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对着话筒摇了摇头,眼眶泛红,只说了句“不好意思”就快步离开。 这是2025年全运会河南女排3-0横扫天津队后的混采区真实画面。
世界级主攻手为什么连几句话都不愿意说? 难道赢了球还不开心?
后来才知道,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拒绝采访。 早在2024年香港站活动时,她就说过“有规定,接受采访需要教练同意”。 但这次不一样,她眼里的疲惫藏不住,像是被什么东西压得喘不过气。
最让人心疼的是,朱婷的沉默背后是三个不敢开口的苦衷。 现在的网络环境太可怕,饭圈文化已经夸张到让王梦洁、袁心玥这些国手直接关闭社交平台。 朱婷自己也怕说错话,哪怕中立发言都会被断章取义送上热搜。
何况女排确实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接受采访必须主教练点头。 这不是耍大牌,而是真的不敢说了。
想想也是,去年世俱杯后有记者居然问她“你和李盈莹熟不熟”,这种明显挑事的问题叫人怎么接? 说什么都是错,不如好好打球。
这场比赛本身就有故事。 天津队的李盈莹赛后很实在,她说有朱婷的河南队实力本来就很强,输球不算爆冷。 数据显示朱婷进攻38扣23中,成功率超过60%,还有拦网和防守的关键表现。 这样的球员,却连赛后说几句话的勇气都没有了。
复杂的是朱婷的国家队处境。 新一届女排名单里,她的2号球衣已经给了年轻球员庄宇珊。 排协在准备洛杉矶奥运会,方向是培养新人。 朱婷说过“如果国家队需要,她会继续为国争光”,但主动权不在她手里。
说想回归,可能和排协方向冲突;说不回归,又要被骂放弃国家队。 这种情况下,沉默确实是最安全的选择。
教练的说法是尊重运动员的情绪,给她们调整空间。 但网友分成两派,一边说运动员也是人,情绪波动正常;另一边则认为接受采访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直接拒绝不专业。
其实朱婷平时很配合媒体,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沉默。 这种专业态度让她的拒访更值得理解。
朱婷带领河南队从首战开始就展现出统治力。 有球迷感叹“有朱婷在,河南队一夜之间变成了国内强队”。 但这样的核心球员,却要活在担心说错话的恐惧里。
输球后央视记者的犀利点评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发接发漏洞、边攻手集体哑火、教练临场指挥不足。 主教练赵勇认错,但球迷不买账,认为不是年轻队员需要交学费,而是教练组准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