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读我国西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河流角度重庆市形成的突出优势是______,长江沿岸城市中与重庆区位类似的省会城市还有__________。
(2)与昆明比,贵阳冬季降水__________ (多或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该区域石漠化现象严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简述四川省东部和西部的地形差异,及其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答案】(1)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 武汉(2)多 昆明准静止锋(3)地形崎岖,流水侵蚀作用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下渗严重;植被破坏严重(4)西部是横断山区,东部是成都平原 交通线路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解析】
本题以西南地区略图为区域背景,考查河流对城市的影响、西南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以及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1)河流的交汇处、河口处、过河点、水运的起止点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利于城市的形成。读图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利于城市的形成;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
(2)冬季时,南下的冷空气遇到云贵高原及附近山地的阻挡,与南部的暖湿空气相持而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并在贵阳附近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昆明位于单一暖气团控制一侧,气候温和。
(3)西南地区石漠化是水土流失的影响,其成因从自然原因(地形、地貌、气候)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
(4)根据所学知识四川省西部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交通线路较为稀疏;东部位于成都平原,地势平坦,便于交通建设,交通线路较为密集。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壳上升 B. 植被破坏 C. 气候变化 D. 农业开发
【2】在阶段3,山脉东侧荒漠环境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 沿岸寒流降温减湿 B. 处于背阳坡,热量不足
C. 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D. 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小
【题目】英国人汤姆想到中国旅游,但不知何时旅行最好。当地旅行社向汤姆提供了一幅“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帮助汤姆确定旅行的时间。回答下列小题。
【1】从欣赏南、北方山水风景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什十么季节(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从感受地域辽阔气候差异显著的角度,汤姆应该选择在什么季节出行(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庐山和泰山作为旅游资源,在构造上其共同成因是
A. 地壳运动形成的断块山 B. 火山喷发而成
C. 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 D. 由沉积作用形成
【题目】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的转变,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②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③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④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②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③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④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题目】读两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两区域发展工业的共同条件是
A. 矿产资源丰富 B. 水资源丰富 C. 水运交通便利 D.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2】为了促进两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大力发展冶金工业 B. 将提高技术成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C.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D. 美化环境,将旅游业发展成主导产业
【题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R支流的流向是
A. 自西北流向东南 B. 自西流向东
C. 自东南流向西北 D. 自北流向南
【2】图示M.N.P .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 M.N B. M.P C. M.Q D. P.Q
【3】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能看到甲村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题目】如下图是对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大坝下游某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40-50年范围内冲刷速度比10-20年范围内小②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累计冲刷量达最小值③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冲刷量先减后增④在大坝运行6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图示时段内,可推测该河段
A. 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 B. 先侵蚀为主后以沉积为主
C. 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 D. 先沉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A. 汛期流量较以前增加,侵蚀加剧 B. 上游来水含沙量较以前增加,侵蚀加剧
C. 上游来水含沙量较以前减少,侵蚀加剧 D. 枯水期流量较以前减少,泥沙沉积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