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灾害防治人员必备:滑坡的分析与防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山体滑坡事故让人触目惊心,人们在关心山体滑坡可能造成的伤亡和损失的同时,可能更多的关注是为什么会发生多次山体滑坡?是天灾还是人祸?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故再发生呢?

小桔整理了部分有关滑坡的资料,目的是向从事滑坡灾害防治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借鉴;同时希望能引起各位地学专家的关注与探讨,共同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滑坡灾害概论

第一节   地质灾害与斜坡灾害

一、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质体在众多因素作用下变形、破坏、运动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危害和生命财产损失的地质现象。如深层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震、火山喷发、地裂缝、由斜坡块体运动形成的山崩(崩塌)、滑坡、错落、倾倒、坍塌和岩体深层蠕变;由地表水作用形成的泥石流、碎屑流、水土流失;由地下水作用引起的岩溶塌陷、地面沉降、湿陷、涌水突泥等;由表生地质作用引起的沙漠化、盐渍化、风化剥落、膨胀、收缩等等。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斜坡块体运动的各种类型。

二、斜坡灾害

关于斜坡的变形和运动类型,美国人伐纳斯(Varnes)1978年曾提出崩塌、倾倒、滑坡、侧向扩展、流动等类型,如表1-1。我国早期也把他们统称为“塌方”、“塌方滑坡”、“塌方流泥”,铁路和公路部门称其为:“路基病害”。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把他们从变形机制和防治上加以区分。我们按照变形的深度(规模)、运动特征和物质类别将其分为坡面变形,边坡变形和坡体变形三类,如表1-2。

图1-1   斜坡块体运动主要类型示意图a.山崩(崩塌);b.滑坡;c.错落;d.倾倒;e.坍塌;f.岩体深层蠕变

表1-2  斜坡变形的分类

表1-3    世界重大滑坡灾害实例

一 、滑坡的定义

斜坡上的部分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面或带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

二 、滑坡的要素和术语

表1-6    滑坡综合分类表

第三节    滑坡的类型和特征

一、滑坡的类型

表1-5    滑坡单一指标分类

表1-6    滑坡综合分类表

二、滑坡的特征

(一)平面特征

图1-5      滑坡的平面形态

1.簸箕形;2.舌形;3.椭圆形;4.长椅形;5.倒梨形;6.牛角形;7.平行四边形;8.菱形;9.树叶形;10.叠瓦形;11.复合形

(二)   纵断面特征

图1-6   典型滑坡纵断面示意图

a.圆弧形;b.平面形;c.折线形;e.软岩挤出形

图1-7    复合形纵断面形态

滑坡后部和前部形态特征

图1-8    滑坡后部的陷落洼地a.裂缝密集带;b.陷落洼地;c.后缘拉裂槽

图1-9    滑坡前部特征a.帚状剪出口;b.鼓丘和鼓胀裂缝;c.滑坡摺曲

图1-10    滑坡的横断面特征

第四节   滑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一、地形地质条件

(一)地形条件

(二)地质条件

地层、岩性

坡体结构和滑带地层

地质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

表1-7  我国易滑坡地层汇总表

表1-8   坡体结构类型与滑坡的破坏模式

图1-11   坡体结构与滑坡的破坏模式

a.粘性土弧形旋转滑动;b.黄土弧形旋转滑动;c.填土弧形滑动;d.土层顺层滑动;e.半成岩地层顺层滑动;f.岩层顺层—切层滑动;g.软岩挤出型(错落型)滑动;h.挤出型平移滑动;I.堆积层顺层滑动;j.岩层顺层平面型滑动;k.岩层顺曲面滑动;l.陡倾岩层顺层—切层滑动;m.反倾岩层切层滑动;n.反倾岩层倾倒——切层滑动;o.破碎岩层旋转滑动;p.破碎岩层顺构造面滑动;q.块状岩体顺构造面(似层面)滑动;r.构造核沿构造破碎带滑动

二、滑坡的作用因素

滑坡是具有滑动条件的斜坡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但对某一特定滑坡总有一或两个因素对滑坡的发生起控制作用,我们称它为主控因子,在滑坡防治中应着力找出主控因子及其作用的机制和变化幅度,并采取主要工程措施消除或控制其作用以稳定滑坡,对其他因素则采取一般性措施达到综合性治理的目的,如地下水作用引起者以地下截排水工程为主,因削弱坡体支撑力引起者则以恢复和加强支挡工程为主。

