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的人类远亲为何灭绝新研究发现是因为“吃得不好”步氏化石

曾经有古生物学家说,寻找化石中的秘密就像是福尔摩斯探案。

怎么理解这句话?也许就是说,借助化石和现代分析手段,科学家有了穿梭时空,回到“案发现场”的能力吧。

在各种“案件”之中,“灭门案”(生物的灭绝事件)总是引人注意的,比如恐龙的灭绝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要确定某种生物灭绝的具体原因是很难的,尤其是某种化石证据比较少的生物,比如今天文章的主角——步氏巨猿。

近日,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解开了生活在我国广西的步氏巨猿的灭绝之谜,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直达论文~)

这次的“破案”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3米高的巨猿为何灭绝?一直是个谜

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被害人”,就是下面这位:

步氏巨猿复原图|Garcia / Joannes-Boyau 绘制

步氏巨猿的发现有着一波三折的故事:

1935年,荷兰古人类学家孔尼华在香港中药铺里找到了一颗牙齿,特别像人的臼齿,但是比今天的人类牙齿大几乎一倍。经过对比,他认为牙齿来自猿类。为纪念北京猿人学名的命名人、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他给牙齿的“主人”命名为步氏巨猿。

命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找不到步氏巨猿的产地。1955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广西考察时在大新县的黑洞中发现了步氏巨猿的牙齿化石,由此我们终于知道,步氏巨猿来自中国南方的山洞。之后,中国的科学家在广西又发现了柳城巨猿洞等埋藏有步氏巨猿化石(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物种的化石)的多个山洞,总共找到了4件下颌骨和2000多枚牙齿。

广西崇左喀斯特地貌景观(张颖奇 摄)

现在我们知道,在200多万年前,步氏巨猿曾经生活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它们可以说是地球上有史以来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其直立身高可以达到3米,体重最大可以达到300公斤。(你有没有想起电影里的金刚?)

这些巨兽并不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也不是人类的旁支(近亲)。它跟现在活跃于东南亚的红毛猩猩是近亲,同属于猩猩亚科,跟属于人亚科的现代人只能算远亲了。

但是,根据之前的研究,这个“远房亲戚”在人类到达该地区之前就已经灭绝了。迄今,只有将近2000颗牙齿和4件不完整的下颌能够向人们证明它们曾经的存在。

当时生存于同一地区的其它灵长类都成功适应了环境并繁衍生息,它的近亲红毛猩猩都存活到了现在,为什么步氏巨猿却灭绝了呢?

可以说,这个问题一直都是该学科中令人敬而远之的悬案。虽然此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新在该地区开展了10多年的系统调查并搜集到更多步氏巨猿的化石证据,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测年和年代区间明确的古环境分析,步氏巨猿灭绝的原因仍然困扰着我们。

多学科“探案”,

重建几十万年前的“案发现场”

真正解开步氏巨猿灭绝之谜的多重决定性证据来自一项错综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研究的原理似乎算不上“错综复杂”,用一张图就可以解释:找到巨猿和与它同时期的动植物化石及堆积物,测定它们的年龄,据此进行当时的古环境重建,再复现巨猿当时的摄食行为,绘制出更为完整的巨猿生存的繁盛期、过渡期(transitional phase)、灭绝窗口期(extinction window,该物种灭绝的时间区间)及灭绝后期的生态图景,最后推演出它们的灭绝原因。

之所以说“错综复杂”,是因为这项研究需要采集多学科样品、运用多学科的手段进行检测分析,参与研究的人员不仅有古生物学家,还有地质学家,甚至还有攀岩高手……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颖奇研究团队与来自澳大利亚、美国等地的多个科研团队合作,给我们展现了步氏巨猿逐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曲悲歌。

第一步:收集样品,飞崖、走壁、探洞。

自2015年以来,张颖奇研究团队在广西崇左地区持续开展“地毯式”的洞穴调查工作,旨在找到更多与步氏巨猿相关的化石线索。团队逐渐摸索并总结出适用于广西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的“崖壁洞穴调查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使得研究团队可以高效且系统地开展洞穴调查、评估和发掘工作。

崖壁洞穴调查和洞穴内发掘场景|张颖奇

为了找到更多的化石,研究团队不会选择那些能够轻易进入的洞穴(那里的现场早就被破坏啦),而要寻找那些一般人到不了的崖壁上的洞穴,这里才可能存在没有被人为破坏过的堆积物和化石,比如这样的: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你以为“飞崖走壁”很酷吗?并不是,一不小心还会卡在崖壁上……

下面这个视频全程高能(友情提示,观看时请打开音量开关)

