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 环游世界 ’ Category
马不停蹄的在三天内从庄里到北京到芝加哥到佛罗里达,于是导致自己似乎时差常常处于将倒过来未倒过来的状态。
我们组很有趣,一个大director下面好几个manager,而我的title是contractor而不是intern,所以直接report to Director,也就是说我和各位manager是平级。可大director常常不在,结果就导致所有的manager都能literally manage我… -_-b… 当然同事们对我都很好,经过密集的一段培训后也很快的融入了团队开始做一些小型的项目。那天看到一个签名档说:“在职场中就应该像柯南那样,有一种我走到哪就让别人死到哪的霸气。” 唉,我觉得和这个相比我真的是很和蔼阿~
本来很是期待在这里能够经历像去年暑假的愉快生活,但是在到达两周后惊讶的发现自己真的就没有见到过一个中国人!!生活平静的不同寻常,每天坐公车上下班,赶在雷阵雨前去跑跑步,然后自己弄点东西吃,看看房东的电影收藏,和朋友聊聊天,睡觉!
最近看了《杜拉拉升职记》,开始遗憾自己出来后读书确实少了。有很多书其实应该早点读的。有很多时候,智商表现在很多方面,完成任务只是其中的一个结果而已。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其中的奥妙真不是能够简单说清楚的。诚恳请朋友给我推荐一些有关职场的教学书籍,子陶先谢谢拉^^
想起和小顾的见面,几年不见,他成熟了好多。稳,是他给我的感觉。我认为自己可能在毕业前需要修炼的就是这一点。有时候常常在想小公司和大公司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同的东西。从和朋友们的接触中,隐约感觉到大公司给人带来底气和名誉,以及开拓的眼界,而小公司更注重一个人心态的成熟,性格的磨练和阅历的丰富。没有哪个更好,只是看自己想要什么。
回去一趟总想多见些朋友,家人有时候难免有意见。有一次看过一个电影,里面有句对白说的让人挺感慨: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再也不见了。但换一个角度想想,其实应该有苏里的心态:随缘,随遇而安。正所谓某BBS上一个帖子说,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麽快离开。也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OK, 不说这些了。给大家说一个personal对于工作的建议。要找一个国人多一些的地方,因为我们毕竟需要个群体来给我们归属感。目前这个工作和去年暑假的工作唯一的区别就是少了Bi和Scott, 以及其他一起朝夕相处的中国同事们。我现在很想吃Bi做的四川麻辣鸡。。。
Anyway, 现在很流行动作版笑话,没法现场给大家讲,换个文字版的吧~ 请看
Portland处于Oregon(俄勒冈州)和Washington(华盛顿州)的交界处。交通便利,主要公路有5号、405号和84号。downtown区和机场区被Willamette River分隔,其间有Broadway Bridge,Burnside Bridge,Morrison Bridge和Hawthorne Bridge等钢桥相连。
Portland是美国太平洋航线通往亚洲的重要connecting point,航班虽多但是旅客更甚。其中大部分都是connecting passenger, local的数目不到50%。
波特兰的别称是“玫瑰之城”(这个名字最早出自1905年的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百年纪念博览会),因为波特兰的气候特别适宜于种植玫瑰,市内有许多玫瑰园,比如华盛顿公园里的国际玫瑰试验园。
Pittock Mansion是由Henry Pittock和他的爱妻Georgiana建于1909~1914。他们1914搬入,五年后便相继过世。
Henry于1853从Pennsylvania搬到Oregon,胼手胝足从报社的工作开始,后来他的事业随着波特兰市发展的同时,也跨足到房地产、银行、铁路、蒸汽船、畜牧业、矿业等等。多年后成为富甲一方,是一個懂得多角化经营的成功商人。他的夫人在平時也投身慈善事业,负责小孩和妇女的工作。
2、西南区的Oregon Zoo。很好玩,有熊啊,豹子啊之类的动物。比较大,值得一去~其实停车是不要钱的,但是人家会问你开车来没有,如果你说有就要给钱 -_-b…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自己看着办吧。。。
3、Historic Waterfront District的游轮。比较著名的有Portland Spirit和Willamette Star。
4、Hawthorne District南部的OMSI。全名叫Oregon 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里面有很多interactive的游戏还有很多物理化学实验室,充满乐趣。
