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天下”的,为什么偏偏是桂林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原创 风物菌 地道风物 收录于话题#看见地道中国32#桂林1

▲ 桂林漓江。 摄影/壹米网线

-风物君语-

岭南门户,两广咽喉

青山不改,漓江长流

广西,中国的盲点;广西桂林,却曾是中国的热点。

相比于广西的低调,桂林有20元人民币替她描摹山水,有人教版语文课本为她“背书”,一句宋人所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更是将她高调宣传了800年之久,几乎每一个中国人,至少都曾在纸上领略过她的风采。

▲ “20元背面”的桂林山水。图/视觉中国

相比于广西腹地的僻远,桂林是岭南的门户,是两广之地面向中原最早的通道,颜延之、张九龄、柳宗元、李商隐、黄庭坚……无数文人士子来此打卡;荆楚文化、广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多元文化在此交错融合。

千余年来,这座山水名城被赞美之词填满,很多人知道桂林甚至先于广西。她有着让人动容的坚持——在城中心,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山的高度,可以不要高楼大厦、繁华都市;只为青山不改,漓江长流。

▲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象鼻山。摄影/壹米网线

那么“甲天下”的,为什么偏偏是桂林?

湘桂走廊:桂林山水的红毯

从地图上看,在湘、桂、粤三省交界处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

行政区域相邻的湖南郴州和广东韶关,文化上几乎毫无瓜葛;然而广西东北角的桂林,却和湖南西南部的永州等地有相似之处——桂林人和湖南人一样喜欢大早上吃米粉,还放辣;桂林大部分地区说的是西南官话,“桂普”同样散发着“塑料味儿”;两地的移民沟通也颇为频繁……

▲ 这就是桂林。摄影/黄一骏

这种差异,主要就来自于绵长的南岭——它横贯东西、隔断南北,将湘赣和两广分开,唯有在越城岭和海洋山之间留下了一条窄缝,供湘江北去,是为:

湘桂走廊

▲ 桂林地形图。制图/伍攀

桂林的“走红”,除了本身的山水奇绝,更大的原因,是她率先在世人面前惊艳亮相。这条湘桂走廊,正是为桂林山水铺设的红毯。

而最先发现这条廊道,探入广西秘境的,是南征百越的秦人。

公元前221年,嬴政灭六国、成帝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六王虽毕,四海未一,志在天下的嬴政大手一挥,“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南征百越。

▲ 猫儿山,为越城岭第一高峰,很有可能《山海经》中的“第一山”——古招摇山。摄影/壹米网线

然而随着战线深入,运往南方的粮草在漫漫途中消耗过甚,滔滔湘江水将运粮船送到海洋山下(今桂林兴安县境内)时,便无路可去。为了输送物资,秦人决定在湘桂走廊中修筑一条河渠,通过拦河筑坝,沟通北去的湘水和南流的漓江,是为:

灵渠

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制图/F50BB

灵渠既开,南下之路畅通无阻——秦军自咸阳出发,走陆路至汉江、过洞庭、取道湘江、经灵渠入漓江,再南下珠江,很快一举平定百越。同年,秦始皇设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之名,第一次作为行政区划问世,尽管治所并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桂林“甲天下”的,首先一定是灵渠,其次才是天下人通过灵渠发现的桂林山水——这条短短36.5千米的水道,和长城一样,从一诞生就担负着家国使命:她首次连通中国长江、珠江水系,岭南因此得以被纳入秦朝版图,秦代疆域由此扩大了近一倍。

▲ 桂林兴安灵渠全貌。摄影/蒋智

它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时,满载南方地区玳瑁、珍珠、象牙、沉香、蕉葛、蚺蛇胆的船只,都要经由灵渠进入长江,再由大运河转运;宋代时,灵渠已可连通3条水路联运线,将岭南地区的食盐、瓷器、稻谷,北运临安。

2000多年前的灵渠,使得桂林成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即便在今天,她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水利功用——浇灌沿岸2688.53公顷的农田,使溶江平原成为远近闻名的粮仓;同时防洪排涝、为兴安县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活、经营用水。

▲ 龙胜梯田。摄影/邱新生

而借由水运之利,桂林的景色通过湘桂走廊声名远播,吸引了一批批文人远赴岭南,桂林山水千年的“走红”之路开启,开始持续影响中国人的审美。

桂林山水:定义了中国审美

单以山论,桂林的山,远没有云南的雪山壮阔,也不如安徽的黄山奇险,甚至在广西也不算太过特殊,因而有人说:“广西处处是桂林”。

然而,桂林之山的妙处在于,她与中国传统文人审美不谋而合,平原上拥有着连绵不断、分布协调的峰丛和峰林,完全就像是从水墨画里走出来似的,每一帧都是名画,每一处都有布局,边边角角都是诗。

