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安全技术措施方式

建立抽放瓦斯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施工队伍,负责瓦斯抽放工程的施工和日常管理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最新煤矿安全技术措施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瓦斯排放管理措施

1、无论何种原因导致主扇、局扇停运,瓦检员必须撤出停风巷道中的全部人员,跟班电工将巷道中全部开关打到零位,切断进入停风巷道全部电源。风机开关由瓦检员将开关手把打到零位并挂上停电牌;停风巷道撤人、停电以后,在开口处设上栅栏、揭示警标,严禁人员进入。

凡停风区瓦斯浓度超过1%并在3%以下均要制定措施进行排放瓦斯。

2、若是主扇、局扇同时停止运转,则必须切断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电源,先启动主扇排放负压巷道瓦斯(停风不超过10min时可直接排放,超过10min后则调节风井绕道风门以控制经过主扇的瓦斯浓度不超0.75%),后启动局扇排放掘进巷道瓦斯。

3、局扇排放原则:排放瓦斯浓度其回风流必须执行停电、撤人及站岗;风机严禁发生循环风;必须执行控制排放,在全风压风流第一交汇点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得大于1.5%;启封巷道由外往里逐段控制排放。

4、排放时停电、撤人及站岗工作由生产矿长派专人负责,且每项工作还必须设负责人;停电、撤人、站岗人员只许在新鲜风流中站岗,站岗地点还须设“排放瓦斯,严禁人员进入”明显标志。

5、排放均采取三通控制排放,排放时三通靠迎头端风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而三通短节风量由大到小;控制迎头方向风量的绳索置于新鲜风流中,排放时三通控制和第一交汇点瓦斯检查由瓦检员执行。

6、有两个及以上的掘进工作面需要排放瓦斯时,从进风巷沿回风流方向依次逐个排放,严禁两个及两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排放瓦斯。

7、排放时,停电、撤人及站岗三项工作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调度室在确认这三项工作完成以后,即通知瓦检员可以排放瓦斯,瓦检员得到通知后,检查风机前后10米范围内瓦斯浓度小于0.5%,且三通靠迎头端扎紧而短节打开时,启动风机、在瓦检员的统一指挥下,施工该巷道的两名工人控制三通,瓦检员检查全风压第一交汇点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排放完以后,瓦检员对巷道瓦斯数据进行检查,并向调度汇报,调度在确认工作面进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0.5%,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时,通知向停电区域恢复送电,并通知拆除站岗,然后恢复生产。

二、瓦斯抽放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安全,正常地进行瓦斯抽放工作,提高瓦斯抽放效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为了组织和安全管理,特编制如下措施:

一、组织管理:

建立抽放瓦斯的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施工队伍,负责瓦斯抽放工程的施工和日常管理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瓦斯泵房的设备和管路系统必须日常每天检查,还应做好记录。

各抽放区主管和分支管路上要安设瓦斯流量,浓度、负压等观测装置,同时还要配备专人定期巡回检测,对管路维护和放水工作,处理管路积水漏气,以保证管路畅通无阻。

抽放泵的司机及值班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使其熟悉瓦斯抽放的有关规定,掌握各种安全,监控仪表和设备的用途及操作程序。

配备工程技术人员和各类业务人员及井下打钻工,管线维护施工员,检测人员。

施工钻场必须按设计图板和说明书,并注明钻孔数目,位置、间距、方位、孔深、封孔长度、封孔材料,注意事项及特殊要求,并严格遵照执行。

钻场投入使用后,巡回检查是钻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巡回检查时必须携带测试仪器,逐个对钻孔、钻场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认真按项填入检查牌和记入测试记录中。

瓦斯巷道日常巡回检查,出现问题立即处理

二、报表管理:

抽放瓦斯报表,钻孔工程 日进度表,钻孔工程量计进度表,钻孔工程月报表,钻孔进尺表,钻孔 记录表,抽放瓦斯报表,通过抽放瓦斯报表及时掌握瓦斯的农度,投放负压,抽放量瓦斯泵有运行参数等。

