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行列以来,截止2024年8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批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59项,其中文化遗产40项,自然遗产15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
针对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了六项基准,申请的遗产要至少满足其中之一。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针对自然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颁布了四项基准,申请的遗产要至少满足其中之一。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VIII:对地球演化或生命起源具有研究价值
IX: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研究价值
X:濒危物种栖息地
以下将先后介绍我国44项文化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以及15项自然遗产,它们因何入选?本文谨供参考。
原始社会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西方认为现代人约在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约6万年前迁徙至亚洲。周口店遗址的存在,初步证明了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的周口店地区,今天的中国人就是在本土进化而形成的。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临近夏朝,良渚古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它是中国早期城市化的范例,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夏商周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06年,殷墟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既有文献可考,又有实物印证的历史才算信史,否则只是传说。殷墟是一个包含商朝都城、宗庙、王陵、聚落的大型遗址群,出土有字甲骨约十五万片。这些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商代已迈入信史时代,亦既是说,今天我们所知的商朝历史,基本都源于对甲骨和青铜的研究,证据确凿。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由哪里兴起?在上世纪出土的“何尊”青铜器上,尊底刻有“宅兹中国”四字,其铭文记述了周公营建洛邑的全过程。周人认为,洛阳是华夏地理中心点,帝王理应居于“中国”,“中国”之外依次是诸侯、藩属和四夷,这是当时的宇宙观。该遗产包括周公测景台、中岳庙、少林寺等建筑群。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是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岩画群,它由壮族先民骆越人所绘,骆越人擅长制鼓,该遗产是中国南方铜鼓文化存在的唯一例证。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扩展项目)和孔府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祀奉孔子的地方称孔庙,孔子嫡系后裔居于孔府,孔子后裔的墓地称孔林。儒家是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文化的基石,毫无疑问,“三孔”是儒家的象征。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1987年,长城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是古代防御工事,战国时,诸侯为抵御匈奴开始大范围修筑长城,后来,秦始皇将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为万里长城,使之成为华夏民族大一统的象征。
秦汉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1987年,泰山获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自古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泰山傲然屹立于华北平原之正中,登高可饱览壮阔山河,《史记》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其象征意义与精神重量。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曾于泰山之巅封禅,意在昭告自己“受命于天”。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现已部分挖掘。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陵神秘至极,它是否具备挖掘条件?是否被盗?华夏九鼎是否在内?至今仍被热议。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位于都江堰风景区内,它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发源地之一,东汉张道陵天师在此羽化。都江堰水利工程始修于战国,两千多年来,它以“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名扬世界,至今还在发挥效益。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09年,五台山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它始建于佛教尚未流行时的东汉,多年后,这里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能同时容纳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道场,各民族在此和谐共处,意义重大。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14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遗产包括从中原到中亚五千多公里路网之内因丝绸之路而留下的各类遗迹,在中国境内有汉唐洛阳、长安城市与宫殿遗址、张骞墓、大雁塔、玉门关遗址、高昌故城等等。通过丝绸之路,汉人、汉族、汉语、汉字、汉服等标签走向世界,即便汉朝消亡未曾更改。
魏晋南北朝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1987年、2000年、2001年,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先后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洞窟开凿于山壁,因窟里有佛像、佛塔、壁画、经书故称佛窟。五胡乱华时期,佛图澄、鸠摩罗什等名僧现身华北,为中原带来了佛教。佛讲因果报应,认为每个人都有前世、今生和来世,前世的因是今生的果,而来世若想幸福,今生就必须赎罪,当一个社会因战乱长期充斥着死亡与疾病时,人们便怀疑是自己前世造孽,纷纷遁入佛门。南北朝时期,人们为祈求平安或超度亡灵,一座座佛窟拔地而起。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96年,庐山国家公园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李白、白居易、苏轼、朱熹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山南麓有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毛主席曾在这里主持“庐山会议”。