作用于滑坡的因素概括如表1-10,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分为长期作用因素、短期作用因素和周期性作用因素,但就其对形成滑坡的作用来说,一是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河流冲刷、开挖坡脚、坡上加载等改变坡形的因素;二是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水库水位升降 、灌溉水和生产生活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三是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总之,其作用既有力学作用,还有物理化学作用,还有作用的时间过程,进行综合动态分析是必要的。

第五节   滑坡防治的研究内容

一、滑坡基本性质研究

二、滑坡防治技术研究

滑坡机理

第一节   滑坡的平面应力场

图2-1    滑坡平面应力场

断面应立场

图2-2三段式滑动模式及其应力场1.牵引段;2.主滑段;3.抗滑段

第二节    滑坡的发育过程和阶段

一、土体的蠕变特性

图2-3

二 、 滑坡的发育阶段

局部失稳的蠕动挤压阶段(K>1)

整体失稳的匀速滑动阶段(K=1)

急剧滑动至破坏阶段(K<>

滑后固结压密阶段(K>1)

图2-4   滑坡发育过程示意图

第三节   滑带土的变形破坏规律

一、影响土体抗剪强度的因素

二、滑带土的应力应变特性

图2-5

结论:

粘性滑带土的残余强度随土中粘粒含量增大而减小;

残余强度与土的原始受力状态及原始密度无关;故可用重塑土求其残余强度;

国内外测定残余强度的差别;

不同仪器和方法所测残余强度的差别;

粗颗粒含量对残余强度的影响。

第四节  滑坡的发生机理

一、基本理论

1.滑带土孔隙水压力变化;   2.斜坡应力状态改变   3.渐进破坏   4.残余强度     5.震动液化

二、从地质条件上分析

1.类均质土的旋转滑动   2.顺层滑动   3.切层滑动   4.顺层—切层滑动   5.软岩挤出性滑动

三、从主要作用因素上分析

1.暴雨引起的滑动   2.震动引起的滑动   3.水库水位升降引起的滑动   4.采空塌陷引起的滑动   5.灌溉引起的滑动   6.开挖坡脚引起的滑动   7.堆截引起的滑动

第五节   滑坡的运动特征

一、滑动的类型

1. 缓慢蠕动型2. 匀速滑动型3. 间歇性滑动型4. 高速滑动型

图2-6   滑动类型示意图

1-缓慢蠕动类型;   2-匀速滑动类型;   3-间歇性滑动;     4-高速滑动类型

二、高速滑坡的形成条件

1. 具有相当大的高差(>100m)2. 具有相当大的体积(>100万m3)3. 具有较陡的滑面坡度(>200)4. 具有较大的峰残强度差(比值大于2)5. 具有较高的滑坡剪出口6. 滑坡前方有开阔地形

滑坡的防治技术

第一节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规划

一、滑坡的防治原则

(一)正确认识滑坡的原则(二)预防为主的原则(三)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四)全面规划分期治理的原则(五)综合治理的原则(六)治早治小的原则(七)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八)科学施工的原则(九)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原则(十)加强防滑工程维修保养的原则

二、滑坡的防治规划

(一)勘察阶段(二)设计阶段(三)施工阶段(四)运营阶段

第二节   滑坡的预防

一、避开已存在的新老滑坡

二、防止古老滑坡复活

1.不在滑坡上方作填方加载,不在其抗滑段作挖方削弱支撑力2.不在滑坡体上设易渗水建筑物3.严格管理生产生活用水不使其渗入滑体4.设置必要的防滑措施5.有条件时改水田为旱田

三、防止已变形滑坡大滑动造成灾害

1.停止施工,加强监测,防止灾害2.加强地表排水,夯填地表裂缝3.上部减重,前缘反压和排地下水常是有效措施

四、防止易滑坡地段发生滑坡

1.高边坡地质资料的勘察分析;

(1)地层岩性,坡体结构; (2)易滑坡地层及其分布位置和性状; (3)地下水分布及出露位置。

2.可能发生的变形类型和规律分析;

3.合理的坡形、坡率、坡高及加固措施设计;