三、安全技术措施:

瓦斯抽放系统运行前,必须对瓦斯泵及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确认无问题方可正常运行。

瓦斯抽放泵运行前,应在负压侧路的两个低洼点分别安装放小器。

新管路安装使用前必须用压风冲刷,且在抽放管路负压侧安装铁筛网装置过滤。

瓦斯抽放泵必须是专职司机,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并严格操作规程进行交接班制。

加强抽放地点的瓦斯管理、抽放管与连接管,必须使用铁丝扎紧。

抽放泵站方圆20M范围内,不得有明火、易燃、易爆物品,并安装4个干粉灭火器,不少于0.5M3的黄沙,确保泵房的安全正常运转。

三、雨季顶板管理措施

雨季来临,为保证矿井在雨季其间安全生产,特编制以下顶板技术管理措施,望认真贯彻严格执行。

1、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进行操作,控制好装药量、执行好敲帮问顶制度、架棚紧跟施工迎头严禁空顶空帮作业、执行好探放水制度。

2、井下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透水预兆及避灾路线,即:挂红挂汗,煤层有水挤出并有嘶嘶的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并有渗水,出现压力水流,煤层发潮发暗,迎头温度下降、空气变冷有雾气,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沼气等)增加。发现以上征兆时,要立即将全部受水害威胁的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地点。

3、雨季来临之前,要对在用的所有巷道进行一次详细的检查,发现支护不完整的、顶空帮空的要及时处理,加大顶板支护密度。对供电线路、各种开关、排水管路、排水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供电正常、排水可靠。

4、雨季来临之前,要将现用的水仓清理一遍,以保证水仓有足够存水容量。

5、自备电源必须保证完好,确保系统停电时能及时供电,保证通风、排水正常。

6、井口的排水沟要随时清理,保证畅通,确保地面洪水不进入井下。

7、矿成立雨季抢险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负责人、财、物的组织协调工作,安全副矿长任副组长,负责直接领导。安全员和各点班的班长为小组成员。地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抢险物资,由组长控制。

8、其他执行原有关规程措施规定。

四、雨季“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雨季即将来临,为了加强六盘水市米田煤矿矿井水的防治管理工作,根据黔安监管煤矿字[2007]85号《关于加强全省煤矿“雨季三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和市煤通字[2007]23号《关于加强地方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的通知》以及矿安全办公会议的要求,减少和控制煤矿重特大水灾事故的发生,确保雨季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雨季“三防”安全管理技术措施如下:

一、成立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叶学文

成员:叶 勇 周国文 戴正旦 叶学根 李春华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总工室,由总工戴正旦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雨季“三防”管理职责:

矿长对雨季三防期间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组织供给所需的人、财、物;生产矿长、安全矿长负责雨季三防期间各项工作的实施和监督检查,技术员负责编制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后勤负责供应雨季三防期间所用的各种材料。

三、雨季“三防”安全管理措施:

(一)、地面防洪

1、风井防洪沟保持畅通,由风井值班人员负责清理泥沙,保证水流通道通畅,防止洪水进入风井。

2、主斜井进风井口周围必须挖好水沟,保证山上下来的水能顺利排放到工业广场前的排水沟中。

3、井下排水沟必须保持畅通。

4、李春华负责筹备防洪所用的所有物资,确保抗洪抢险救灾物质到位。

5、每天由防洪值班人员收听天气预报及情况,及时向采区负责人通报,并把天气预报内容写在黑板上以便及时掌握天气信息和采取措施。

6、收集调查并核对废弃老窖及老采空区情况,同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明开采范围和积水以及开采年限等情况。

(二)、地面防雷

1、矿井实行双回路供电,地面设置配电房和倒闸装置,确保井下正常供风和供电。

2、两季期间值班室安排专人值班,发现停电立即通知井下人员撤退。

3、一旦出现地面供电系统停电后,立即组织人员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立即启动自备电源,保证供风和排水。