隋唐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14年,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贯通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之“大”字并非形容词,好比长江之“长”字,都是专属名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哀牢山哈尼梯田曾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隋末唐初,哈尼族先民迁徙到元江和澜沧江流域附近,开始在当地修建梯田,高达上千级。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唐代,李氏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定下“老先,次孔,末后释宗”的三教次序,道家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贞观时,太宗李世民欲修皇室家庙,最终选址武当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X:濒危物种栖息地
1990年,黄山获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据说,黄帝曾在此炼丹,最终得道升天。唐天宝年间,笃信道教的玄宗改黟山为黄山。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因其奇松、云海、怪石入选自然遗产。这里还有黄山画派,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西汉末年到初唐,高句丽王朝统治着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一带,该遗产代表着高句丽文化,包括若干王城、王陵及墓葬。同年入围的还有朝鲜遗产“高句丽墓葬群”。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X:濒危物种栖息地
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获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据说这里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山中植被丰富,有野生动物两千余种。乐山大佛建于唐代,是世界上高度最高的石佛像。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94年,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拉萨是藏文化及藏传佛教的中心,布达拉宫建于唐代,它见证了西藏与祖国的密切联系,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该遗产还包括大昭寺和罗布林卡(园林)。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1999年,大足石刻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唐末的摩崖石刻,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与北方的佛窟艺术齐名,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唐宋时期的中国社会风貌。
辽宋金元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2023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宋代,傣族和布朗族先民开始在当地人工栽培普洱茶树。该遗产是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2008年,福建土楼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唐末宋初,客家人因躲避战乱迁徙到东南沿海,出于居住和安全两方面考量,他们以家族为单位住进了一座座土楼,能四世同堂,亦能抵抗入侵。据说,美国通过间谍卫星一度怀疑土楼是导弹发射井,直至来到现场实地考察。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X:濒危物种栖息地
1999年,武夷山获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遗产包括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城村汉城遗址、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曲溪生态保护区四个区域。武夷山是西汉闽越国王城遗址(城村汉城遗址)所在地,亦是理学诞生地,还是道教圣地,山中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1997年、2011年,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先后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宋初,吴越国君钱氏“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宋朝的和平统一使吴越国免于一场潜在的战乱,让当地一举跃升为中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正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包括洛阳桥、万寿塔、江口码头、真武庙、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天后宫、泉州市舶司遗址等多项遗迹。海上丝绸之路亦称陶瓷之路,它形成于秦汉兴于宋,因北方被游牧民族占据,宋朝便在广州、明州、泉州先后设立市舶司,其中泉州港南北兼顾,世人用“涨海声中万国商”来形容当地海上贸易之盛,泉州是今天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唯一起点。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12年,元上都遗址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忽必烈重用汉人,元上都由汉族工匠参与打造修建,兼备蒙汉两种风格。遗产包括城址、墓群、蒙古“敖包祭祀”等景观,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赞曰:“内有大理石宫殿,其房舍内皆涂金,绘重重鸟兽花木。”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城市中轴线萌芽于元大都的格局,明清两朝传承并重建,使城市整体布局更接近于《周礼·考工记》中描述的理想都城范式,比如,社稷坛与太庙就符合“左祖右社”的构想。中轴线见证了城市的礼制和秩序,遗产包括钟鼓楼、故宫、正阳门、永定门等15处地点。
明清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1997年、2000年,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先后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明初,朝廷鼓励商人运粮至北方前线以换取贩盐的盐引,晋人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兴屯田,丰收后就近送至卫所,晋商凭此崛起。明孝宗颁布折色法,明确可用白银换盐引,政策颁布后,盐商们再也不用运粮至边疆,徽商凭此崛起。平遥是晚清中国金融中心,今天保存着古县城原样。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人类居住地的典范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1997年、2015年,丽江古城、土司遗址先后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明清时期,中央准许西南云、贵、川、桂、湘西一带各地(族)土官世袭、自治。雍正朝改土归流,即废除土官,代之以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西南各族从此告别了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改土归流后,汉藏商路得以畅行,丽江古城声名远扬,中原的丝绸、茶叶运进西藏,西藏的毛皮、药材则走向了世界。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遗产包括妈阁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东方基金会会址等多处古建,它们见证了澳门四百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历史。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末,大批华工受北美排华政策影响回国生活,一座座中西合璧的碉楼拔地而起。碉楼有居住、防涝、防匪的作用,与周围的乡村相映成趣。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郑成功曾据此练兵,鸦片战争后开埠,光绪年间成为公共租界。