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桂林、环江喀斯特"申遗"成功 或影响旅游发展模式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陈春栩
桂林漓江两岸孕育着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地貌。 记者 唐辉吉摄
6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8届大会宣布,由广西桂林、广西环江、重庆金佛山、贵州施秉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广西不仅实现了“申遗”零突破,还一举拥有了两个世界级遗产,标志着漓江美景独一无二的稀缺性被世界确认,也为环江发展打开一扇“世界级窗口”。不过区内旅游业界欢呼的同时也表示观望:申遗成功必然是一张最好的旅游名片,但也对下一步旅游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可能对区内旅游发展模式都会有一定影响。
影响1: 成为世界级旅游名片
桂林的峰林、峰丛最有特色,世界独一无二;环江木论国家保护区,与贵州的荔波一脉相承,拥有丰富的植被和森林。这些“申遗”成功的要素,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让相关部门和旅游业界对桂林、环江的旅游表示乐观。
桂林市市长唐琮沅在传来喜讯不久,便向媒体传达了来自桂林的声音。在他看来,桂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为完全充分、最具代表性和观赏性的地区之一。此次得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表明桂林长期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努力得到充分肯定,让桂林山水名正言顺地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遗产和财富。申遗成功对桂林旅游影响力和品牌力的提升都有极大促进作用。
环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办公室主任葛建邦表示,申遗成功其实就是当地发展旅游的第一步,他们还要就此做整体方案,研究如何就这块世界级的金字招牌做好旅游发展规划。
在采访中,葛建邦明确告诉记者:“环江申遗,主要就是为了带动旅游发展。”
影响2:加速当地旅游转型
“申遗”成功,提升了桂林、环江的知名度,必将带来众多游客,也将对当地旅游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甚至改变发展模式。
唐琮沅认为,这将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有利契机。桂林虽然有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等多个名片,但随着旅游市场发展变化,游客对旅游的要求更个性化和多样化,单纯观光型游览显然是不能满足游客需要的。申遗成功后,桂林旅游会更突出“绿色+特色”的理念,从单一的观光向休闲、体验的复合型旅游方式转变,与生态、文化深入融合。
以漓江为例,以前都是以水上游览为主。“申遗”成功后,势必会引导漓江游览方式向纵深方向转变,包括徒步、自行车等陆路方面的游览延伸,这无疑会对漓江区域内游览方式的丰富多样化起到引领作用,也会增加吸引客源的优势。
“以后出去营销,终于可以把知名的桂林纳入大遗产游览的线路里了。”几位桂林旅行社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示,虽然山还是原来的山,水也是原来的水,但产品包装方面有了新变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得到了国际认可,有了世界遗产这个品牌标识,客人的信任度、好感度会比较高。
广西南湖国旅总经理莫涛告诉记者,从目前看来,申遗成功对本地甚至国内游客的带动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因为出游时间和费用成本等因素影响,国外市场会更注重这些国际性头衔,官方公认的“名片”,所以预计将对吸引海外游客有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认为,在这方面,桂林接待海外游客的量已经很大,所以可能影响还不那么明显,而对于还处于开发初期的环江来说,国外游客的明显增加,也许就会给当地的旅游发展、景区建设、酒店配备、配套服务等发展模式带来影响。
环江峰丛地貌。 记者 陈春栩摄
影响3:配套管理亟待跟上
葛建邦表示,据他了解,成为世界遗产对旅游开发没有什么具体的限制性要求,但环江的旅游确实处于发展初期,他们现在的旅游开发原则就是高规格、高规划。具体行动,就有待下一步进展了。
记者了解到,近期,南宁部分旅行社也已经在策划踩点、规划相关新线路。长期从事旅游线路策划工作的董先生表示,“世界遗产”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而对于旅游开发来说,必须有一个个具体的点来做成线路,实现名气和好玩、服务配套相统一。如果说桂林的旅游发展已经步入正轨,那么环江的开发则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形成规模。所以在考虑如何搭上世界遗产这个金字招牌,体现更大的旅游价值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南宁游客区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曾经到环江自驾游,到了县城下面的乡镇基本没有什么旅游配套,不仅没有办法解决住宿,连吃饭、加油都很麻烦。期间路过一个瀑布景点确实挺美,也已经收取门票,但是景区里面相关的路牌标识、安全栏杆、卫生间什么都没有,他们还差点在景区里迷路了。区先生说:“这样的景点,对于驴友来说可能比较有魅力,但要接待家庭游客甚至团队游客就够呛了。”
相对而言,桂林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
记者走访桂林园林、旅游等多个相关部门了解到,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桂林喀斯特景观的保护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样,当地城镇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也给桂林喀斯特景观保护带来压力。
为此,申遗成功后,桂林将做一系列保护工作,包括对漓江上的游船进行整合,推广新能源渡船,减小游船对漓江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大监管力度,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利用,维护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控制和管理漓江两岸的一切建设活动,根据漓江不同地段,确定不同的建设要求……
另外,对于游客最关心的“相关的景点门票价格是否会上涨”这一问题,桂林申遗办相关负责人向南国早报记者表示,他们不会把桂林山水简单当成“印钞机”。桂林申遗成功既是荣誉,更是责任。多了一份保护这片山水的责任,不会因为申遗成功而涨价。
广西两处喀斯特遗产地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范围,总体上与现有漓江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特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的范围相一致,总面积为253.84平方公里,缓冲区总面积为446.8平方公里,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漓江峡谷峰丛片区及葡萄峰林片区。
环江喀斯特作为荔波喀斯特遗产地的拓展,与荔波喀斯特共同构成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杰出范例,总面积为11559公顷,其中核心区范围7129公顷,缓冲区范围4430公顷。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王秀发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王秀发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王秀发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卢增令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王崔荣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发(王崔荣 摄)
重庆金佛山顶金佛洞内的景观(5月20日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6月23日,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