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年代,人类是怎么折腾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北壁

阿尔卑斯山见证了人类登山的折腾史。

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阿尔卑斯山脉大大小小的山峰都已经被登顶,但很快,登山者就想出了新的折腾方法:从垂直的北壁爬上去。

玩转马特洪峰

在欧洲,海拔4478米的马特洪峰无疑是阿尔卑斯耀眼的明星,但在20世纪30年,如果你登顶过马特洪峰,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了,于是,人们开始想出新的折腾方法:从马特洪峰北面的峭壁站上顶峰。

想法的诞生——马特洪峰位于意大利和瑞士交界处,有着标志性的金字塔般山体,越往高处,山势越陡。

马特洪峰。摄影:chrisgraphy

1881年,甚至未来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也来到马特洪峰,从传统山脊路线成功登顶。

在当时,当地向导们除了带领登山者从山脊路线登顶,也会带领他们参观北壁。但北壁从来没有人敢于尝试,大家都是远远观望。

马特洪峰北壁,下方发育着策马特冰川,垂直落差达到了1200米。摄影:toni

1923年,两名不安分的奥地利人在仰望北壁中产生了折腾的想法,既然这个时代登顶已经不是新闻,那从垂直的北壁登顶,一定是全新的玩法。

初次尝试——1923年,奥地利人阿尔弗雷德·赫罗斯肖夫斯基(Alfred Horeschowsky)和弗朗茨·皮耶尔科(Franz Piekielko)对马特洪峰北壁进行了首次尝试,在遭遇几场有惊无险的落石后,两人很快结束攀登下撤。

尝试过后,弗朗茨有些后怕:

马特洪峰北壁陡峭的岩石。摄影:Vittorio Sella

两人的尝试就像往水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很快,当地向导心中也开始痒痒了。

最艰难的折腾——5年后,1928年夏天,向导卡斯帕·莫斯(Kaspar Mooser)与同事维克托·本博登(Viktor Imboden)开展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从马特洪峰陡峭的北壁寻找一条直通顶峰的路线。

他们有丰富的沿着山脊线路登顶马特洪峰的经验,但北壁依然是未解的谜团:有大约1100米的垂直高度,和接近5公里的未知路程。

经过12小时的努力,他们上升到了北壁500米的高度,天气突然改变,他们不得不在岩架上露宿,半夜时,两人感到非常恐惧,不想在北壁多停留一刻。

他们在夜色中开始下撤,漆黑中的下撤很艰难,两人把火炬绑在腿上,灯笼挂在胸前,经过十小时才艰难的下撤到地面。

向导卡斯帕·莫斯(Kaspar Mooser)与维克托·本博登(Viktor Imboden)是马特洪峰北壁坚定的探索者。

两年后,莫斯仍然对马特洪峰北壁恋恋不忘,1930年,他再次带人来到马特洪峰北壁,这次只上升了250米,布满亮冰的山壁就阻断了攀登队伍。莫斯还被石头砸中,但他奇迹般地没有受伤,全身而退。

莫斯仍然不死心,1931年,他又一次来到马特洪峰北壁脚下,不过这一次,还没开始攀登,他们就决定放弃。因为在山脚下,他们获悉一个惊人的消息:

马特洪峰北壁已经被登顶!

折腾成功——原来,同样在1931年,不甘心的莫斯准备再次尝试的同时,两名年轻人也对马特洪峰北壁跃跃欲试,不过,他们只折腾了一次就成功了。

1931年完成马特洪峰北壁线路的施密德兄弟(Toni and Franz Schmid)。

德国组合施密德兄弟(Toni and Franz Schmid)从慕尼黑骑自行车来到马特洪峰,他们捷足先登,成为历史上最早登顶北壁的攀登者。对两名技艺精湛的高手而言,这次攀登迅速而平淡:

马特洪峰北壁被登顶的消息首先被一名前来登山的专业记者获悉,他很快把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大众沸腾了,既然马特洪峰可以从北壁爬上去,那阿尔卑斯更危险的两座山峰:大乔拉斯峰和艾格峰,它们的北壁是否也能攀登?

