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鉴别石英岩玉髓和玛瑙层状

石英岩、玉髓和玛瑙的珠宝饰品在市场中都较为常见且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三者在外观特征上有相似之处,比较容易混淆,使得有的商家用石英岩和玛瑙来冒充玉髓,提高销售价值。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种类二氧化硅质玉石的宏观特征,希望能给广大读者一些鉴别石英岩、玉髓和玛瑙的实际帮助。

二氧化硅是地壳最主要的化学组成成分,约占地壳质量的14%,产出量非常大,但在不同的地质作用和温压条件下可形成不同的产出状态,而且性质特征也各不相同。按其结晶颗粒形态大小和产出特征不同,可分为单晶体、多晶集合体和非晶体的二氧化硅,主要典型类型包括水晶、玛瑙、玉髓、石英岩玉和蛋白石等等。

其中作为玉石种类来说,典型的代表主要有石英岩、玉髓和玛瑙,也是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二氧化硅玉石类品种,由于产量和性质的不同,三者价值也各有不同。石英岩和玛瑙的产量比较大,但玉髓产出量比较少,因此玉髓在市场上的价值相对也较高。其实我们根据三者的产出状态、外观特征和内部结构构造等特征的不同,可以从宏观上快速地进行区分。

1.产出状态

二氧化硅质玉石主要有热液成因、变质成因和沉积成因,不同成因类型的二氧化硅质玉石其产状也各不相同。

(1)石英岩玉

石英岩产地比较广泛,各地称呼也不尽相同,如京白玉、东陵玉、贵翠、密玉等等。其主要由沉积作用或沉积变质作用形成,属于湖泊或滨海的石英砂粒沉积固结形成,产出特征是:呈厚层状、层状、厚板状或块状,往往具有定向层理构造,而且产出量比较大。

1 呈厚状产出的蓝色石英岩(贵翠)

2 呈层状产出的绿色石英岩(东陵玉)

(2)玉髓

主要由地下水热液作用形成,当含矿热液成分以持续供给,温压产生变化时,二氧化硅快速冷却,形成微晶质—隐晶质状态的玉髓。玉髓常产于一定层位的红土层中,受构造裂隙控制明显,多呈脉状、板片状或透镜状充填于裂隙之中,往往矿体厚度不大,产量较小,较为典型的是绿玉髓、蓝玉髓和黄玉髓,其中澳洲玉最典型。

1 呈板片状产出的黄玉髓

2 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的绿玉髓,厚度小

(3)玛瑙

多属基性火山岩期后热液产物,通过充填和交代的方式形成,常赋存于火山岩的杏仁状气孔或裂隙中,矿体通常呈块状、肾状、杏仁体状、近球形、扁饼状、椭圆形及不规则块状产出,产量较大。

呈近球形产出的玛瑙,称为“玛瑙蛋”

2.结构、构造特征

不同成因的二氧化硅,在结构和构造特征上也会显示不同。

(1)石英岩玉

具有等粒结构、定向的层理结构、层状构造和脉状构造等,颜色分布均匀或呈层状分布,体现沉积结构特征。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石英岩玉晶体颗粒较大,呈等粒状结构,晶粒边界较规则,界限分明。

1 贵翠内部可见白色脉状构造,呈定向层状分布

2 石英岩(正交偏光)等粒结构、晶体颗粒较大

(2)玉髓

受构造裂隙控制明显,常呈规则的脉状、板片状、块状构造等,质地细腻,颜色分布均匀,为典型的细粒结构,体现的是热液充填结构特征。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呈极细小形粒状结构,晶体颗粒细小,颗粒间紧密结合。

1 绿玉髓板片状构造

2 玉髓(正交偏光)细粒结构

(3)玛瑙

玛瑙形成过程中,当含矿热液成分以周期式、间隙式重复供给时,则会形成不同纹层结构或平行条带状结构,且具有胶状“蜂窝状”结构,常呈对称带状和同心圆等构造,体现的是火山热液结构特征。在偏光显微镜下,可见玛瑙由纤维状-放射状石英构成,呈隐晶质-胶质结构、放射状-圈层状构造。

1 玛瑙的胶状“蜂窝状”结构

2 玛瑙的“同心圆”纹层结构

3 玛瑙的对称带状结构

4 玛瑙(正交偏光)放射状-胶状构造

3.自然断面

自然断面是指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断裂形成的粗糙面。不同矿物,因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结合紧密不同,所产生的自然断面特征也不同,我们可以根据矿物的自然断面特征来加以鉴别。

(1)石英岩玉

主要由粒状石英颗粒集合体所组成,石英晶体呈轻微定向分布,晶粒边界界限分明,颗粒间隙较大,属于显晶质集合体。所以石英岩玉自然断面肉眼可见颗粒感,参差断口,断口处为油脂光泽。

石英岩,等粒结构,自然断面颗粒感明显

(2)玉髓

玉髓受裂隙构造控制明显,产出环境单一,结晶颗粒细小,肉眼几乎不可见颗粒感,是超显微隐晶质集合体。所以玉髓自然断面颗粒感不明显,为瓷状断口,颜色均匀,质地细腻。

玉髓、细粒结构,自然断面颗粒感不明显,质地细腻

(3)玛瑙

玛瑙是二氧化硅的隐晶质集合体,自然断面为光滑面,完全无颗粒感质、质地细腻、胶质感强,可见同心圆纹层的贝壳状断口。

玛瑙自然断面表面光滑,无颗粒感,显贝壳状断口

可见,石英岩体现的是显晶质结构,石英晶体颗粒大,结构粗;玉髓为微晶质结构,结晶细粒;玛瑙为放射状结构,结晶细密,表面看不见颗粒感,为隐晶质结构。

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的特征(a.石英岩,等粒结构,颗粒较大;b.玉髓,细粒结构;c.玛瑙,纤维放射状结构)