今天的鼓浪屿有九百多座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风格多样的历史建筑,曾获“中国最美城区”“海上花园”等赞誉。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1994年,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该遗产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是现存世界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内部建筑群有着超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1998年,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从金到元再到明朝,颐和园地区及其周边水域始终是为皇家重地,园内建筑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民以食为天,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雨、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主建筑有圜丘、祈年殿等。天坛也是另一项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的一部分。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1987年,北京和沈阳的明清皇宫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包括北京故宫(紫禁城)和沈阳故宫两部分,其中北京故宫是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曾在此居住办公,宫内现收藏历代文物及艺术品约一百万件,极具研究价值。北京故宫也是另一项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的一部分。
I: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成就
II:对人类艺术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III:能为一种(消失的)文明或文化提供存在例证
IV:某种建筑风格的典范
VI:至今仍极具价值(研究/信仰/艺术/使用)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寝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建筑形式更加多元,陪葬品更加奢华外,明清的皇家陵寝比之前历朝在选址上更注重风水理念。
世界自然遗产(15项)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1992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和黄龙风景名胜区共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沟内有翠海、叠瀑、彩林、雪山、藏情“五绝”。黄龙风景名胜区毗邻九寨沟,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人间瑶池”。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陶渊明说:“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该遗产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景区、索溪峪、杨家界景区组成。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VIII:对地球演化或生命起源具有研究价值
IX: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研究价值
X:濒危物种栖息地
2003年,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覆盖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之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穿过青藏高原南部一横断山脉中的一段峡谷之奇景,是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反映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濒危的羚羊、雪豹、滇金丝猴、孟加拉虎等等,具有重要的科学、美学研究价值。
X:濒危物种栖息地
2006年,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超全球三分之一的野生大熊猫栖息于此,亦是小熊猫、川金丝猴、云豹等濒危物种的家园。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VIII:对地球演化或生命起源具有研究价值
2007年,中国南方喀斯特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一片覆盖云、贵、渝、桂的热带至亚热带的喀斯特地貌,石林是为世界范围内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2008年,三清山国家公园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道教名山,晋朝葛洪曾在此修行,有“江南第一仙峰”之称。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VIII:对地球演化或生命起源具有研究价值
2010年,中国丹霞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境内有多处丹霞地貌,该遗产仅限中国南方的六处。丹霞,是指中国特有的,由陆相红色砂砾岩在风化、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总称,比如沟壑、峡谷、岩塔、瀑布等等。
VIII:对地球演化或生命起源具有研究价值
2012年,澄江化石遗址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是科学家们研究五亿年前地球生物的重要载体。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IX: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研究价值
2013年,新疆天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该遗产是天山山脉的一部分,山上积雪终年不化,与山脉两侧的沙漠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IX:对全球生态系统具有研究价值
X:濒危物种栖息地
2016年,湖北神农架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神农架属山区,森林覆盖率近七成,其中有维管、蕨类、裸子、被子植物共约八千种,另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百种,昆虫四千余种。很久以前,神农氏曾在这里采药,之后发生过多起直立高等灵长目奇异动物现身的事件。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X:濒危物种栖息地
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可可西里是一片维持了近三亿年的冰冻世界,因几乎未受人类活动影响,这里成了藏羚羊、野牦牛等濒危动物的乐土。
X:濒危物种栖息地
2018年,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佛教名山,有着“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气候特点,进而造就了一个生态世界,山中有生物两千余种,以濒危的黔金丝猴和珙桐最具代表性。
X:濒危物种栖息地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该遗产由潮间带滩涂、沼泽、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停留、觅食、换羽、越冬、繁殖的栖息地。
VII:自然美景或现象
VIII:对地球演化或生命起源具有研究价值
2024年,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由流动沙丘和密集的湖泊盆地组成,其间还有沙山、风蚀洼地、剥蚀山丘等交错分布,科学家对这种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看法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