德国组合施密德兄弟(Toni and Franz Schmid)又骑上了自行车,在完成了马特洪峰北壁之后,他们又把目标对准了“阿尔卑斯的女王”。

爬上女王的侧脸

大乔拉斯峰(Grandes Jorasses)在阿尔卑斯山脉中很有地位,如果勃朗峰像是仁厚的皇帝,大乔拉斯峰就是威严的女王。大乔拉斯峰由五座尖峰构成,北面位于法国,南面位于意大利,南北之隔,是女王截然不同的两面。

在缓和的意大利一侧,自1865年起的半个世纪里,山脊和南壁线路都得到了开发。

大乔拉斯峰南面。摄影:Andrea Copparini

但在法国一端,大乔拉斯峰阴郁的北壁,却像女王高冷的侧脸一般高不可攀。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聚集在女王的侧脸前,想要进行全新的折腾。

位于法国的大乔拉斯峰北壁。摄影:Tanja Arnold

失败的折腾——早在1928年,就有人尝试攀登大乔拉斯峰北壁,早期的一些尝试收效甚微。

1931年,两队德国登山者来到大乔拉斯峰北壁,他们在留下两具尸体后无功而返。第二年,德国人组织了十余支队伍再次来到北壁,其中也包括了刚刚完成马特洪峰北壁首登的施密德兄弟(Toni and Franz Schmid)。

不过,即便是刚刚解决马特洪峰北壁的施密德兄弟,也在大乔拉斯峰北壁前很快败下阵来。

摄于20世纪早期的彩色照片,大乔拉斯峰北壁与脚下的冰川。

三十年代,通过影像与画作,彼得斯已经欣赏过很多次大乔拉斯峰北壁的模样,但当他站在北壁脚下时,仍然被深深震撼,他在攀登报告中写道:

彼得斯和哈林格(Rudolf Haringer )从位于雷肖冰川(Leschaux)的营地出发,打算尽可能快地抵达上方巨大的岩石支柱,他们在陡峭的冰坡上行进了两个小时后,岩石依然离他们很远,时间有些来不及,前方的路尚不清晰,两人决定寻找露宿点,他们横向穿行200米抵达了一道岩脊,找到了一处得以安歇的营地。

事实上,这个决定误打误撞地找到了捷径。第二天早上发生的事证明了这一点,从露宿点直接向上攀爬,他们可以行进得更快。

清晨,打在脸上的湿漉漉的绳子弄醒了彼得斯,他睁开眼,发现眼前头上是一只穿着冰爪的脚。原来是另一支攀登队伍正在悄无声息地超越他们。

彼得斯和哈林格在冰坡前也遇到了阻碍,由于冰面太过陡峭,他们用冰镐艰难地砍出步阶,进展缓慢,这时一支意大利队伍追上了两人,意大利人聪明地扎下营等待彼得斯和哈林格修路。

但是第二天早上,意大利人失去了耐心,选择了下撤,受到了意大利人撤回的打击,一队奥地利人也开始往低处撤退。此时,这场原本十分激烈的较量中,全部的竞争对手都离开了这片区域,只有彼得斯和哈林格二人继续沿着陡峭的冰坡缓缓前行。