5、井口钢轨设置接地极,接地线必须深埋1.5米以下,井口钢轨采风绝缘道夹板连接,以防雷电被导入井下。

6、地面炸药库必须安装避雷针,避雷针的安装必须符合气象部门的标准。

7、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必须安装井口避雷器。

8、地面主要通风机由于雷电的影响而停止供风时,主扇司机负责立即打开地面防爆门,实行自然通风。

9、井下作业人员,一旦发现停风后,各工作面的负责人必须负责组织该面的作业人员撤到主井进风巷待命或撤出地面。

10、地面防雷工作由叶学根具体负责。

11、电工对供电线路、变压器等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并且每隔半个月巡查一次,巡查内容包含电线杆及基础、接线柱、电缆等情况,如实填写记录。

12、雨季来临之前对井口、瓦斯抽放泵房、监控设备等防雷设备设施全面检查一遍,不合格的立即更换。

(三)、井下防治水

1、雨季来临之前对井下所有水泵(检修水泵、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及排水管路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并进行联合排水。

2、对井下所有巷道的排水沟、水仓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保证雨季期间的水路畅通和水仓的有效容量。

3、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方针和原则。

4、采掘工作面或其他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臭味等突出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五、防治矿井火灾的安全技术措施

1、为防止矿井火灾,根据我矿所采煤层为Ⅲ类不易自然发火煤层,针对我矿的具体情况,特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如下:

2、成立防治矿井火灾领导小组:

组长:叶学文

成员:叶 勇 周国文 戴正旦 叶学根

3、原则上所有煤层应一次性采全高,不实行分层开采,回采时,浮煤必须清扫干净。

4、每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都必须对采空区进行及时封闭。

5、通风方式尽量采用“U”型通风方式,采煤方式采用后退式开采,并且尽量少留煤柱。

6、封闭采空区时,其上下平巷的密闭必须设置夹层密闭,中间充填不小于500mm的水泥浆,按质量标准化要求施工,密闭内必须留观测管和放水管,每星期测定一次密闭内的气体成份、空气温度,若密闭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减少,温度升高,就要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7、布置通风系统要合理,对有火区的地方,要采取“均压”通风,防止火区内复燃。

8、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发现有矿井火灾预兆时,必须立即组织撤出所有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9、现场瓦检员、安全员每必须清楚自然发火预兆,若发现任何有预兆,必须立即汇报调度室,听从指令。

10、井下必须安设消防洒水管路,地面设有不小于200m3的水池,各地点必须按规定设置足够数量的三通和阀门。

11、井下机电硐室和工作面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保证能正常使用。

六、过断层及破碎带安全技术措施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大小不同的断层,在断层附近,煤层变软、倾角变化、淋水增大、顶板比较破碎,在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遇断层时,必须加强断层带的支护密度,将断层带的柱距缩小至500~600mm.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酌情在切顶线一排棵棵打上戗柱或戗棚加强支护,必要时在第二排柱上打戗柱加强支护,戗柱要迎着顶板来压的方向戗(正、反、斜戗均可。

3、必须严格加强断层带及破碎带的顶板插背,顶上小板必须插背完好,顶板破碎时,顶上小板必须插背严实,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严禁顶空。

4、断层及破碎带打眼放炮时只能采用密打眼(眼距为600~700mm),少装药(每个炮眼装1~2个药卷),放小炮(一次最多起爆顶、底各四个装药眼)的方式进行,严禁大面积放炮。

5、断层及破碎带放炮后必须及时挂支护,并视现场情况酌情每棵或隔一打一打上贴帮柱,打上贴帮柱后方可放下一炮。

6、断层带要分在同一组内作业,并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老工人在该段作业,由一名班长亲自指挥并负责该段的安全质量工作,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立即组织处理。

7、若断层带顶板特别破碎,煤壁片帮,应采用大板或方木配合单体支柱一板三柱探至煤壁以加强支护,支柱柱帽尺寸不小于长×宽×高=400mm×120mm×70mm,柱帽中部应毛面,防止支柱脱落,大板或方木只能用来挑顶,严禁用来切顶。