值得说的就是那个超级牛的OMNIMAX Dome Theater,是我见过的最大屏幕的IMax了…
6、Stadium District东部一点的Jake’s Crawfish Restaurant.有一个世纪历史(110余年)的Jake’s确实名不虚传。我真是超级喜欢吃它们的招牌小龙虾餐。服务也很好,还有免费的Postcard赠送。地址是 401 SW 12th, Portland;电话503-226-1419。
7、飞机上的Mt Rainier, Mt Hood, & Mt St Helens。这三座火山能不能看到要看运气了,在坐飞机抵达Portland大概还有20-30分钟的时候,向窗外看,左边是Mt Rainier, Mt Hood(就是在Pittock Mansion上能看到的那座山),右边是Mt St Helens。
8、Shopping (买东西)最后要说的这个事情不大但是也许对朋友们很有帮助。
Portland的消费税为– 0%。也就是说,假如你想买一个价值$5000的东西,如果你所在地平均州税为8%的话,在这里买可以少交$400。
缅因州的面积为八万六千零二十七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了数千个离岸的小岛。该州可以区分为三个自然区域∶海岸低地、新英格兰高地、以及白山.朗法罗山区。海岸低地包括了沙滩、岩岸、以及位居沿岸平原及山区之间的一处山丘地。新英格兰高地是一处地势高而平坦的高原,位置在海岸低地的西北方。白山.朗法罗山区是阿帕拉契山脉(Appalachian Mountains) 的北端,其中许多山峰的高度超过海拔一千两百一十九公里。缅因州最长的河流是圣约色河,麋鹿角湖则是该州最大的湖泊。
缅因州的海岸线点缀着灯塔和龙虾船,闪亮的湖有长青的松林围绕,山脉衔接着海洋,这就是缅因州的地貌,常常吸引着文人墨客将风景永久的保存在他们的作品内,让世人感受着大地所带来的灵感。但是缅因州有的不只这些,缅因州还有许多特别的地方等着大家来发掘。
* 工艺品 * 在24 Custom House Wharf有一家Maine最出名的Sea Bags店,里面的每一个包包都是手工制作的,口号是“Designed to Last”。唯一不爽的就是价格超贵:一个小包95,中包110,大包130,都是美元!但是,这种东西送给心爱的人也比较有特点,值得考虑~
* 观光(Sightseeing) *Sightseeing 的话要去Long Wharf 参加 Portland Trolley Tours还有Sunset Lighthouse Cruise。两个加起来做一个Package只要31刀,还是很值得~ 这个Tour Slogan是“A great way to end a hectic day or begin a romantic evening!” 你说与一对Couple出游,这是注定没有机会romantic evening了… 我哪儿说理去我…
* 龙虾 * Maine州以拥有世界上最鲜美的龙虾(Lobsters)而著名,龙虾塘遍布这里的海岸线。在Long Wharf的 Portland Lobster Co. 是一家相当不错的龙虾馆,坐船回来在这里品尝一只鲜活的龙虾,堪称美味~
Located at the end of Two Lights Road on the rocky shores of Cape Elizabeth, Maine–The Lobster Shack is an award-winning restaurant that has been a local landmark since the 1920s.
阿拉斯加是一个早就令我神往的地方。
不仅仅是白雪皑皑的极夜,还有那光芒万丈的盛夏。
不得不说我的人品真的很好,头等舱的待遇就在这样不经意间让我赶上了… 难怪BB多次Warn我一般来说都是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的…
夏天的阿拉斯加有大约18个小时的日照,虽然被4.6刀/加仑的油价吓得不轻,但在Enya的音乐、广袤的绿地以及夕阳的映照下,我们“连夜”赶往Healy,因为这样才可以方便第二天的出行。
虽然出游多次,但还是第一次知道B&B这个东西。简单的说就是有免费早餐的家庭旅馆~
Pat&Windell’s B&B 就在Healy小镇的北边,是自家房屋改装的旅馆。大厅里雄壮的Moose饰物,饭桌上亲手烹调的Gravy和蓝莓派,加上那只养育多年的狮子头老猫和门口偶遇的袖珍小兔子,让这个地方充满了勃勃生机。
Pat是个很健谈的老太太,她惊人的记得她朋友亲人的生日,趣事以及相关的日期,听她讲话的时候难免会想,也许她真的很孤单,才会记得这么多这么多。
因为不是每天都能够活得丰盛,所以才会努力珍惜那些过去的点滴吧。
Pat & Windell’s Bed & BreakfastP.O. Box 50, Healy, Alaska 99743Tel: 907-683-2472
Denali National Park————————-PBS的一个纪录片<The Living Edens:Denali National Park>里介绍了这个国家公园。如果你以前没有看过,强烈建议看一下,伊甸园的感觉其实应该也差不多了。
