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题目答案及解析如下,仅供参考!
选择性必修一 自然地理基础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滨里海盆地南邻里海,东邻乌拉尔山,油气资源丰富。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形成(图)。盐层不仅为其下伏泥灰岩(可生油气且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优质封盖层,也为其上覆砂岩(不生油气但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封堵条件。
据图说明滨里海盆地东部盐底辟构造的形成过程。
(a)盐层沉积,无变形;(b)盐上覆地层沉积,为盐层变形 提供压力;(c)受乌拉尔造山作用影响,盆地东缘挤压抬升,斜坡变 陡,盐向坡下流动、沿途聚集,差异压力使盐上拱、上覆地层隆起; (d)东缘持续挤压抬升,盐继续流动、聚集,差异压力作用加强,盐 上拱,刺穿上覆地层,形成盐底辟构造。
根据材料信息“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形成”,可知盐底辟构造的形成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所导致。从材料中的(a)图可看出,该时期盐层沉积于下部岩层泥灰岩之上,此时盐层无变形。到了(b)图所示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外力作用影响,在盐层之上接受沉积形成上覆岩层砂岩,为盐层变形提供压力条件。之后的(c)图所示时期,从图中可看出,受乌拉尔造山作用影响,板块挤压抬升,使得盆地东缘斜坡变 陡,盐向坡下流动,使得盐在沿途聚集,而受到上覆地层的差异压力影响,使盐上拱、上覆地层隆起。之后的(d)图所示时期,盆地东缘继续受到构造挤压抬升,盐继续流动、聚集,差异压力作用加剧,使得盐继续上拱并刺穿上覆地层,从而形成盐底辟构造。
从成因和发育过程角度,尝试定义“盐底辟构造”。
盐底辟构造是指在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上拱或刺穿上覆地层,使上覆地层隆起所形成的背斜构造。
结合材料“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形成”可知盐底辟构造形成的成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盐层以及上下部分的岩层是由外力作用形成并产生压力,板块挤压抬升属于内力作用。并结合上题盐底辟构造的形成过程可知,盐底辟构造是指在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上拱或刺穿上覆地层,使上覆地层隆起,因上覆岩层受到盐的上拱,而形成岩层上升拱起的背斜构造,从而得出盐底辟构造的定义。
在图(d)地层中,存在由盐层封堵(盖)而利于油气成藏的部位,请用“●”在盐层中的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中各标出一个来。
油气成藏,需要有一定的空间,且被盐层封堵(盖),“盐层不仅为其下伏泥灰岩(可生油气且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优质封盖层,”可知,盐层下部的泥灰岩中会有油气成藏,同时结合所学知识,油气主要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所以在盐层下部的泥灰岩中的背斜部位(岩层向上拱起)用“●”标出。同时结合材料信息“盐层为其上覆砂岩(不生油气但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封堵条件。”可知,其上覆砂岩不生油气,但可储存油气,因此上覆砂岩中形成油气的位置应是经由断层运移至盐层上覆砂岩储层中的油气,被盐层(或与泥岩共同)封堵成藏的位置,由此可找到利于油气成藏的部位,并用“●”标出。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