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高铁桥隧比!时速公里背后有多艰辛建设区广西

揭秘时速350公里背后的艰辛

贵南高铁作为我们广西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80%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在我们广西段282公里的建设区段内就新建桥梁109座,隧道45座,桥隧全长达253公里,桥隧比例高达90%,这个比例在广西目前所有铁路中是最高的,在全国也是十分少有的。贵南高铁的建设过程有太多攻坚克难的故事值得我们感动和铭记,致敬了不起的建设者。

贵南高铁正线全长482公里

其中,南宁到荔波307公里

纵穿九万大山,横跨龙江

红水河等多条河流

80%地区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

山高谷深,危岩落石十分发育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

建设350公里时速的高铁

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和挑战

从天上到地下,运用 一些卫星,航拍,还有一些用机载雷达,去扫描全区域范围里边的这个地形地质情况,你选每一条线路都要沿线去踏勘。

中铁二院南宁院副总工程师 覃庆

在九万大山三号隧道和四隧道之间,就为了看那个洞口,那个线路方案,一进一出,我们用了近5个小时。

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贵南高铁建设指挥部

副指挥长 伍尚前

翻山越岭走沟壑

伍尚前说,稍不注意就有危险

我们走那个小道,特别下雨的时候,很滑这种路,地下是那个悬崖

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贵南高铁建设指挥部

副指挥长 伍尚前

九万大山四号隧道15.48公里,是广西最长的铁路隧道。对比往昔的照片,伍尚前心中感慨万千。他说,环江九万大山一带是“中国南方喀斯特”7个世界自然遗产区之一,堪称“喀斯特岩溶地质博物馆”,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因此,九万大山四号隧道修建难度大,特别是隧道进口段682米“炭质页岩缓倾地层”,常见的爆破方式挖掘很容易造成岩层塌方,只能用传统的凿岩机、挖掘机进行斗掏寸掘。

682米我们打了22个月。(那是什么一个概念?)就相当于我们一天就是 42厘米,不到半米。一天。

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贵南高铁建设指挥部

副指挥长 伍尚前

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澄江双线特大桥15.5公里,是贵南高铁全线最长的一座特大桥梁,上跨兰海高速,穿越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及澄江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此外,该处地下暗河、溶洞纵横交错,为了不影响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减少对澄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大桥采用180米拱加劲连续梁设计,这是目前为止我国西南地区跨度最大的拱加劲连续梁。

为了保护这个湿地公园,我们全段在跟有澄江河有接触的,或者在临边的地段,都采用一些大块的桥梁,比如50多米的连续梁,就节约一些桥墩,少建桥墩就少动土了,就对那个河滩岸那种环境干扰就会少一点。

中铁二院南宁院副总工程师 覃庆

此外,为减少动车行驶的声光对澄江湿地保护区鸟类的影响,在跨越湿地公园的桥梁两侧安装3.69公里高4米的声光屏障,可以有效阻挡动车声光,避免对鸟类造成干扰。在广西铁路建设上,声光屏障工艺是首次应用。

01

02

03

04

05

滑动查看更多

06

07

08

09

滑动查看更多

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回想我们建设历程最后那个全部通了以后,为我们地方的经济带来那么大的机遇,我们都感觉到特别荣幸,特别光荣。

THE END
0.中国岩溶广西喀斯特环江观测站表土孢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 郝秀东,陆雅娴,欧阳绪红,李立学,秦琳娟,韦嘉胜,王艾岚,黄琳倩,林春雨 最新录用,最新更新时间 2025-09-18 16:53, doi:10.11932/karst2025y017 摘要HTMLPDF(3426KB)1194 重庆奉节羊圈河流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及成库渗漏分析 jvzq<84|i{x/mjwuv0gd0ls1ep5bt}neng5mc}juvagmn
1.在“喀斯特王国”筑起贵南高铁——一天8000次弯腰贵南高铁是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沿途经过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建设时间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高强度的工地作业,让刚刚走进施工现场的苗强盛一度吃不消。他用都安工友常说的“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这句话来给自己打气,投身于贵南高铁红渡红水河双线特大桥的建设。 jvzquC41yy}/isgyu4dqv3ep1yuc}nercmfu87245694A4pgymy8=je85=3/;6485;537xjvor
2.HVSR方法在珠江三角洲的喀斯特塌陷区沉积层厚度探测中的应用使用插值方法得到A区的区域覆盖层厚度分布,统计了区域内25个喀斯特岩溶位置与覆盖层厚度的关系。 本文HVSR法测量所用仪器为意大利MoHo公司生产的TROMINO地脉动仪。 01 使用仪器 TROMINO地脉动&振动分析仪是意大利MOHO公司生产的专为振动测量和最佳便携性而专门设计的一体化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jvzquC41kdupm7fpvrkekj3eqo5y1A7896>/j}rn
3.看畢節五年的五個視角2006年,畢節試驗區專家指導組以“喀斯特岩溶山區循環農業試驗”為課題,將古勝村確定為綠色發展的試驗田,並制定了“高海拔自然恢復,中海拔退耕還林,低海拔種經果林”的綠色發展思路,為古勝村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套石漠化修復方案。 陳列櫃裡,《岩溶山區農村發展研究與科技示范》《畢節:生態文明先行區》《開發扶貧 生態jvzq<84i|0vfqyqg0eun0ls1DKM61w71428419<3;1i46=646/:16B=:28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