为了让大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我们没有调整视频的视角↓↓↓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团队从区域性的视角出发,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999年至2020年发现的共22处洞穴化石地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样品采集。研究范围涵盖了11处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以及11处时代较晚且未产出步氏巨猿化石的地点(作为之前11处的对照组)。

第二步就是检测分析阶段了。

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总共获得157个放射性测年结果。这些年代数据与孢粉、哺乳动物群以及牙齿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微磨痕等8个方面的分析结果相结合,为我们全方位地展现了步氏巨猿灭绝的前因后果。(研究团队中的澳方6所大学共同参与完成了样品的处理、测试和分析。)

本项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潘越

1.年龄测定,锁定灭绝窗口期

在本研究的庞大数据集中,测年结果至关重要,它是整个研究的起点和基石。揭示某一物种灭绝的确切原因原本就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而在此之前,只有确定该物种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最后时间,才能建立一个明确的时间框架并在此框架下进行古环境的重建和摄食行为的还原。相反,如果没有可靠的测年数据作支撑,相关研究可能会在错误的年代区间被错误的线索误导。

研究团队将6种独立的测年技术应用于含化石堆积物和化石本身,获得157个放射性测年结果。

释光测年测量的是埋藏步氏巨猿化石的堆积物中的光敏感信号,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测年技术,同时以直接测定步氏巨猿牙齿化石的釉系法(US)和铀系-电子自旋共振联合法(US-ESR)为补充。对化石直接测年,可以确保其年代与埋藏它们的堆积物的释光测年结果相互印证。

如此一来,一个全面且可靠的步氏巨猿灭绝时间线就被构建出来,然后在贝叶斯分析的基础上,灭绝窗口被精确锁定在29.5~21.5万年前。也就是说,巨猿是在这段时间里逐步灭绝的。

2.巨猿走向灭绝时,环境发生了怎样变化

研究团队通过对孢粉、炭屑、哺乳动物群等详尽分析等重建了导致步氏巨猿最终灭绝的环境背景。

巨猿生存不同阶段的动物群所反映的栖息环境类型|论文原文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距今230~70万年前是步氏巨猿的繁盛期,当时的地球上木本植物占比较大,森林茂盛;在70~29.5万年前是它们的过渡期,这时气候季节性增强,森林群落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非木本植物(比如蕨类)占比逐渐增加,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20万年前左右已经是巨猿的灭绝后期,森林退化,环境更加开阔干燥,草地面积大幅增加。

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巨猿的“食谱”发生变化。

3.从繁盛到衰落,它们吃得越来越不好

团队对巨猿的牙齿进行了微量元素和微磨痕纹理分析。

根据之前的研究,牙齿中沉积的微量元素能够说明动物能获取的食物多样化。如果牙釉质中出现清晰的锶(Sr)和钡(Ba)的条带,就证明动物能获取的食物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种类众多,而如果出现明显铅的条带则证明动物能有规律性的饮水。而牙釉质的微磨痕纹理取决于动物饮食中的食物种类。

研究团队发现,繁盛期时,步氏巨猿的牙釉质和齿质中显示出多条清晰的同步Sr/Ca和Ba/Ca条带,而在接近灭绝窗口期时则转变为较不明显的弥散条带。此外,在繁盛期的步氏巨猿牙齿中还可以看到明显的铅条带,而在灭绝窗口期则变得不明显。而微磨痕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步氏巨猿在繁盛期和接近灭绝窗口期时存在明显的食性差异。

案件真相:

“挑食” 的巨猿亡于变化的环境

本项综合研究的结果表明,步氏巨猿灭绝于29.5~21.5万年前,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而在230~70万年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

到了70~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森林群落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

这时,步氏巨猿的“吃饭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数据集所含各项随时间发展变化(时间单位:ka千年)|自原文

步氏巨猿偏好的食物资源主要来源于木本植物,比如树叶、花朵、果实,森林减少之后必然面临食物匮乏的局面。而它们依赖的备选食物又是一些高纤维而低营养的食物,导致其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

尽管如此,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大为减少。因此,其种群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且不断萎缩,最终走向灭绝。而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还改变了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从而能够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

以古鉴今,步氏巨猿给我们的启示

猩猩可以算得是“识时务者”,生存策略更加灵活、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步氏巨猿则更像是一个走到穷途末路、不愿随波逐流的“特立独行者”,也许正是这份固执与保守导致了它的灭亡。