8、断层带卧底时,一次卧底量以300mm为宜,且打柱时柱头应向煤壁倾斜3~5度,打柱时柱头向老塘方向倾斜3~5度,以增加支柱的稳定性。

9、断层带支柱、回柱等必须设专人观山,并保证后路畅通无阻。

10、班末班队长安检员和质量验收员必须严格对断层带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品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整改。

11、走向断层落差大于采高:当工作面遇到这种类型的断层时,可以以断层为界,将工作面分为两段,沿着断层掘中巷,上段工作面的煤由中巷运出,如断层延展不长,也可不掘中巷,而沿走向每隔5米开掘斜眼,经下段工作面运出。

12、倾斜断层落差较大:对这类型断层,应另开切眼,使工作面跳过断层回采。

13、斜交断层落差较大:对于这种类型的断层也要用另掘开切眼跳过断层,由于断层与工作面斜交,断层两侧出现三角煤,为了提高回采率,应予以回采,根据不同情况又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当断层与真倾斜夹25º~45º角时,工作面应按真倾斜沿下走向推进,工作面的缩短部分留作通道,作为通风和安全出口,工作面缩短到10~20米时,即可开始停采。

(2)、当夹角小于25º时,采用夹楔子调面的方法处理,这时工作面的推进保证直线。

14、断层的落差小于煤层厚度: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面一般是平推硬过。

(1)、在允许时,对倾斜断层可以改变工作面的方向,使断层与工作面斜交,或减少工作面每次推进时受断影响的长度,斜交角不能过小。

(2)、受断层影响,在断层的附近,煤层薄,行人难于通过时,要根据顶、底板的强度,断层的情况进行挑顶或卧底,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处理量小,使工作面底板的坡度能平稳的变化。

(3)、为了不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断层附近应超前处理,在处理断层时应打浅眼,少装药,放小炮,在断层附近严禁放大炮。

(4)、在回采工作面邻近断层时,应加强支护质量,加密支柱,缩小柱距、排距,并在断层附近打木垛和用斜撑支好断层面。

(5)、确定合理的放顶步距,一次回清断层外侧的支柱。

15、柱帽应与断层线正交或斜交,不可顺断层使用。

16、断层区域必须保证通道畅通,溜皮,材料避免堆在三、四排上,防止冒顶掩埋材料。

17、过断层期间,每班必须有跟班人员在现场值班,把好现场安全关。

18、在工作面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断层带必须重点交接,不得出现一根不合格支柱。

19、凡工作面断层带附近出现的安全隐患,按照三违处罚规定执行上限处罚。

七、 处理片帮的安全措施

1、正常情况下采面可以不打贴帮柱。若采面遇地质构造、有淋水、易片帮,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酌情隔一打一或每棵打贴帮柱加强支护,必要时用小板背帮。

2、已片帮地段,能支护时必须及时支护,并打上贴帮柱或中柱加强支护,不能支护时采用探板加强支护。

3、打临时支柱、打贴帮柱等必须在有支架掩护的安全地点进行并设有专人观山

八、防止冒顶和处理冒顶的安全措施

1、必须严格加强采面工程质量管理,加强帮、顶插背质量,严防片帮、漏冒顶,顶空处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确实无法接顶的必须停止推进,待呈报安全技术措施处理好后方可推进。

2、采面发生冒顶时,必须待顶板压力稳定后,班队长及时组织人员加固好冒顶区上下的支架,防止冒区继续扩大。

3、对冒顶的处理方法,班长根据现场情况,采取排矸、撞楔、开帮等方式进行均可,严禁冒险蛮干。

4、一般情况下,从下往上逐架进行处理,若出货没困难时,可以上下同时进行处理。

5、待冒区边缘支架加固好后,沿边缘支架往冒区插探板或撞楔,然后在掩体下出货、架设支柱,一般用1.8m长的大板或2.4m长的方木柱打设一板三柱的支架支护冒区,大板或方木必须垂直探至煤壁,所架设的支架必须迎山有劲,支柱必须打在实底上,不得打在浮煤(矸)上,支架架好后必须将顶板插背完好,若出现顶空必须用大料插背接顶,以防掉矸伤人,严禁顶空和空顶作业。