天黑之前,他们行进了200多米,最终跨越冰坡,在一个狭窄的石缝间,度过了整个夜晚,胜利似乎就在眼前。

摄于第二道冰坡与第三道之间。摄影:Rudolf Peters

第二天一早他们继续向第三冰坡进发,但此时天气突然恶化,两人决定放弃攀登。他们沿着结冰的石板绳降,直到夜里才找到足以容身的平缓地带。

在寻找露宿点时,厄运找上了他们。在精疲力尽中,向来小心谨慎的队友哈林格解开了身上的绳索,他向下踏脚试探一块覆盖雪的平缓岩石,结果踩到了亮冰。

“冰!”随着一声尖叫,队友哈林格消失在夜色之中,坠入深渊。

彼得斯在悲痛中独自度过一夜,第二天,他继续下降,最终安全返回。

终于成功——彼得斯并没有因为这场惨痛的意外放弃对大乔拉斯北壁执着的追求,1935年6月下旬,彼得斯与另一位登山者马丁·梅尔(Martin Maier)结伴,再一次发起对大乔拉斯北壁的挑战。

1935年的首登路线。摄影:Rudolf Peters

大乔拉斯峰一如既往的危险,北壁天气多变,落石频繁。在攀登的第一晚,他们在黑暗中听到了落石击中器皿的声音,第二天清晨醒来准备做早饭时,发现做饭的锅具全都被砸毁,炉子成了废铁。

第二天清晨6:00,他们在没有补充一点热食的情况下继续前进。山间的峡谷依然干燥而寂静,他们快速地越过干燥温暖的岩石,来到第二冰坡。

这次,彼得斯不再利用砍出步阶的形式前进,他和马丁开始采用带有前齿的十二齿冰爪,快速地在冰坡上推进。

在结组攀登的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阵落石,先锋中的马丁被石块击落,但在坠落中被彼得斯止住。

尽管受伤,马丁仍然坚持继续攀登。一小时后,他们抵达了最高的第三冰坡之下的巨石处,这里也是1934年的那次尝试中,彼得斯最后决定撤回的地方。

经过了45分钟的冰坡爬升后,他们爬上了一处隐秘的石堆,继续前进150米后,他们被引向了左侧边缘的一小块儿岩石,从这,他们看到了最后的一段路程。

最后三段绳距极为艰难,在晚上八点,他们终于克服了最后的障碍,站在风暴席卷的科鲁兹尖(Pointe Croz)上,他们知道,大乔拉斯北壁,已经实现了首登。

人类从大乔拉斯峰北壁登顶,这一消息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引起巨大反响。在阿尔卑斯著名的三座棱角分明的高峰中,只剩下最后一座,艾格峰。

面对艾格峰,敢于折腾的登山者们稍稍放慢了脚步,因为这是一座在欧洲出了名的“杀人峰”。

阿尔卑斯最后的难题

艾格峰被称为阿尔卑斯最后的难题,因为从1928年人类开始折腾马特洪峰北壁起,欧洲的北壁也差不多被爬遍了,如今就剩下这最后一座还能继续折腾。

艾格峰北壁是声名显赫的死亡之墙,平均坡度达到了60度,与峰顶垂直落差接近1700米。摄影:arbioi

死亡尝试——艾格峰之所以被人类留到最后,是因为这座山峰充满危险。很多前去折腾的人都丢了性命。1935年,来自慕尼黑的卡尔·曼灵格(Karl Mehringer)与马克思·森迪梅尔(Max Sedlmeyer)尝试攀登艾格峰北壁,他们最终消失在暴风雪中。

直到一星期后,一架轻型飞机才发现了他们的尸体,两人永远地停留在了3300米处的死亡营地(Death Bivouac)。

第二年,一次悲壮的死亡加深了人们对北壁的恐惧。1936年,来自巴伐利亚的德国登山者东尼·寇兹(Toni Kurz)和安迪·英特托瑟(Andi Hinterstoisser)前往北壁,最终安迪死于雪崩,东尼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但由于绳结卡住,他最终死在了离救援咫尺之遥的地方。

1936年著名的救援。

1938年6月,两名来自意大利的一流登山家刚出发不久,就从北壁上跌落致死,从此“死亡之墙”开始在欧洲流传。

事故频发,并不能阻挡人类解决阿尔卑斯最后难题的热情。

国际合作的首登——1938年7月,德国攀登者安德尔·海克迈尔(Anderl Heckmair)站在了艾格峰北壁脚下,一同的是队友路德维希·弗格(Ludwig Vrg)。

