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基于跨学科教学理念,在学习研修课程的基础上,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个跨学科教学案例。

基于跨学科教学理念,在学习研修课程的基础上,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1个跨学科教学案例。

提交人:侯彩琴提交时间:Wed Dec 29 20:40:18 CST 2021作业格式:2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第三章流水地貌部分,有喀斯特地貌的学习。而这部分内容与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关联,这就涉及到跨学科知识的学习。首先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接下来认识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溶蚀地貌,如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溶洞、落水洞、天坑等。另一种是沉积地貌。如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等。而描述这些地貌的形成,可以借助化学反应方程式。以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为例,表示溶蚀地貌,可以这样借用这个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而Ca(HCO3)是微溶物质。会随水流走,这样不断溶蚀便形成各种溶蚀地貌。而表示沉积地貌,则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H2O+CO2,分解形成的碳酸钙不断沉积,形成各种地貌类型。如果单纯的从地理角度,用文字表达,学生会更到难以理解,不好掌握。但结合化学知识去理解,就很直观,便于理解了。这便是跨学科学习的好处。

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第三章流水地貌部分,有喀斯特地貌的学习。而这部分内容与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关联,这就涉及到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首先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喀斯特地貌是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接下来认识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和形成过程。喀斯特地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溶蚀地貌,如溶沟、石芽、峰丛、峰林、孤峰、溶洞、落水洞、天坑等。另一种是沉积地貌。如石钟乳、石笋、石柱、钙华等。而描述这些地貌的形成,可以借助化学反应方程式。以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为例,表示溶蚀地貌,可以这样借用这个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而Ca(HCO3)是微溶物质。会随水流走,这样不断溶蚀便形成各种溶蚀地貌。而表示沉积地貌,则可以用如下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H2O+CO2,分解形成的碳酸钙不断沉积,形成各种地貌类型。

如果单纯的从地理角度,用文字表达,学生会更到难以理解,不好掌握。但结合化学知识去理解,就很直观,便于理解了。这便是跨学科学习的好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