4.结论

综上所述,石英岩玉多呈块状、厚板块状等产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或脉状构造等,具明显的层理,肉眼观察自然断面多为参差状断口,可分辨出矿物颗粒;玉髓多呈脉状、板块状、似层状或凸镜状等产出,块状、板片状等构造,肉眼观察自然断面多为瓷状断口,不能分辨出矿物颗粒;玛瑙多呈近球形、扁球形及不规则块状产出,对称带状、晶洞等构造,典型的纹层结构,肉眼观察自然断面无颗粒感,断面较平整光滑,胶质感强。二氧化硅质玉石典型代表的宏观特征总结。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珠宝玉石国家标准》,将主要矿物为石英的隐晶质集合体,称之为“玉髓”,并将玛瑙归为玉髓大类,由此就会产生混淆,将玛瑙和细粒石英岩当作玉髓。但是,根据上述特征,三者产出状态、结构构造和商业价值有明显差异,所以建议将玛瑙和玉髓分开,这样更有利于市场发展和消费者鉴别。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四孔灯检查记录方法本文介绍了裂隙灯显微镜的构造,包括裂隙灯系统和显微镜系统。阐述其原理是利用集中光线产生Tyndall现象。还说明了检查前的准备、操作要点,以及在验光、虹膜、晶状体检查中的应用,介绍了不同照明法的使用及作用。 各种裂隙灯显微的构造虽不完全相同,但主要构造可分为裂隙灯系统和显微镜系统两部分。 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6:4;8;8ftvkimg8igvcomu86349>85:<
1.XX煤矿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方案20220317002748.docx矿井涌水以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形成矿井充水,因含水层的补给条件差、富水性弱,经井上下观测结果分析,雨季降水对工作面的影响不大。根据采区实际情况,预计工作面涌水量为0.02-0.05m3/h,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18?24m3/h左右。 1.6影响仪表返回的其他因素 本工作面影响回釆的其他因素有瓦斯,瓦斯绝对涌出量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3@475472598232654960ujzn
2.庐枞盆地北部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庐枞盆地北部基底隆起带及周边分布了数个大中型矿床,虽然盆地基底隆起主要形成于印支期,而盆地内多为燕山期成矿,但盆地褶皱基底的形成和演化为后期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后期叠加褶皱及岩浆热液沿裂隙通道上升所形成的构造作用,共同影响着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2.2. 基底断裂 庐枞火山岩盆地的基底断裂大致可分为四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78876
3.龙江水保护立法领先全国独特地质构造少污染决定好水品质张烽龙说,地下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建筑师”和“雕塑家”,当它们在石灰岩层的裂缝中长年累月地不断流动、侵蚀时,就能塑造出一座座奇形怪状、婀娜多姿的岩熔洞穴。地下水在断裂构造裂隙循环过程中,不断与围岩发生溶解、熔滤等作用,使水中的微量元素增加,从而形成了饮用天然矿泉水。jvzquC41jgomqwllkcth0mgy0et0u‚xvgo532:81285268576:932:6a234tj}rn
4.中国古代壁画“现状模写”研究与实践如龙门石窟石灰岩遭受地表抬升构造运动,山体经历了比较剧烈的岩体破碎,卸荷裂隙增强而引发了岩层渗水频繁等地质作用,影响了壁画的“现状”形态。敦煌莫高窟因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构造裂隙自出现至今一直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对莫高窟进行勘探和加固,沙砾岩体的风化也是支持体脆弱的重大隐患。jvzquC41yy}/e|xp0et0ftizr5nz‚o1ozk497523532;82:1z32;82:3>`7?<;:;;/uqyon
5.双柳煤矿年度防治水计划措施工作计划文档应用矿井底板充水水源主要来自中奥陶统岩溶裂隙地下水,其中以上马家沟组富水性最强,峰峰组次之。下组煤底板下距奥灰岩顶面50m左右,其间有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及铁矿层相隔,隔水层厚度40m左右。奥灰峰峰组岩溶水压一般不会破坏厚度达30m左右的本溪组隔水岩体。但是在构造裂隙沟通的情况下,水压会jvzquC41yy}/otfs0qxh1qyon1813;43218:1:;346>/uqyon
6.贵阳市某道路高填方边坡抗滑桩板墙支护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2、地质构造 场区位于贵阳中曹向斜北东翼,地质构造较复杂。下伏基岩为石碳系碳酸盐岩系;场区地层产状为:170°~190°,倾角10°~20°,受向斜构造及断层影响,岩体微裂隙发育,泥质、方解石脉、晶体充填,局部岩体较破碎。 3、地层岩性 该路段第四系覆盖层为含碎石的残坡积土和填土,下伏基岩为石碳系摆佐组(C1bjvzquC41yy}/{jsvwenjpj3eqo5qgxung1jfvjnn19>11;=4:84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