厅,毗邻的云渡服务区还有可直达大桥主塔顶部的观光电梯,使得大桥成为俯瞰花江大峡谷的重要景点;
云渡服务区
另一方面,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使得花江大峡谷“天堑变通途”,地处峡谷两侧的贞丰县与关岭县,原本需绕行2小时,如今2分钟即可直达;
花江峡谷大桥周边景点众多
由此可见,花江峡谷大桥虽然确实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但打破纪录却并非刻意为之,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服务当地发展,便利当地人的生活和出行;
花江峡谷大桥位置
当然,对于“基建狂魔”的我国而言,为了大桥的质量、安全以及经济性,创造世界纪录,也不过是顺手为之而已。(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防止文章被抄袭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