可是他们并不是北壁唯一的组合,一天之前,来自奥地利的组合海因里希·哈勒(Heinrich Harrer)和弗里茨·卡斯帕莱克(Fritz Kasparek)已经向着北壁出发了。

安德尔和弗格迅速动身开始攀登,7月22日阳光明媚,身手矫健的两人很快追上了奥地利组合。奥地利攀登者正在第二道冰川上艰难地砍出步阶,他们向身后望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左为1938年艾格峰北壁攀登中使用的冰爪,新技术的使用促成了这次攀登。摄影:Tony Bates

德国人与奥地利人在艾格峰北壁上迎头相见,但登山是没有国界的,两支队伍很快合为一支,决定一同向着顶峰进发。四人开始一起结组攀登,在覆盖了薄冰的岩壁上,奥地利人卡斯帕克发生了滑坠,但被及时确保,很快安德尔也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滑坠。

结冰的岩石已经让他们步履维艰,很快艾格峰出了名的坏天气又再次来临,四人在陡峭的山壁上顶着大风和暴雪行进,并且在一个临时营地艰难地度过了一夜。

在登顶前最后的裂缝区,4人用绳索结组前行,此时天空下起了冰雹,这是登顶前最后的考验。

下撤时,奥地利组合已经在山上奋战了85个小时,德国组合也经历了61小时的攀登,4人都已经精疲力尽,他们在沉默中谨慎而缓慢地下撤,并没有创造历史后的欢呼雀跃。

来自瑞士伯尔尼的摄影师汉斯·斯坦纳(Hans Steiner)当时正驾驶着飞机盘旋在艾格峰上空,他亲眼目睹了4人的登顶。他拍摄的照片很快传遍世界,阿尔卑斯最后的难题得以解决。

解决了艾格峰北壁,欧洲最著名的三大难题:马特洪峰北壁,大乔拉斯峰北壁,和艾格峰北壁也就在1938年被折腾完了。但人类显然不会轻易知足,今天,这三座山峰的北壁又在上演着全新的折腾。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20世纪30年代的尾声,随着人类从艾格峰北壁登顶,欧洲已无更困难的山壁供攀登者折腾,在经历一段沉寂之后,60年代起,新的折腾方式出现了:如何更快地爬上北壁?

为此,人类又折腾了几十年,直到今天,速度仍然是阿尔卑斯山三大北壁上火热进行的折腾主题。

2009年,乌力·史塔克(Ueli Steck)以2小时20分钟创造了大乔拉斯峰北壁攀登记录。摄影:Jon Griffith

人类折腾阿尔卑斯山的过程,其实就是登山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对登山而言,折腾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未知变成已知;对登山者而言,在折腾中收获成长,也在折腾中享受快乐。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摄影:Rodney Draper

