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它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命名地是河北赞皇县嶂石岩村,命名老师是已故地理学家郭康老师。属于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另外两大事张家界峰林地貌和丹霞地貌。
这种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蕴藏着丰富的地貌学知识。“嶂石岩地貌”有五大特点:①丹崖长墙连续不断、②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③“Ω”形嶂谷相连成套、④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⑤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它与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有本质上的区别。
它最典型的特征是阶梯状陡崖和赤色峰墙。
这种特殊形态与构成它的岩石性质有关,上层为较坚硬的厚层石英砂岩,下层是较薄较软的泥质砂岩,因此下部先受侵蚀,上部再垮塌。
(下层为泥质砂岩,看上去就很软)
泥质砂岩薄软,但是它在嶂石岩地貌形成过程当中起很大作用,因为它首先被横向侵蚀掏空以后,然后上面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塌下来了。由于整个岩层中间间隔存在几层泥质砂岩,所以在“横向掏蚀-纵向垮塌”反复下,形成阶梯状陡崖和峰墙。
(水平掏蚀形式的岩廊,不是人挖的)
横向掏蚀卸荷作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岩性的差异。风化侵蚀首先从夹砂页岩和松软砂岩开始,在软弱层被掏蚀后,上覆岩层悬空并承受自重和上部岩体的压力。当软弱层不断的被掏蚀,上覆岩层承受的力越大,岩层原有的垂直节理加强并产生新生节理,造成整个岩体的不稳定。悬空的岩体承受能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卸荷塌落形成反梯状塌落面,当塌落面达到山顶后岩壁大面积崩塌,岩壁整体后移。(中科院地质地球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