6、架设支架时,后路支架必须完整无缺、牢固可靠,退路必须保持畅通无阻,架设支架时只能逐架进行。

7、处理冒顶时,迎头必须是有经验的老工人作业,以2~3人为宜,并设有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观山。

8、处理冒顶过程中,若顶板二次来压时,班长及安检员必须及时将所有人员撤至冒区往外的安全地点,待压力稳定后方可进入迎头作业。

9、处理冒顶过程中班长要经常巡视冒区附近的支架、顶板活动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组织人员处理并亲自负责指挥,处理后路支架时处理点至冒区迎头严禁有人。

10、班末班长及安检员必须严格对冒区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发现不合格品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整改合格。

九、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安全技术措施

1、工作面回采期间,日常进行顶板观测,摸清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加大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柱的总支撑力。

2、来压前,沿放顶线增设1~2排密集支柱或丛柱,增加支撑力隔离老塘。沿放顶线每隔5~8米增设一个木垛;也可打双排交叉布置的木垛;或增设一梁三柱的戗棚或抬棚增加采面支架的稳定性。

3、初次来压期间,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以便架设特殊支架。周期来压期间则适当缩小控顶距,适当缩小一次放顶距,减轻老顶对采面的影响。

4、采取小进度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保持煤壁完整,使其有良好支撑作用。

5、保证采面内支护的质量符合要求,落煤后及时支护有片帮危险要支设贴帮柱。

6、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设木信号点柱,以便顶板来太时能及时报警。

7、对大面积悬露的坚硬老顶,必须提前采取人工强制放顶,以减轻老顶来压对工作面的压力。

8、采空区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缓冲老顶垮落对工作面支柱的冲击。在大面积顶板压力下,最后回撤某一孤独承压支柱,不能安全回柱时,要停止回柱,在该柱周围补打支柱,再用回柱绞车回柱,回柱时,所有人员均须撤到危险范围以外。

9、加强现场安全管理,顶板管理员,安全员要认真巡视工作面,不得出现泄压支柱和无迎山角度支柱,不得出现缺柱等。支柱柱距、排距必须符合要求。

十、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1、回采工作面由开切眼开始回采前进,随着悬顶面积的增加,直接顶会沿放顶线发生初次大面积垮落。初次放顶后直接顶离层,并沿倾斜方向移动,易造成工作面支柱失稳而成片被推倒。引起工作面大面积冒顶而发生事故。为避免事故发生,在工作面初次放顶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2、初采时不要反推若干排,防止开切眼直接顶离层失稳,最易发生冒顶事故。

3、整个工作面适当加大控顶距离,第一次放顶以回两排柱,放够开切眼,并采取分段自下而上的顺序回柱,每段长度不超过40米。

4、对较硬直接顶,工作沿放顶线打单排密集支柱,密集支柱柱距0.3m,增加工作面支护密度,沿煤壁增设贴帮柱,防煤壁处顶板出现裂隙和下沉台阶,在密集支柱工作面一段支设向老塘倾斜的戗柱1~2排,提高密集支柱的稳定性,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和支柱的初撑力。还可根据顶板压力,隔一定距离增设木垛,木垛四角增设戗柱固定。

5、初次垮落步距≥20米的坚硬不垮落顶板,在工作面推进10m时要提前采取强制放顶,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使顶板拉开槽沟,产生裂隙易于垮落,从而减轻工作面初次垮落时对工作面的冲击强度。

6、强制放顶时炮眼要打成直线、眼深1.2~1.5m,眼距2m,每孔装药2条,水泡泥一节,黄泥填满。炮眼,沿工作面真倾斜每40m为一组进行大串联一次爆破。打眼、装药、放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和班组长、放炮员、瓦检员“三人连锁放炮制”。