文:李易瞳/宇昕

(全文完)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阿尔卑斯山脉欧洲的屋脊屋脊,阿尔卑斯山就是欧洲 屋脊。四十年前国人了解此 山是借助007系列电影,是改 革开放让国人走出国门见到了 真正的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高大 的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西起 法国东南部,经意大利北部、 瑞士南部、列支敦士登、德国 南部,东至奥地利和斯洛文尼 jvzquC41yy}/onnrkct/ew476|woyBj
1.阳光明媚的夏日航拍。风景如画的弯曲公路在阿尔卑斯山脉中蜿蜒狭窄的瑞士文化云蛇瑞士阿尔卑斯山巷岩石夏天户外天空冒险城市瑞士山谷瓦莱斯州山脉欧洲自然度假风景阿尔卑斯山脉缠绕通路路旅行传球田园风光地形高山旅游航拍视角 光厂(VJshi)视频提供瑞士富尔卡山口,阳光明媚的夏日航拍。风景如画的弯曲公路在阿尔卑斯山脉中蜿蜒视频素材下载,适用于狭窄的,瑞士文化,云,蛇,瑞士阿尔卑斯山等主题jvzquC41yy}/xsxjk0ipo8|cven069:783690qyon
2.用脚手架和岩石图像打造的错视觉艺术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岩石从阿尔卑斯山被挖掘出来,形成了隧道。正是这一点,促使JR通过支撑来自古典罗马,折衷主义,理性主义,新艺术和装饰艺术建筑的矿物和岩层,向米兰中央车站的历史致敬。 在La Nascita的中心,主要的印刷图像就在高耸的装置下方,一个洞穴般的开口将岩层分开,邀请游客走上通往未知的道路。这成为JR看不jvzquC41yy}/f6ftvu4dp8ftvkimg8ftvkimghnphq5lg‚4OVK}PFJ9QFm;OF\Js[nss6j5ey0nuou
3.阿尔卑斯山的深情抒怀艺术深圳交响乐团的这场音乐会主题为“来自阿尔卑斯的号角”,这位圆号演奏家正是来自阿尔卑斯山下。他曾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纽伦堡爱乐乐团等著名交响乐团的圆号首席,如今身为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终身首席圆号,称得上“大师级”的演奏家。 赛登伯格以高超的技巧,完美地诠释了理查·施特劳斯的《降E大调第二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585:4:5d6:>5:;3529;6;38/j}rn
4.参赛家庭简介:郑晖(图)新浪旅游透过巨大的观景窗,您可以欣赏到形态各异的阿尔卑斯山岩石,领略沿途的美丽风光。然后,列车到达少女峰,抵达欧洲屋脊冰河世界的心脏地带!您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位于法国的Vosges群山和德国的黑森林。阿尔卑斯山区最长的冰河——阿莱奇冰河(长达22公里)的源头就在欧洲屋脊少女峰。jvzquC41vtgwgu3ukpg/exr0ep5og€x1r1812B228/691:<3;:>52:3ujvsm
5.阿尔卑斯山壮丽景色mov格式视频下载正版视频编号3772824田园诗般的 秋天 著名的 赛达山 阿尔卑斯山 旅游 景观 绿色 赛达 岩石 徒步旅行 悬崖 塞达峰 多洛米蒂 云 天空 山 意大利 美丽的山脉 鸟瞰图 加迪娜 旅行 谷 风景优美 高原 山峰 惊险 白云石 蒂罗尔 岛 欧洲 雄伟 首脑 意大利白云岩 自然 高山 天线 富内斯 金秋时节 名山 南蒂罗尔 山脉 特伦蒂诺 瓦尔加迪纳jvzquC418;?qkl3eqo5wkmjq/5=84A760jznn
6.阿尔卑斯山地质:科学揭示的山脉之谜阿尔卑斯山主要由石灰岩、大理石、砂岩和页岩等岩石构成。不同地区的岩石类型和分布各异,这为地质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他们能够深入研究地球板块的演变过程。在阿尔卑斯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和稀有金属矿等。 三、冰川冰河 冰川与冰河作用在阿尔卑斯山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678:>d333882?6750nuou
7.海拔2800米左右两片冰川间裸露岩石,专家:阿尔卑斯半数冰川或将在阿尔卑斯冰川有半数将在未来30年内消失。 欧洲地区今年夏天遭受热浪袭击,多地气温创历史新高,这进一步加快冰川融化的速度。今年夏天冰川融化量约为过去10年里平均水平的三倍,阿尔卑斯山上海拔2800米左右的两片冰川之间已经裸露出岩石,出现一条岩石路径,预计这两片原本相连两千多年的冰川将会在本月底彻底断开。据报道,jvzquC41yy}/loickn/exr1yz5eg}fkn0jpAri?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