4.科学的施工方法和顺序。

第三节  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

表3-1  美国的滑坡防治工程分类

图3-1    日本滑坡学会的滑坡防治工程分类

表3-2  国际岩土学会滑坡治理措施简表

表3-3  我国滑坡防治措施简表

图3-2   地面排水沟布置示意图

图3-7    洞—孔联合排水示意图

抗滑挡土墙与一般挡土墙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不是承受一般土压力,而是滑坡推力,后者比前者大得多。(2)胸坡缓、重心低,胸坡1∶0.4~1 ∶1。(3)基础埋深大,基岩中0.5~1.0m,土层中1.5~2.0m或更大,必须置于滑面以下稳定地层。(4)尽量利用墙背填土重量。(5)墙后纵向盲沟要求高。(6)墙体稳定性检算中除抗滑、抗倾覆和截面强度检算外,还应检算从墙底滑动和从墙顶滑出的可能以决定墙的埋深和墙高。(7)推力作用点位置一般不在三分之一墙高,而在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二墙高处。(8)施工必须分段跳槽开挖,从两侧向中部推进,避免因挖基造成滑坡滑动。

第四节   滑坡推力计算

滑坡推力计算是防滑工程设计所必须的工作内容,初涉滑坡防治工作的技术人员往往觉得难以把握。

滑坡推力计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滑坡推力的计算范围;

计算公式的选择;

滑带各段强度指标(c、φ)值的选取;

附加力的考虑与确定;

安全系数的确定;

计算推力的校核。

一、滑坡推力计算范围的确定

1、首先从地质分析上划分各滑动条块,各条分别计算。2、同一条滑坡是否分级及前后级之间的关系。一般只计算到贯通裂缝的一级,若前面稳定后面自然会稳定。3、多层滑面应分层计算其滑坡推力。

二、计算公式的选择

计算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滑面情况选择,一般多用分块推力传递系数法。

第i块的剩余下滑力为:Ei = KWisinαi - Wi cosαitgφi – CiLi+Ei-1Φi式中:K  —安全系数,一般取K=1.10~1.25;      Wi  —第i块滑体的重量,KN;      αi —第i块滑体滑面倾角,度;      Ci   —第i块滑体滑带土的黏聚力,Kpa;      φi —第i块滑体滑带土的内摩擦角,度;      Li  —第i块滑体滑面的长度,m;      Ei-1 —第I-1块滑体滑面传给第i块滑体的剩余下滑力;      Φi  —传递系数。    Φi = cos(αi –αi-1 )– sin(αi –αi-1 )tgφi

三、滑带各段抗剪强度指标( c、φ)值的选取

1、由于地质条件和土性的差别很大,不同滑坡c、φ值差别较大。取样试验因取样代表性、试验方法等问题导致数值分散,故至今国内外均是参考试验值并结合经验值,用反算法求主滑段c、φ值。    2、试验法。既要做原状土的,更要做重塑滑带的不同含水量下的(天然、塑限、软塑状态)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

3、经验数据对比是指同类地质条件下同类型滑坡滑带土指标的类比。牵引段和抗滑段岩性变化和c、φ值变化小,可据经验选取。     4、反算法,主要是反算主滑段c、φ值。

(1)首先判定滑坡当前的稳定度,如1.0、0.98、1.02等;   (2)一个平衡断面方程求一个指标,两个平衡断面方程联立求c、φ两个值,也可用图解法求。   (3)有条件恢复滑前极限平衡状态时,用极限平衡断面反求;若无法恢复原断面时(如古老滑坡),只能以现有稳定断面反求。

四、附加力的考虑

1、地震力的考虑(7度以上地震区考虑);    2、静、动水压力的考虑;    3、滑体浸入水下浮力的考虑;    4、其它附加力的考虑。

五、安全系数的确定

1、对滑坡性质等了解的程度,清楚者取小、不清楚者取大;    2、保护对象的重要性,重要者取大值;    3、滑坡的危害性,危害大者取大值;    4、临时工程取大值,永久工程取大植。

六、计算推力的校核

1、从当地已被破坏建筑物的强度确定其下限值;    2、从当地滑坡剪出口和抗滑段滑体厚度界定滑坡推力下限值(如被动土压力);    3、从类似滑坡性质和规模比拟滑坡推力值。