▲ 尧山日出。摄影/壹米网线

这种层次感首先在于,桂林的山,像是一种“套娃式结构”。

桂林盆地三面环山,东有海洋山、西有架桥岭、北有越城岭——这三座都是“不易吸水”的非喀斯特山;而由于地势较低,降水汇聚成漓江之水,将盆地中厚达近3000米的石灰岩不断溶蚀,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山中之山”——峰丛和峰林。

▲ 阳朔地形剖面示意图。制图/伍攀

从大处着眼,整辐画卷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山环水绕”是基本格局——

由漓江、桃花江与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构成“两江四湖”的环城水系,将桂林拥入怀中,江抱着城,城抱着湖;而市中心的建筑之间,独秀峰拔地而起,与城市四周的群山遥相呼应,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南宋诗人刘克庄称之: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 山环水绕与独秀峰。 摄影/哑了的诗人

如果从细节入手,每一座山、每一段河都各有风情——

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的象鼻山,因山形似一只站立江畔,伸鼻垂饮漓江水的巨象而得名。

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卷篷式的半圆大洞,这是由于河水长期冲刷侵蚀下,逐渐形成的大溶洞,有水穿行,可乘舟而过。每当皓月当空,洞影映于水面,如明月浮水。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相互辉映,舟行水上,如入云月,故称“水月洞”。

▲ 夕阳下的象鼻山。图/视觉中国

在桂林东郊、漓江东岸,有七峰排列如北斗七星,总称七星山。

北面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峰组成普陀山,形如斗魁;南面的玉衡、开阳、瑶光三峰组成月牙山,形如斗柄。七星山内岩洞众多,其中最富盛名的便是普陀山腹内的七星岩——它是由古地下河道因地壳变动上升露出地面而成为岩洞,可容下千百人。

▲ 七星岩。图/视觉中国

还有酷似一个大青螺的螺蛳山,如张口巨龙的龙头山,江流所向处的九马画山则以天为画屏,泼墨造就骏马一群跃然画中。百闻不如一见,但即便没去过桂林也一定见过桂林山水:二十元人民币上的图案正是位于漓江兴坪段的元宝山。

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到此,颜延之、柳宗元、张九龄、李商隐、黄庭坚、米芾……即便是没到过桂林的,如韩愈、杜甫,也要为它写诗“发票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假装自己到此一游。

▲ 螺蛳山,九马画山。图/视觉中国。20元背面元宝山, 摄影/哑了的诗人

这种吸引文人的特质,直到近现代依然在延续。抗战爆发后,桂林因便利的交通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吸引了众多文人汇集,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桂林文化城”。

“文化人像候鸟那样,大部分聚集到当时政治、气候适宜的桂林。”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0 月至1944年9月的6年时间里,先后旅桂的文化人不少于1200人,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100人以上。

桂林抗战文化城各界代表人物:

文学界:巴金、郭沫若、茅盾、胡风、艾青等;

戏剧界:欧阳予倩、洪深、熊佛西、田汉等;

美术界:张大千、关山月、丰子恺、徐悲鸿等;

新闻界:廖沫沙、陈同生、范长江等;

▲ 桂林靖江王府。摄影/壹米网线。

可以说桂林“甲天下”的,除了山水、除了灵渠、还是对文人非凡的吸引力。

“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近十年来,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来说,桂林似乎大有些英雄迟暮的冷清落寞——

她逐渐消失在旅行的热点榜单中,被人戏称为“中老年旅游圣地”;她被打上“假货遍地、强制消费”的标签,戏谑她“桂林山水假天下”;甚至桂林山水也被“圈地收票”、“人造景点”波及,让无数慕名而来的人败兴而归……但大家在骂她的时候,终究还是因为她曾是心里的白月光,带有些“怒其不争”的失望:

你桂林竟然也变成这样了?

▲ 桂林两江四湖。摄影/壹米网线

然而对于桂林人来说,无论是游人如织还是门庭冷落,青山还是那座青山,漓江还是那条漓江,居于山明水秀的南方小城,桂林人兼有着水的温润和山的坚韧,更带有着山水滋养出的灵气,因而心态总是不紧不慢,安闲从容。

事实上不管桂林山水是不是“甲天下”,桂林人更关心的,或许都是明早那碗“芼”(迅速汆烫)得恰到好处的桂林米粉——

▲ 芼。摄影/壹米网线

他们往往一大早就跑去米粉店,要一碗“芼”好的米粉铺在碗底,浇上卤水、铺上卤肉,再依个人喜好加入酸豆角、酸萝卜、酸笋、酸姜、海带丝、花生、葱花、辣椒酱等佐料,大早上吃下一碗,一天的精气神都唤醒了。

▲ 切料,加料,浇卤水,一气呵成。摄影/胡鹏

在吃米粉这件事上,桂林人是有话语权的——广西是米粉大省,湖南也是米粉大省,地处在两者交界处的桂林,本身就盛产稻米,在做米粉、吃米粉上自然有一手,完美地结合了来自湖南的辣和广西的酸,米粉的层次感特别丰富。

