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习)数据链路层herry的博客

数据链路层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底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数据链路层的简单模型:主机 H1 向 H2 发送数据

本章介绍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都不是可靠传输的协议。

链路 (link) :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物理线路(有线或无线),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链路只是一条路径的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 (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帧: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封装成帧 : 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MTU(最大传输单元):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1500字节)

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 ASCII 码组成的文本文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控制字符 SOH (Start Of Header) 放在一帧的最前面,表示帧的首部开始。另一个控制字符EOT (End Of Transmission) 表示帧的结束。(SOH、EOT只是控制字符的名称,它们的十六进制编码时01、04)

比特差错:比特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差错:1可能变为0,0可能变为1。

误码率 BER (Bit Error Rate):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关系)

循环冗余检验 CRC

原理: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 k 个比特;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 M ,我们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 n 位冗余码,构成一个帧发送出去,一共(k+n)位;得到的 (k + n) 位的数除以事先选定好的长度为 (n + 1) 位的除数 P,得出商是 Q 而余数是 R,余数 R 比除数 P 少 1 位,即 R 是 n 位;将余数 R 作为冗余码拼接在数据 M 后面发送出去。

例: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 M = 101001,即 k = 6,假定除数P = 1101,即 n = 3。

模2除法:被除数与除数进行异或运算,相同为0,不同为1

可得出 Q = 110100        R = 001

将R作为冗余码拼接在数据M的后面发送出去,因此加上FCS后发送的帧是101001001,即M+R

由题意可得M = 101110        P = 1001        n = 3

可得出 Q = 101011        R = 011 (R为n位,若不够,在前面补0)

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经过CRC检验后:

用多项式表示循环冗余检验过程

P(X)称为生成多项式

局域网的特点: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有限

局域网的优点:

媒体共享技术: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人们常把802.3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严格来说,“以太网”是符合DIX Ethernet V2标准的局域网。

逻辑链路控制LLC:看不见下面的局域网(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

媒体接入控制MAC:存放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

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适配器。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 (adapter) 或网络接口卡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适配器的功能:

CSMA/CD 含义: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 碰撞检测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碰撞检测: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CSMA/CD重要特性: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最先发送数据帧的站,在发送数据帧后至多经过时间 2t (两倍的端到端往返时延)就可知道发送的数据帧是否遭受了碰撞;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2t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集线器的特点:

集线器是使用电子器件来模拟实际电缆线的工作,因此整个系统仍然像一个传统的以太网那样运行。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仍是一个总线网,各工作站使用的还是 CSMA/CD 协议,并共享逻辑上的总线。

集线器很像一个多接口的转发器,工作在物理层。

集线器采用了专门的芯片,进行自适应串音回波抵消,减少了近端串音。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48位=6字节

IEEE规定地址字段的第一字节的最低位为 I/G 位, 表示Individual / Group。当 I/G位=0 时,地址字段表示一个单站地址;当 I/G位=1 时,表示组地址,用来进行多播。此时,IEEE 只分配地址字段前三个字节中的23位。第一字节的最低第 2 位规定为 G/L 位,表示Global / Local。当 G/L位=0 时,是全球管理(保证在全球没有相同的地址),厂商向IEEE购买的 OUI 都属于全球管理;当 G/L位=1 时, 是本地管理,这时用户可任意分配网络上的地址。

所有 48 位都为 1 时(即全1),为广播地址

适配器的过滤功能:当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MAC帧,就先用硬件检查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发往本站的帧包括:

所有的适配器都至少能够识别单播帧和广播帧,有的适配器可用编程方法识别多播地址。

只有目的地址才能使用广播地址和多播地址。

可使用光纤、集线器进行扩展

早期使用网桥,现在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交换式集线器常称为以太网交换机 (switch) 或第二层交换机 (L2 switch),强调这种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划分冲突域,路由器划分广播域和冲突域!!!

例: 求下图有多少个BD和CD

交换机的转发方式:

例: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 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 Mbit/s以太网集线器; (2)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 Mbi/s以太网集线器; (3) 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 Mbit's以太网交换机。

解:(1)10个站共享10Mbit/s,一个站分得10Mbit/s / 10 = 1Mbit/s

(2)10个站共享100Mbit/s,一个站分得100Mbit/s / 10 = 10Mbit/s

(3)每一个站独占10Mbit/s

以太网交换机运行自学习算法自动维护交换表,开始时,以太网交换机里面的交换表是空的。

例:假设以太网交换机有4个端口,各连接一台计算机,其MAC地址分别为A,B,C,D。端口1连接着A,2连接着B,3连接着C,4连接着D。

开始时,交换表为空。

(1)假定A先向B发送一帧,从端口1进入到交换机。交换机收到帧后,先查找交换表。现在表中没有B 的地址。于是,交换机把此帧的源地址A 和端口1写入交换表中,并向除端口1以外的所有端口广播这个帧。广播发送可以保证让 B收到这个帧,而C和D在收到帧后,因目的地址不匹配将丢弃此帧。

(2)由于在交换表中写入了项目(A, 1),因此以后不管从哪个端口收到帧,只要其目的地址是 A,就把收到的帧从端口1转发出去送交A。这样做的依据是:既然A发送的帧是从端  口1进入交换机的,那么从端口1转发出的帧肯定到达 A。接下来假定B通过端口3向A发送一帧。交换机查找交换表,发现交换表中的 MAC地址有A,表明凡是发给A的帧(即目的地址为A的帧)都应从端口1转发。显然,现在应直接把收到的帧从端口1转发给A,而没有必要再广播收到的帧。交换表这时用源地址 B写入一个项目(B,3),表明今后如有发送给B的帧,应从端口3转发。

以此类推......