THE END
0.什么是崩塌和滑坡?如何防治?滑坡和崩塌怎么区别?滑坡与崩塌有何区别? 1. 崩塌与滑坡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崩塌后的物质常常堆积在山坡底部,形成一个结构混乱、无明显层次的锥形体。相比之下,滑坡体堆积物通常保持较好的整体形态,体现出滚出时的层次和结构特征。在滑坡体中,岩体或土体的层位和年代关系变化不大,保持原有的规律性分布。2. 崩塌体完全与母体(山体)jvzquC41yy}/eqzcpi3gcw3eqo5og€x1eco.cnimcckfy7mvo
1.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区别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区别 什么是滑坡、崩塌? 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整体较好,有一定的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没有滑动面,堆积物结构凌乱,多为锥形。 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以水平运动为主,崩塌的破坏作用是急剧、短暂、强烈的。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jvzquC41yy}/dnnyy0ipo8hou1ipp}jpv1837A<645<
2.什么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崩塌:是高陡的斜坡(一般>50°)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产生以竖向运动为主的崩落、滑动、 并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以水平剪切云佛那个为主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中,由暴雨等水源激发,形成的一种携带大量泥沙等固体物质的一种特殊洪流。(是含水的哦) jvzquC41o0iiwjsi/hgo0lto1pkxu8yr9fvtu|80jvsm
3.防汛安全知识(精选5篇)(2)、当发现有滑坡或崩塌的前兆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同时通知其他受威胁的群众,做好撤离准备。 (3)、当你正处在滑坡体上,感到地面变动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向两侧稳定地区逃离。千万不要向滑坡体上、下方逃跑。 (4)、当你处在滑坡体中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不要和房屋、围墙jvzquC41yy}/3vnujw4dqv4jcq}fp8>;24:/j}rn
4.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在崩塌调查识别中的应用——以奉节县李子崖危岩近些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及欧空局等机构开展了通过LiDAR进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识别研究 [3],通过LiDAR数据生成的DEM数据结合灾害的地面数字特征,实现灾害区域的识别。并在之后陆续有研究LiDAR数据下的不同DEM数据分辨率对于识别效果的影响 [4],以及通过不同地形因子(坡度、坡向、曲率和粗糙度等)实现滑坡崩塌区域的识别 [5]jvzquC41yy}/jjsurwh/q{l1lq{spjq1RcvftRshqtsbvrtp0cyqzHucrgxJFF88:48
5.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doc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级 别滑 坡(104 崩 塌(104 泥石流(104 巨型≥1000 ≥100 ≥50 大型 100~1000 10~100 20~50 中型 10~100 1~10 2~20 小型<10 <1 <2 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死亡人数(人)受威胁人数(人)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潜在经济损失(万元)小型<3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4@4835:12:7432633:50ujzn
6.崩塌和滑坡的形成机理及成灾模式导语:崩塌和滑坡的形成机理及成灾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乡宁县崩塌和滑坡的形成机理及成灾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滑坡灾害成灾模式为滑坡发生后,滑坡物质运动对承灾体造成毁伤或毁坏的形式。乡宁县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模式主要jvzquC41yy}/i€~qq0ipo8ftvkimg8<7:5:60qyon
7.西藏易贡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地貌与运动学特征【摘要】: 2000年4月9日19时59分18.2秒,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境内易贡乡发生了特大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上它发生在印度板块阿萨姆楔入角复合地带的西侧,也是高原腹地向东侧山地下降的过渡带,重力作用明显。根据便携式GPS定位仪实地测定和滑坡前后的卫星影像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NY7223672:=0jvs
8.山崩地裂:认识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ISBN:9787110076248 出版年:2012 作者:张春山 学科:地球科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兰州文献中心研究生信息室在架上57.1577/549KB 4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55Ah652hdd:h;7dh6gA=df:j2f;f588l
9.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综述质!力!学!学!报 "375 计% 发现地震引起的崩塌, 滑坡多在"度及以上烈度区% !度及以上的震区内滑坡与崩塌的 数量显著增大% $度以上发生的可能性急剧增大% 而其中规模特大, 破坏特重的滑坡都发生 在%度及%度以上的地区) 辛鸿博等*7"+ 通过对典型强震活动中"度及以上烈度区内的边坡崩滑面积进行统计计算jvzquC41gpmjpn3uekiikwf0eqs0fxn1rfl05LI2;5617
10.中国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在线地图中国崩塌(危岩)、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在线地图来源于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图集》,是2004年2月1日由广东科技 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 研究组,本地图的比例尺为1:15000000。 灾害分区 Ⅰ东北低山丘陵泥石流、滑坡轻度——中度灾害区 jvzquC41yy}/q|lgq0io1vfr1o91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