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赵**(实名认证)
IP属地:台湾
下载本文档
1、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摘要: 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 1999 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 3800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首 次突破 200亿,达到 204亿,比 1998 年增长 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 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 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 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 云南旅游;旅游资源;资源优势;开发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云南素有 彩云之南,万绿之宗 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 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 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 险峻深邃的峡谷, 发育典型的喀斯特
2、岩溶地貌, 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 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 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神秘的 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状况等来看,可将云 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 8 个方面:1、多样性云南山川秀美, 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 丰富多彩。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 有寒、 温、热带的立体气候; 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 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 革命历史纪念物; 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 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 丰富的矿产及 动植物群落; 有大量高峰绝壁、 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 漂流探险; 众多的
3、高原湖泊为水 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 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 在海拔 76.46740 米 的地带上, 巨大的垂直变化的地质构造, 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 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 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 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 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2、奇特性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 区地学
4、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 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 更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 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 低的冰川,山上终年积雪,山下四季如春,从山脚河谷地带到峰顶具备了亚热带、温带、寒 带的完整的垂直带自然景观;素有 东方大峡谷 之称的怒江大峡谷长 310 公里,平均深度 2000 米,为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地处印度与欧亚大陆两大板块边缘的腾冲火山群类型齐全, 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分布集中,居全国之首;建水燕子洞为特殊的地下喀斯特地貌景观, 是亚洲最大、最壮观的溶
5、洞之一。3、多民族性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丰富多样。 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 云南有 25 个, 其中白、 哈尼、傣、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怒、德昂、独龙、基诺 15 个民族 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 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4、地域性全省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昆明、石林、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区旅游景观久负盛名 之外,在滇西北、滇中、滇东北、滇西南等广大地区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 集中,构成景观区。全省各地、州、市、县几乎都有风景名胜区、点,并各有特色。但是,
6、 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 例如滇东、 滇西旅游景观的显著差别, 少数民 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5、融合性在全省,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物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 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具 体到某一景区,组合特点更为明显,例如,西山景观,便是借得滇池、城市、远山景观衬托 出自身的雄奇;而大观楼更是以亭台楼阁、潭水、垂柳、远山、夕阳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 一体而显得古朴、 神奇、 令游人留连忘返。 由此可见, 有机的组合使各类景观旅游资源具有 极高的可游性,构成群体价值。6、生态性云南省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
7、特,素有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 、 花卉王国 之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 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 成为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最 多的省份,西双版纳热带生态系统原始而典型,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一颗绿宝石;而位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 的主题,成为云南一大生态旅游景观。7、跨境性云南与缅甸、 老挝、越南接壤, 边境线总长 4060 公里。其中,中缅边界线云南段长 1997 公里,中老边界线云南段长 710公里,中越边界线云南段长 1353公里。有出境公路 20 多条, 国家级口岸 10 多个,省级口岸 10 个,还有 86 个边境或边民互市点
8、。全省少数民族中有 16 个民族跨境而居。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这种地相接、山相连、水相通、人相往的状况,形成 极大的区位优势, 使云南成为民俗风情和边境旅游的最佳去处。 现已开发形成的旅游线有中 越、中老、 中缅临时过境游, 昆明国旅在曼谷与泰方合资成立了旅游公司,促进了东南亚来滇旅游人数大幅度增长,充分展示了跨国旅游的潜在性。8、潜力性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 潜力还很大。 例如: 位于中甸德钦县境内的梅里雪山, 冰峰相连, 雪峦绵亘, 势如刀劈剑削, 气势非凡,到如今仍处于半开发状态,其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为云南最高点,迄 今
9、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位于怒江两岸的高黎贡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景物雄奇壮观,是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素有 东方多瑙海 之称的澜沧江(湄 公河)是东南亚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现在处于未开发状态。另外,如石宝山、巍宝山、腾 冲、滇东北等地, 很多举世奇观尚未向广大旅游者展示其风姿, 处于藏于深山人未知的状况; 而大理、 西双版纳等许多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度开发, 不断补 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二、云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目前 ,云南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 上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的三大旅
10、游线路,重点建设了昆明、丽江、大理、景洪、瑞丽 5 个重 点城市,构建了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 5 大旅游区。但在云南旅游资源开发 已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除昆明旅游区外,外线旅游设施建设较差,如东部旅游线以石林、溶洞、高原湖泊为主 体,景区建设覆盖面积较大,但旅游路线长,景区开发较差,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 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2、保护意识差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 破坏现象严重。例如:(1)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 系国家首
11、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旅游开发 建设中, 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旅游车行驶, 将石板撤毁换为柏油路, 与古城风貌格 格不入,破坏了石城的特色;(2)石林外围石柱及部分珍贵地质现象在采石活动中遭到破坏;(3)泸沽湖四周大规模采伐活动, 严重地破坏了湖区生态环境, 加重了水土流失, 使湖泊 淤积严重,湖边常有泥石流发生,影响自然景观;(4)中甸地区部分草甸、沼泽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景观质量降低;(5)滇池、洱海等优质景区,受到污染的影响和威胁,阳宗海、异龙湖、星云湖景观受到 人为活动的较严重影响。3、行业管理差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 有
12、发生。 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 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 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 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 利用效率不高。 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 造成 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云南旅游地的形象。4、环境管理差许多景区, 由于环境管理差, 直接有损于云南旅游形象。 虽然各地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 但成效不大。 脏、乱、 差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所带给旅客的美 的感受,甚至引起游客本身的反感,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回头率低。5、开发资金不足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 资金消耗大的特点。 而目
13、前云南省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 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 展旅游业的基金, 分年度划拨, 但仍是杯水车薪。 因此, 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 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 另外,由于资金不足, 相配套的交通 、 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 制约着云南旅游业的发展。 许多景观资源, 由于地处边远地 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6、宣传力度不够云南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 的极大浪费, 整整比其它旅游发达地晚发展十几年, 甚至几十年。 泰国每年要拿出旅游业收 入的 30%在全世界对其旅
14、游进行宣传,美国则更多,而云南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不到旅游收入的 5%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 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对策及建议针对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坚持社会 、经济、 生态全面发展, 充分转变政府职能, 组织力 量对云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 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鼓励, 加大开发力度, 立足于充分发挥云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面向东南亚, 服务 全国,辐
15、射大西南,以深度开发为主,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环境质量好、容量大且能够 满足游客观光、享受、度假、探险、考察等不同的旅游资源。2、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倡导生态旅游, 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做到以旅游带 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3、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 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 使云南旅游 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4、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
16、设资金。云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 国家、 地方、 部门、 集体、 个人一起上的方针, 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 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 建 立旅游发展基金;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国外资金;以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广 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云南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5、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 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行全方位、 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对那些市场潜力大、 功能开发 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 大力扶持, 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 对已开发的旅 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开发云南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 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云南的社会、经济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