▲ 桂林米粉。摄影/蒋智

桂林米粉不只一种,根据浇头可分为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马肉米粉、红油米粉等;根据吃法可以分为汤粉、卤粉和炒粉等。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已不大常见的马肉米粉,出生于桂林的白先勇在《花桥荣记》里说:

“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当然,我是指从前桂林水东门外花桥头,我们爷爷开的那家米粉店。黄天荣的米粉,桂林城里,谁人不知?哪个不晓?爷爷是靠卖马肉米粉起家的,两个小钱一碟,一天总要卖百把碟,晚来一点,还吃不着呢。”

连四季都对桂林分外宽厚,桂林人一年四季各有乐趣。春日泛舟游于山水间,看漓江烟雨朦胧、青山影影绰绰;夏日或垂钓江边,或入灵渠踩水,暑气一扫而光;秋日金桂满城飘香,闻之心旷神怡,望之赏心悦目,如入桃源仙境;冬日则约上三五好友,食荔浦芋头、饮恭城油茶、赏资源雪景,踏雪何须到北国。

▲ 春季龙舟,夏季戏水,秋季郊游,冬日饮茶。摄影/壹米网线

桂林城中有山有水,桂林人活得有滋有味,正如陈毅元帅所言,“愿做桂林人,不愿做神仙。”

- END -

文丨隐溪

编辑 | 九月

图片编辑丨吴学文

地图编辑丨伍攀、F50BB

封图摄影丨黄一骏

参考资料

钟文典主编.桂林通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继树主编.文化城之魂:历代文化名人与桂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惠荣、李兴和译注.徐霞客游记.中华书局

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第1期

黄伟林.抗战时期巴金在桂林的文学活动——抗战桂林文化城系列论文之十一[J].贺州学院学报

骆靖璇.抗战时期巴金在桂林的文学活动及创作[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THE END
0.桂林山水甲天下英语(3页)桂林山水甲天下英语 It was Summer. l came to Guilin by train. As soon as I left the station, a few minutes bus ride took me to the Hill of Elephant Trunk. The Hill of Elephant Trunk is very big and really like an elephant drinking water. The city of Guilin is small. Looking up,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713A4822;25>7322652;:0ujzn
1.纸币上的桂林山水大家都知道20元人民币的桂林山水美不胜收,其实纸币上的桂林山水,远不止20元人民币一幅画。 03:06 桂林漓江风光曾经多次登上纸币,时间远的不说,仅从现代说起就有7次荣登政府发行的货币或有价证券。 民国14年(1925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统一广西,开始了新桂系治桂的时代。新桂系上台后,组建了广西省银行,并发行了民国15年、18年 jvzquC41yy}/onnrkct/ew478emwg<:
2.山水甲天下之“两江四湖”、象鼻山、漓江等风景区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代表是漓江,桂林的城徽是象鼻山, 桂林的名片是二冮四湖。 (漓江、桃花江、榕湖、衫湖、桂湖、木龙湖)。 石象奏乐栩栩如生。 太平天国展览馆 太平天国的铁砲。 桂林玉石展 雲峰石佛 敲佛钟,求好运。 佛钟石 桂林三花酒博物馆 jvzquC41yy}/onnrkct/ew446p<7y>8
3.“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英译“桂林山水甲天下”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一句名句,这句话的英文翻译也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兴趣,以下是有关这句话翻译的五种版本的点评。 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best. ① The scenery of Guilin is world-renowned. ② By water, by mountains, most lovely, Guilin ! ③ jvzq<84ncpmvcpj0ejoocmfkn{4dqv3ep1zscwx1426:/961465dqwygpve86:99484ivv
4.中國體育彩票“桂林山水甲天下”主題即開票首發上市12月15日上午,由自治區體育局、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桂林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廣西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桂林市體育局、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承辦的“中國體育彩票‘桂林山水 甲天下’主題即開型彩票首發儀式”在桂林市象山景區舉行。 據悉,為助力桂林市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廣西體育旅游示范市,促進體育彩票與旅游資源的跨界融合發展,廣西體彩jvzq<84iz0vfqyqg0eun0ls1DKM61w7142841:73;1i49>63;/:18A93;54ivvq
5.阳朔山水甲天下游玩攻略山水甲天下门票多少钱/价格表桂林山水甲天下,人在画中游 小康旅行日记 793 走进桂林山水 ⭐⭐之火 1w 桂林山水甲天下,可惜你不来桂林,不知语文课本里的桂林山水有多 问好旅行 246 看山心静,看水心宽,何以解忧,唯有山水!#行走山水间 #感受大 旅途采风人 162 此生一定要来一次山水甲天下,太美了!#朋友圈被问爆的地方 jvzquC41iu4dv{nr0eun1qyon75zq~4ukinu1>661387;<98644ivvq
6.齐白石有言:胸中山水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第2页人文桂林我以为,桂林山水既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jvzquC41ddy/i~nnkprjhn3eqo5gq{zo0rnqAvtf?xofy}mtgcj'vri?;;63397(qtjft}~rg?7'rjl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