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团队为现代板块构造启动时间研究提供关键岩石学证据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球大地构造中心主任蒂姆·科斯基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综合类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新太古代榴辉岩相洋壳指示现代板块构造》。该文报道了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遵化构造带内最新识别出的新太古代末期(约25 亿年前)形成的榴辉岩相的残留洋壳,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造山带型榴辉岩相洋壳残余,为现代板块构造至少启动于新太古代(25亿年前)提供了关键岩石学证据。

对形成宜居地球有重大贡献的板块构造过程,究竟在地球上运行了多久,科学界一直争议不断,答案从数亿年到数十亿年不等,有学者认为随着地幔的不断冷却,板块厚度及强度发生改变,板块构造样式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从早期板块构造转变为现代板块构造。尤其是,一直以来缺乏太古宙(25亿年前)早期地球上现代板块构造活动的确凿判别性证据。

上营太古代榴辉岩野外照片和岩石样品抛光切面(暗红色为石榴石,灰绿色为单斜辉石),野外照片显示榴辉岩层被围岩辉长岩包裹。

蒂姆·科斯基教授带领团队通过详细野外填图、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综合研究,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25-25.2亿年前)中部造山带内遵化—上营蛇绿混杂岩中识别出榴辉岩相洋壳残余,为地球在太古宙就已存在现代板块构造提供了关键岩石学证据。该洋壳残余主要以基性—超基性岩石团块的形式分布于高度变形的混杂岩中,呈现出典型“基质夹岩块”的野外特征,与现代板块构造体系俯冲带内的混杂岩特征完全一致。

其中,变辉长岩团块及其包裹的石榴单斜辉石岩具有正常大洋中脊玄武岩(N-MORB)地球化学特征,为洋壳辉长岩变质而来,辉长岩的年龄经年代学测试确定为25.3—25.2亿年之前形成。石榴单斜辉石岩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792–890°C/1.98–2.45 GPa,达到榴辉岩相变质级别。年代学数据表明,该期变质作用主要发生于24.7亿年之前。该论文认为:遵化—上营蛇绿混杂岩中的石榴单斜辉石岩和变辉长岩团块,代表了俯冲的太古宙残留洋壳。该洋壳曾至少俯冲至65—70 千米深度,发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随后洋壳断离并在俯冲隧道中发生差异性折返,构成蛇绿混杂岩。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地学院博士研究生宁文彬,共同通讯作者为地学院和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蒂姆·科斯基教授和王璐研究员,合作作者为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波副研究员。

THE END
0.油气勘探论文范文通过进一步落实构造,确定齐4井区大凌河油层为被南北2条断层夹持、北高南低的近单斜构造,是具有边底水的构造-岩性油藏,主要有大Ⅱ1、大Ⅱ2两套油水系统,油水界面分别为-2030m和-2120m,新增含油面积1.0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9×104t。 (三)高地层水矿化度 jvzquC41yy}/jjtskmgo0lto1jgpyns1437:27mvon
1.稀土元素范文该玄武质岩石主要有两种玄武岩:一种为紫红色块状玄武岩,呈紫红色块状构造,偶见小枕状构造;另一种为深灰色枕状玄武岩,岩石呈深灰色枕状构造,枕状构造十分发育,大多呈椭球状,直径一般为30~50 cm,也可见直径约1 m的球枕(图4),球枕之间有3~5 cm的冷凝边。枕状玄武岩具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和少量单斜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3674ivvq
2.矿床技术手册类型与网度 探采对比 勘查类型确定依据 类型 工程间距 1.南芬铁矿沉积变质型亿吨ω(TFe):% 主矿层(第三层矿):长度2900 m厚度6 m~157 m,(平均 m)垂深>1 145 m 厚大、稳定、规则的层状矿体(由地表至-200 m,高差大于500 m,厚度变化为:92 m~88 m~94 m间) 呈单斜构造,沿走向、倾向均呈舒缓jvzquC41fqi/okfnkd4dqv4xkg}08n;64h638m;e94;85?68ee9d3Bg:2c;10qyon
3.地球化学第五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3.ppt原始地幔, primitive mantle 演示如何获得REE图 作业:作稀土配分图,以Sun MacDonough, 1989 球粒陨石为标准化数据 单位:ppm X-1 X-2 X-3 X-4 X-5 X-6 X-7 演示如何获得REE图 上次课我们讲了: (1)REE的分组 (2)REE分配系数的一些规律 一些特殊的副矿物: 褐帘石 如锆石,石榴子石 磷灰石,单斜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41644:49359129666265398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