7、初次放顶矿领导必须在现场指挥,密切观察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及时采取对策。

8、初次放顶期间每班必须有安全员在现场值班,负责处理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并负责将初次放顶期间安全情况向矿部汇报。

9、在上、下班交接时,工作面初采放顶必须重点交接,有安全隐患当班处理完毕,不得无故将安全隐患移交给下一班。

THE END
0.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精选3篇)采面有架间喷雾各转载点有降尘设施煤体采取注水措施,采面跟班人员携带有便携瓦斯报警仪能随时监测采面瓦斯变化情况,存在问题采面中间渣段几架活柱保护皮松脱,地面标高为主要以荒山沟壑为主。 采煤工作面安全评价报告2017-12-14 07:34:51 | #1楼回目录 jvzquC41yy}/qq6220ipo8gi1c532:;341:93?<448968=3jvor
1.煤矿掘进论文通过理论计算和经验统计初步认为,掘进巷道在设计巷道的全岩掘进率达到11%时,或者改变设计,或者利用钻探查明构造进而改变施工工艺和方法(关于断层对回采工作面的影响,有专家认为在“h/m×L/s”小于0.02时,可考虑推过断层连续回采,否则应跳面回采。式中:h―断层落差,m―煤层厚度,L―断层走向长度,s―断层在采面jvzquC41yy}/jjtvqwmbq7hqo1lbp€jp14912<3jvor
2.掘进技术员考试题库(通用9篇)2、当顶板垮落后,上覆岩层会形成(三个带)。 3、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4、采煤工作面的(伞檐)不得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不得任意丢失(顶煤)和(底煤)。 5、采煤机停止工作或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 6、采煤工作面内所有支架必须(jvzquC41yy}/5?5ygpsj0lto1h5gkujk75uzd?0jvsm
3.煤矿开采技术论文16篇沉陷破坏的防治技术途径可以从两方面考虑;(1)对开采沉陷的控制,即通过合理选择采矿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采取井下充填法、覆岩离层带空间充填等措施,来减少地表下沉,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达到保护地表和地面建、构筑物与耕地的目的。(2)开采沉陷破坏的恢复和整治,运用土地复垦技术和建筑物抗采动变形技jvzquC41yy}/z~jujw4dqv4hcp}fp8722;9/j}rn
4.回采工作面总结报告8篇(全文)新园井区在松河煤业管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强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公司的有关文件精神,该项目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对1031回采工作面进行安全预评价。本次安全预评价范围包括调查分析和有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s3rw15pw0jvsm
5.煤矿综合防治水措施(全文)经矿总工程师组织生产记述、安全、工程等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或继续进行采掘工作。水压大于2mPa的导水构造探放水工作结束后分析报告及防范措施还需报公司安全管理部、生产管理部及防治水机构会审批准。 第11条:沿断层防水煤柱边缘布置的工作面,在煤柱附近开切眼时,必须边掘边探,随时对防水煤柱进行探查,探查防水jvzquC41yy}/;B}wgunv0lto1y5p|}q:jcjk|o70jvsm
6.专项风险辨识评估报告8篇(全文)为此,须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加强对所有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的分析,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2)严格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搞好巷道工程质量的管理;(3)加强巷道的安全检查与管理,加强巷道的敲帮问顶工作;(4)对支架巷道,必须强制使用前探梁;(5)合理布臵巷道,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等。 3、局部冒顶局部冒顶预兆遇到工作面顶板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3y4?t5t0jvsm
7.附件1:重大风险及管控措施清单层构造区域中央大巷断层构造区域受401102工作面回采扰动,围岩应力较为集中,易诱发冲击地压。冲击地压1.加强监测监控,及时预测预 报,出现超预警指标及时采取卸压解危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2.加强巷道支护及顶板观测,及时对支护破坏及薄弱区域补强支护。3.冲击危险区 jvzq<84yyy4489iqe0ipo8iqewsfp}4441654@4421=:5:92:;e22;=833;3;7x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