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然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丹霞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

守护好自然遗产和自然保护地是全球共同趋势

为自然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日前,在福州三坊七巷举行的中国世界遗产地摄影大展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CNSPHOTO提供

7月26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主题边会“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在福州召开。

会上,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协调委员会、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分享了在推进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方面的举措与经验,展示了遗产地自申遗成功后对协调保护管理所作的贡献及取得的成效。

来自国内外的相关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就遗产地和自然保护地的协调保护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展望,紧紧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向及先进技术与模式。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致辞称,自然保护地是大自然最珍贵的瑰宝,是维护生态多样性的关键。没有大量的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也难以保护。反之,世界自然遗产被破坏,自然保护地也难以维护,我们必须把两者协同保护放在第一位,守护好人类生存的底线。

现状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人口增长、工业排放、生态破坏等因素为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在众多地域之中,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的生态状况无疑更牵动人心。如何更好地为世界自然遗产筑牢生态屏障,成为本次边会举办的意义所在。

“希望这次边会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意见,为地球特别是世界自然遗产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在致辞中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总数均位居世界第一。据悉,这些世界自然遗产涵盖了国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上百个自然保护地,多年来,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中国协同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也可从侧面反映出全世界该项工作的开展水平。

来自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袁道先院士介绍,以喀斯特相关世界遗产地为例,我国主要从流域完整性的角度加强协同保护,喀斯特类世界遗产地在推进保护管理的时候,其遗产地或缓冲区的范围应尽可能包括流域范围,“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的国家之一,全球喀斯特相关世界遗产地有近60处,因此开展这类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经验

为自然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是美丽中国的重要项目,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多年来,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经过7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重要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嘉麒院士表示,我国自然保护体系对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其他国家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我们按照这个理念,以部门设置、以资源分类、以行政分化,构建新型生态体系,实施自然保护地统一设置、分级管理、分级管控,实现依法有效保护。”刘嘉麒表示,中国愿与国际同行携手共进,让人类共同财富更好地照顾到每个人。

在相隔万里的斯洛文尼亚,遗产保护专家也在为保护人类共同的财富进行着不懈努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斯洛文尼亚斯科契扬地方公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遗产保护管理模式。该公园专业服务部主任博鲁特·佩里克博士表示:“自然遗产保护要与原住民合作,确保他们自己的保护地得到恰当的认可和支持。”

展望

期待有更多世界遗产脱颖而出

从管理经验到科研领域、从政策解读到战略合作、从实践案例到新兴计划……与会嘉宾们妙语连珠,为自然遗产和自然保护地的协调保护管理打开了新的视野。不少嘉宾也着眼自身领域,深情寄语中国乃至世界的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共管工作再创佳绩。

“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和实施‘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整体保护计划’,在开展学术交流、监督检查、技术监测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此激发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保护地更大的活力和潜力,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协调委员会主任张洪说。

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主任李林山专门提及宣传和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李林山说,未来将建设好中国丹霞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开展好摄影大赛等活动,积极宣传中国丹霞的保护成果,适时成立中国丹霞保护联盟,不断扩大中国丹霞保护“朋友圈”。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副主席马克·霍金斯博士则呼吁更多世界遗产能够加入“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这个全球性计划,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确保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嘉宾从管理领域到科研领域,包含了众多的学科,代表了全球高端水准,从联合国的政策解读到中国的合适遗产战略的选取,从世界遗产南方喀斯特和中国丹霞的协调保护经验管理理念等,一系列精彩绝伦的演讲和独到的见解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对于解决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可参照的实践案例,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借鉴参考,为提升世界自然遗产与保护地协同共管作出新贡献,贡献了中国智慧。

会议认为,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融合管理是全球共同趋势,各缔约国依托本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为其自然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自然遗产保护的国际化标准则进一步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水平。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聚焦南方喀斯特保护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桂林早在2014年,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广西环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贵州荔波共七个地方共同组成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近年来,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系统的保护管理体系与创新实践经验。2024年桂林喀斯特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漓江获评全国jvzq<84izir/ynsokpm/ew4yo{}04977285u49772877aA>636?40qyon
1.第44届世遗大会边会:加大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在边会对话环节,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协调委员会、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代表等,分享了推进世界自然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协同保护的举措与经验,展示了遗产地自申遗成功后对协调保护管理所作的贡献及取得的成效,为各国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可参照的实践案例。 jvzquC41yy}/eww0ep5gl8~y146339<491z32;6294=`7;:767<277xjvor
2.《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发行中国邮政广西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谢文超,党委委员、高级资深经理、副总经理吴全兵;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班华勤,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莫祖俊,广西民族博物馆馆长梁志敏出席活动;黄植建、谢文超共同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揭幕;吴全兵宣读邮票发行通告;参加活动的领导共同jvzq<84iz0iikwfrquz/exr0ep5yj}rn31xfrxwv148178956:320qyo
3.《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发行一套7枚计划发行590万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甘凌菲日前,中国邮政《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发行,特种邮票一套7枚。邮票图案分别为:石林喀斯特、荔波喀斯特、武隆喀斯特、桂林喀斯特、施秉喀斯特、金佛山喀斯特、环江喀斯特。全套邮票面值8.4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590万套。 jvzquC41yy}/m~sokpm/ew4pgyy0e8724431765513966:5;9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