Denali国家公园里不能自己开车,公园有Shuttle可以供你选择出行路线。我们去的是单程66英里的Eielson,基本上大部分时间会在车上。建议最好提前电话预订,因为如果直接去的话很可能座位被订光,那么出行时间就要推迟。不过这里日照时间长,所以即使晚上10点多回来依然还是阳光灿烂的~哈哈
车开得很慢,因为大部分都是土路很不好走;另一方面Shuttle要时走时停,每当发现动物的时候,就要停下来看一会。
基本上发现动物的人都是英雄,可惜除了司机其他人没有多少机会当英雄。我又一次很不行的成了悲情男主角,因为看到路边一只很可爱的松鼠双手抱在独自前面站着向我们行注目礼而"yeah"了一声,导致司机紧急刹车连带大量尘土扑面 + 被众人鄙视…(summerfruit不要嘲笑我,你当年看到松鼠的反应也很弱…) 唉… 我要澄清的就是阿拉斯加的松鼠确实长得很可爱啊…
看到了Moose,Caribou和棕熊(Grizzzly bear)。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喝过Caribou 咖啡,传说是一对喜爱喝咖啡的夫妇当年来到Denali国家公园,看到Caribou后灵感突生,回去后创立了卡里布咖啡(Caribou Coffee是一家著名的美国咖啡连锁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公司总部在美国亚特兰大市。)
说到咖啡,Caribou其实在美国非加盟的咖啡连锁公司中,以300多家的连锁店而排名第二,仅次于星巴克。在2004年12月,根据美国权威媒体“消费者报告”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所有销售含哥伦比亚咖啡因的咖啡连锁公司中,Caribou Coffee的口味排名第一,星巴克排名第十一。
个人觉得Caribou的口味不错,而且不是很甜,相比于星巴克那甜到喉(读一声)得慌的感觉确实要更适合非甜品爱好者饮用~
另外,到达Eielson后Angela夫妇选择简单休息后坐下一班车回去,而我与BB&Scott决定去uphill hiking。这段路真是不好走,再加上有时间限制(要赶2个多小时后的shuttle),连我这种体力还不错的都走的气喘吁吁的。可是一路下来的人们全在鼓励我们,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句话“It is hard, but totally worth it.”
具体有多美就不说了,看看照片吧。总之,回来的路上我们对每个人说的话同样是 "It is hard, but totally worth it.”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有些感动。没有付出过的获得便不会那么珍惜,不知道有谁会和我有同感。
现在看看专业相机拍出来的Mount McKinley,位于阿拉斯加州东南部、阿拉斯加山脉中段,海拔6194米,是北美洲最高峰。
麦金利山地区拥有变幻莫测的高山风、典型的北极植被以及野生动植物。这里大部分地区终年积雪,山间经常浓雾不断,雾气在皑皑白雪中缭绕弥漫时,几百米之外的景物便不可见。所以能拍到如此壮观的景象,真的是我人品熠熠生辉的证明阿!
Museum of the North是阿拉斯加大学所有的博物馆,介绍了那些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的爱斯基摩人以及当地原始居民的生活。里面有一个屋子叫“The place where you go to listen”,据说可以听到太阳升起的声音哦。
Fairbanks downtown的河边也是很幽静的地方,一个人在这里可以静静的想一些事情,想一些人。
Visiting near Fairbanks—————————-*Oil pipeline可以沿着Steese Expressway开到,是从更北部的油田一路延伸过来的输油管道。
*Gold Dredge No.8是目前还存留的一所淘金场(Gold Mine Site),花25元会有人带你参观整个设备,看电影讲解淘金流程以及亲自参与“淘金”活动~
Chena Hot Spring National Park 距离 Fairbanks大约一个小时多的车程,那里可以看到很多的moose,Angel Rocks(天使之岩) Trailhead 是一个相当不错的hiking route,运气好的话也许能够看到Beaver呢!
还要给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Cool Man — Scott~ 这个帅哥真的是超级有味道哦,BB是多么的幸福啊~ 哈哈
人应该活得简单一点的,在看到自然的时候尤其这样想。
戴上Caribou的角,我要祝亲爱的憨老爸和Yuki 生日快乐!!!想吃蛋挞了。
[FYI: 请在主页上进行浏览,本排版不适合单独文章格式]
美国自驾游-Indiana & Michigan
为了图省事,从台湾朋友Jason那里借来了Garmin的GPS系统,一路虽然比较顺利,但还是屡次出现一些警报,譬如 "Recalculting" … 汗… 不是我弱… 明明是它说不清楚呢… 在Loop里面根本没有出口,就在那里大喊"Now, Turn Left!!"