巨猿生活场景复原图|Garcia / Joannes-Boyau 绘制

由于颅骨及颅后骨骼化石证据的缺乏,我们对这一体型硕大的远亲仍然知之甚少,它们栖息在树上还是地面?采取哪种位移行为?在系统树上处在怎样的位置?它们的体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想要解答诸如此类的许多问题还要等待今后更多关键性化石证据的发现。

如今,第六次大灭绝的阴霾正笼罩着我们,这就亟需我们去了解物种为什么会走向灭绝。正如步氏巨猿灭绝的故事那样,探讨过去悬而未决的灭绝事件的原因,将为我们理解过去及至将来灵长类动物的生存韧性以及其它大型动物的命运提供新的起点和启示。

论文信息:张颖奇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古脊椎所研究生潘越为合作作者。本研究受到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和中国科学院资助。北京洞穴探险崔庆武先生为科研团队在野外科考过程中提供SRT、攀岩等专业技术支持。

THE END
0.温暖的回响④丨政策好不好?看看他们的笑脸就知道!2015年6月,习主席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党中央十分关心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促进农村发展。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红心村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 是平正仡( gē)佬(lǎo)族乡仡佬族 主要聚居村之一 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带 jvzq<84yyy4937hp1{}04973/2702@4eqpzfp}d;;8:32>3jvo
1.广西宾阳县书法课外语文一对一辅导好不好喀斯特地貌地带性的分布主要影响6因素是什么 只能说,广西宾阳县书法课外语文一对一辅导好不好,看您孩子是个什么样的水钦南区性格了,南宁书法一对一辅导怎么收费,有的孩子喜欢一起学习的氛围,那就班课比较适合,什么保分班,提分班啊,如果孩子喜欢自己一个人自学。jvzq<84o0i~.f|3pgv5dq~wug1732A9970nuou
2.心情不好时,一个人出去旅游,你会选择去哪里比较好?大石围天坑群囊括了世界上天坑之精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令其荣获“岩溶圣地”之美称。在洞外观光,站在jvzquC41yy}/ojkgpi}p0ls1ygtec8igvcom/;89658:47mvon
3.属鼠的几月出生最不好几月最命苦1、三月:鼠年三月出生的人,其时正值清明之期,此月生属鼠人,一生胆小怕事,孤僻寂寞过一生,心肠极为软弱,善良,爱掉眼泪,这个月出生的鼠人,有厌世嫉俗的心,把世间看得一团灰暗,有出家弃世的意识。 2、四月:鼠年四月出生的人,其时正是立夏之时,此月生属鼠人,一生衣禄平淡,奔波劳碌度过,此月出生鼠人无祖业帮助jvzq<84o0{~mcm~0eqs0lrsi{ct03@;9224tj}rn
4.二月去云南昆明旅游攻略及怎么样好不好石林是世界自然遗产,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令人叹为观止;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可以乘船游览;西山则可以俯瞰整个滇池美景。建议安排3-4天时间游览这些景点,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合理规划路线。 昆明还有翠湖公园、云南大学等人文景点值得一看,特别是冬季有海鸥栖息,非常有趣。jvzquC41yy}/uqopgv4dp8sgyu5zwwscp{uv1:<542>:0qyon
5.肇庆鸿景明园好不好?作为肇庆新房单价6字头起值得入手吗?社区内规划有约2000㎡中央水景庭院,叠水瀑布与雾森系统营造出七星岩同款喀斯特地貌景观;儿童区配置无动力设施与自然教育园地,老人活动中心则配备太极广场和健康步道。户型设计上,89㎡三房采用"双钥匙"灵活布局,主卧套房与次卧可分可合,满足三代同堂或投资出租双重需求;113㎡户型创新设置"星空书房",通过电动天窗实现jvzquC41o0rpwyfp0eun1ƒmcqsooi8sgyu532;:2;1;63A:54
6.WIFI信号不好不要紧,小米WIFI信号放大器2带给你“满满的”爱都说对抗炎热的夏天有幸福三宝:空调、WIFI和西瓜,在空调房里有了WIFI固然幸福,但信号不好的话也是很醉的。 我们在家里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多少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路由器房间信号超级好,但穿墙后信号就有衰减,尤其是路由器放在卧室,在客厅用盒子看网络电视时就尴尬了。再连一个路由器麻烦不说,也有些浪费,想要简单、省jvzquC41ygh/xru0ok{j0lto1rghg8nphq5nkx4okq5eg}fknAgqrh{gtuoppFigx0812>6(rqyuKmB363?94;
7.保护自然环境办法范文近十年来,荔波旅游业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村民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缘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包括特有的自然景观(如喀斯特地貌、水上森林)及多彩的文化风情(布依族、水族、瑶族的文化习俗),可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是荔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因此在发展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97:3:/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