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零时起,厦门开始试行多乘员客车专用道,选取湖里区嘉禾路石鼓山立交至中埔铁道口段公交专用道,作为多乘员客车专用道。交警部门倡导,市民可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先来get
什么是多乘员客车专用道!
名词解释
多乘员客车专用道也称为HOV(high-occupancy vehicle lane)车道,是指专供乘载至少某一规定乘客数以上(例如:2人及以上、3人及以上等)的载客汽车所行驶的车道。工作日的7:00至9:00、17:00至19:30,多乘员客车专用道只允许公共汽车,校车,核定载客人数5人(含)以上且车上乘员(含驾驶员)2人及以上的载客汽车,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等车辆通行。
权威解读:
厦门具体试行方案!
先来一图get,直观了解——
具体如下——
为什么选取该路段?
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高峰期交通负荷较大。嘉禾路石鼓山立交至中埔铁道口段作为岛内连接厦门大桥的重要衔接道路,工作日高峰期进出岛流量仍然高达4800—5200pcu/h,高峰期路段饱和度基本维持在0.8以上。
2.机动车空驶率较高。前期通过对上述路段的机动车空驶率(通过的机动车中,空驶车辆数占总通过车辆数的比例)调查发现早高峰空驶率近85%、晚高峰空驶率近80%,即断面人员通过率较低,道路资源利用率较低。
3.沿线公交专用道通行状况较好。该路段公交专用道沿线地块开口干扰因素较少,且只有北端一处红绿灯需要排队等候,目前公交专用道通行较为顺畅,尚有道路通行资源可以向其他车型均衡。
多乘员客车专用道适用车型
工作日的7:00至9:00、17:00至19:30,多乘员客车专用道只允许以下车辆通行:
一、公共汽车;
二、校车;
三、核定载客人数5人(含)以上且车上乘员(含驾驶员)2人及以上的载客汽车;
四、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等车辆。
备注:
二、原先运载乘客的巡游出租车、20座(含)以上大型客车允许通行公交专用车道仍不受限制(已经包含在上述第三款中)。
违者将处罚
警方提示
试行多乘员客车专用道的好处
设置多乘员客车专用道,可提高断面乘客的运送量。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在通过车辆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运送的人数更多,通过对乘客人数较多的载客汽车给予道路优先行驶权利, 尽量将路权向多乘员的、高效的交通出行方式倾斜,减少空驶车辆(指车内除驾驶人外无乘客)对道路资源的占用,引导市民共乘出行、绿色出行。
此次试行多乘员客车专用道,既是厦门交警探索缓解当前我市主干道路高峰期拥堵的积极尝试,为今后优化道路资源分配,促进公众出行理念转变和出行结构优化探索方法,积累经验。
福建首条!HOV车道!
事实上
除了厦门的试点
福州不久前已启用了
福建首条HOV车道
10月25日
福州交警在“浦上大桥-浦上大道”
划了一条 黄色的线
标志着 全省第一条多乘员车道启用
一个视频
现场感受——
HOV车道实施后
效果如何呢?
福建首条多乘员车道启用
“浦上大桥-浦上大道”多乘员车道是福建省首条多乘员车道,西起浦上大桥西桥头,东至浦上大道金榕南路口,全程6公里左右。早晚高峰期间只允许核定载客人数为5人及以上且车辆乘员为2人及以上的载客汽车、公交车辆、校车和大型载客汽车通行。
福州交警支队交通勤务大队规划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浦上大桥-浦上大道”早晚高峰时段社会车道拥挤,公交专用道相对空置,具备较好的HOV车道实施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为此,在“浦上大桥-浦上大道”试点设置HOV车道。
▽施划前
△施划后
▽施划前
△施划后
福州多乘员车道的通行规定
(一)多乘员车道于10月25日起实施,双向最外侧机动车道设置为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
(二)工作日每天7时00分至9时00分和17时00分至19时00分,禁止多乘员车辆以外的机动车经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行驶。
(三)使用多乘员车道的车辆必须为车辆乘员是公共车辆、校车、大型载客汽车、核定载客人数为5人及以上且车辆乘员为2人及以上的载客汽车。
对违反规定通行多乘员专用车道的车辆,公安交警部门将通过电子监控抓拍和民警现场执法的方式,依法予以处罚:
1、对于违法跨越虚线进入HOV车道的车辆的,依法处以罚款100元;
2、对于跨越实线进入HOV车道的车辆的,依法处以罚款150元,记3分。
据了解
福州是全省首批、也是第一个
试点HOV车道的城市
第二批试点城市为厦门、泉州
第三批试点城市为
其他有建设公交车专用道的城市
将在2022年3月前开展试点工作
一起期待~
新闻多一点
除了试行HOV车道
厦门近期还有这些
交通新举措
厦门试点安装
人行横道激光安全警示装置
11月11日
厦门交警在
集美区孙坂北二路(仁德里小区段)
集源路(工商银行段)
两处人行横道
试点安装
“人行横道激光安全警示装置”
让过马路
“红灯行”更安全
▲人行横道激光安全警示装置
这个“过街神器”可以提高夜间及恶劣天气条件下,行人通过无信号灯控制人行横道的可视度,保障市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性。
装置亮点
NO1.红光追踪 远距警示
装置启用后,会在行人通过斑马线时投射多条红色光线到过街行人的小腿处,形成区域红色投影,驾驶员在100米外就能清晰观察到过街行人,同时能快速提高注意力,既保障了行人过街安全,也保障了司机的行车安全。
NO2.智能感应 适时运作
设备采用感应器探测,只有在行人、非机动车经过斑马线时才会发光,在没有行人过马路的时候,设备会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停止工作,在无行人非机动车过街时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NO3.精准投射 不扰周边
设备激光最高点距离地面不大于40厘米,经测试,光线最终都会照射在道路路面和路肩上,基本不影响附近的商家和居民。
NO4.倾斜保护 自动关闭
设备配有倾斜保护功能,设备因意外发生倾斜会自动关闭。(温馨提示:请勿直视设备光束)
目前,交警部门结合路段车流量、人流量以及安装条件,选取了集美区孙坂北二路(仁德里小区段)、集源路(工商银行段)两处人行横道对“人行横道激光安全警示装置”进行试点。
接下来
交警部门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反馈
不断优化“过街神器”
在合适的路段上推广安装
“人行横道激光安全警示装置”
厦门这个地铁站
试行24小时开放过街!
12月1日零时起
地铁1号线莲花路口站
3、4号出入口连接站厅通道之间
试行开放24小时行人过街功能
为市民提供便捷通行服务
莲花路口地铁站3号口
莲花路口地铁站4号口
据介绍
今年上半年,市大交通办牵头开展厦门地铁站点开放24小时行人过街功能研究及近期实施站点选址策划。
目前,厦门已经开通运营轨道交通1、2号线和3号线,地铁运营里程达到98公里,车站数为65个。此前,实现24小时行人过街功能的仅有吕厝站一处,现在,又多了莲花路口这一站点。
开放地铁站点24小时行人过街,能够集约利用各项过街设施资源,实现过街设施的有效利用,同时有效提升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改善地面交通秩序,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悉,目前厦门地铁站点绝大多数均采用“单层站厅+一体式非付费区”的形式,这类地铁站点站内连通性好,所有出入口之间都可以连通,在站点的内部条件上具备实现24小时过街的可行性。
导报记者 郑丽金
编辑 陈思亲
海峡导报微信(ID hxdbwx)整合编辑
确诊42例!民航局:暂停!暂停!暂停! 厦门疾控紧急提醒! 紧急!事发厦门筼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