不过总体来说开的还是很High的,早上去Enterprise租了Ford的Taurus,Fullsize,买了全保,怎么撞都不怕!由于我相对更加熟练,所以由我作为主驾驶,QQ负责看GPS。。。 哈哈~ 在Indiana这个大农村的高速上平均速度彪到80多个Mile还是很High的…
夏天的校园这个夏天经常会有朋友来找我,自然少不了带他们逛逛校园。Summer的Campus美的让人心醉,尤其是学校湖边的蔚蓝,自己学习累了也常常来这里走走,你看了照片想不想哈?
我确实很喜欢芝加哥的夏天。:)站在夕阳下,光芒万丈。
P.S: 特别感谢红桃提供Blog背景歌曲灵感,please enjoy–<Candy Shop>
%%%%%%%%%%%%%%%%%One Night in Tokyo(东京之夜)%%%%%%%%%%%%%%%%%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东京的樱花早已在鲁迅的文章中为大家所熟知。每年3-4月的樱花季节,东京樱花开遍,从上野公园、新宿御苑,到千鸟之渊、隅田公园,无处不是赏樱胜地。这次来的不是时候,甚是郁闷… 不过话说回来,拉着老二去赏樱花,肯定不会太浪漫的,哈哈!
新宿SUMITOMO被称为东京的副中心,位于市区西南部,是23区同近郊及邻县相连的交通要道。新宿大街上有许多著名的百货公司,如以墙面一般大的电子屏幕来引人注目的阿尔他大楼,丸井百货商店以及伊势丹公司和三越百货商店等。此外,还有众多电影院,酒吧,舞厅,餐厅。地面上建筑林立,地下也是热闹非凡。“西口地下街”、“小田急地下街”都是重要的购物区。 我们一起去了一家夜店吃东西,老二很大方的点了很多菜,呵呵,菜名记及不住了,但是那个梅子酒确实好喝…
歌舞伎町是新宿著名的娱乐区,以“酷马剧场”为中心有各种娱乐饮食场所约2500家。老二本打算带我过去逛逛,喝喝花酒~ 但是考虑到我们都是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还是不干这种事情比较好,哈哈!
++++++++++++++关于《东京爱情故事》
“刚才看了时刻表,4:48分有车。还有一个小时… 如果改变心意就来… 如果不行,我就走… 最后的请求。”
说到东京,就不能不提一下这部电视剧,毕竟,这是我唯一很喜欢的日剧。现在人老了,对这些东西没感觉了都… 悲哀啊… 其实看“东京爱情故事”是十年前的事了,典型的日本时装偶像剧,俊男倩女们演绎一场轰轰烈烈而终以分手收场的爱情。女主人公赤名莉香用全身心深深的爱着男主人公永尾完治,而那个24岁的大男孩却在爱情中一再游移不定,屡屡伤了莉香的心。
应该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莉香:穿着蓝夹克、举着牌子在羽田机场大声叫着“永尾完治”的莉香;会带着完治踢铁皮桶鼓励他打起精神的莉香;说自己大皮包里装着爱与希望的莉香;会把鞋子挂在树上占卜天气的莉香;总把泪水留给自己、在人前永远高高兴兴的莉香;即使分了手也要守着自己的诺言去看看完治故乡的莉香。她让我们领会到什么叫“笑靥如花”。所以,十一集连续剧看下来,大家头脑里都只有一个问题:那个长得活像大马猴的小子到底哪根筋搭错了?
%%%%%%%%%%%%%%%%%%%%%%%%%%Oshkosh EAA AirVenture (2007国际航空大会) %%%%%%%%%%%%%%%%%%%%%%%%%%
很多大公司会来这里展示他们的新产品,一些富人会当场订购的哦,看我身后这架HondaJet,价值上百万美元呢! 当地的美军俱乐部可以提供制作军牌,花了十几美元给自己做了一副,一套两个,自认为还是很cool的~ 不过就不在这里show了 😛
除了数不清的飞机,每天还有将近3个小时的飞行表演,真是太过瘾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的相机质量太差跟不上时代,不能拍摄出真实的酷毙效果…
所以看下面照片的时候要发挥想象… 现场版远好于照片~
[话说回来… 在那个周五发生了飞行表演撞机事故… 为飞行员默哀… Bless… ]
Yes, it’s been a great day at Oshkosh … the World’s Greatest Aviation Celebration!
现在我要说的,就是美国中部最有名的,位于芝加哥的Lincoln Park。说是Park,其实就是一片社区,在公园里有一个动物园,是很多当地人喜欢游玩的地方,虽然动物不是很多,但是规划的还不错,最主要的是… it is free~~
呵呵,芝加哥的夏天真的好爽呢… 到目前为止只有老段、李源和罗蛇来这里享受过,其他没来的朋友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拉~~ 还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
ZZtalent@Chicago, ILAugust 11th, 2007
ZZtalent@Chicago, ILAugust 11th,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