例:如下图所示,以太网交换机有6个端口,分别接到5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

在下表“动作”一栏中,表示先后发送了4个帧。假定开始时,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表为空。

定义: 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而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每一个VLAN的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明发送这个帧的计算机属于哪一个VLAN。

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4字节的标识符,称为 VLAN 标记 (tag),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计算机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插入 VLAN 标记得出的帧称为 802.1Q 帧 或 带标记的以太网帧。

速率达到或超过 100 Mbit/s 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100 :带宽

BASE:基带传输

T :双绞线

吉比特以太网的标准IEEE 802.3z的特点:

1000BASE-T 使用铜缆,4对UTP5类线,网段最大长度为100m。

THE END
0.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三):网络互联设备应用层对应设备数据在网络中是以“包”的形式传递的,但不同网络的“包”,其格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在不同的网络间传送数据,由于包格式不同,导致数据无法传送,于是网络间连接设备就充当“翻译”的角色,将一种网络中的“信息包”转换成另一种网络的“信息包”。 一、物理层的设备 jvzquC41dnuh0lxfp0tfv8|f{y~xzui1ctzjeuj1fgzbkux134;37:=36
1.100个网络基础知识普及,看完成半个网络高手1)什么是链接? 链接是指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它包括用于一个设备能够与另一个设备通信的电缆类型和协议。 2)OSI 参考模型的层次是什么?(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有7 个 OSI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jvzquC41kplp0~xvd0kew7hp1KZy{8ph||~05B=6ef<5e=i663?2;98;g6?1:mjh7d660qyo
2.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为了解决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的互联问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注意不要与OSI搞混)于1981年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jvzq<84zzj4ycrz0gf{/ew4kphu03=5741795B>20jzn
3.计算机网络Ch1.计网体系结构(一)网络层 路由器 子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网桥 网 物理层 集线器,中继器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 以及软件的集合) 通信子网:(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置 准备,由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1按分布范围划分: 2.2按用户分: 2.3按交换技术划分: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jvzquC41yy}/v~qkpi~vg‚zcp0io1}q|z1ptr869794ivvq
4.层对应的设备及功能(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OSI模型的七层协议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物理层涉及比特流的传输,数据链路层处理帧的传输,网络层负责IP寻址和路由,传输层处理端到端的连接(如TCP/UDP),会话层管理会话,表示层处理数据编码,应用层支持各种网络应用(如FTP,SMTP,HTTP)。此外,还介绍了各层的关键设备jvzquC41dnuh0lxfp0tfv8uoejvv8ftvkimg8igvcomu8653967;:9
5.计网知识总结之中间设备汇总中间设备有哪些转发器 集线器 网桥 交换机 路由器 网关 转发器、集线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和网关都是网络互连的中间设备。 物理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转发器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桥 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叫路由器 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中间设备叫网关 转发器  转发器(Repeater)又被称为中继器或放大器,执行物理层协议,负责物理层的 jvzquC41dnuh0lxfp0tfv8\ykpqz1jwvkerf1mjvckrt1:6:29;68=
6.网络部分的一些简答题kmj2.TCP/IP参考模型,一共几层?分别是多少(低到高)? 五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3.计算机、交换机、网卡、防火墙、路由器分别是几层设备? 应用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传输层、网络层 5 2 1 4 3 4.Mac地址用二进制表示一共多少位?一共分几组? jvzquC41yy}/ewgnqiy/exr1mop21y4357879960jvsm
7.100个网络基础知识普及,看完成半个网络高手有7 个 OSI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3)什么是骨干网? 骨干网络是集中的基础设施,旨在将不同的路由和数据分发到各种网络。它还处理带宽管理和各种通道。 4)什么是 LAN? LAN 是局域网的缩写。它是指计算机与位于小物理位置的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 jvzquC41yy}/cqxvw0kew7hp1yr{z8nphq523::143;70qyo
8.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分成哪两类?分别用在什么场合?数据链路 (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使用适配器——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就构成了数据链路,通过数据链路也称作逻辑链路。 (3)传输单元帧的概念 常常在两个对等jvzquC41dnuh0lxfp0tfv8hwkapppmwc1gsvrhng1jfvjnnu1739<>99:;
9.计算机网络复习03——数据链路层卫星链路通信中,发送窗口长度数据链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逻辑通道,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数据链路。 帧: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封装网络层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概述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其主要作jvzquC41dnuh0lxfp0tfv8|gkzooa=<646=658ftvkimg8igvcomu86483?49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