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在我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螃蟹,因为在其煮熟后通体变红,所以也叫红蟳。我国市场上常见的有四个品种,分别是锯缘青蟹、拟穴青蟹、紫螯青蟹、榄绿青蟹。
青蟹下游主要为生鲜和加工产品,目前国内主要以生鲜为主。青蟹加工产品主要有软壳青蟹制品、炝青蟹、香辣蟹即食产品以及青蟹糊等简单粗加工产品。炝青蟹、青蟹糊以及香辣蟹等青蟹即食产品,无需后续繁琐的加工便可直接食用,更好的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食品美味、方便和快捷的需求。软壳青蟹加工产品,主要针对幼童以及老年群体,使得青蟹所富含的营养物质能够便于幼童和老年人吸收,让更多群体享受青蟹的风味。
青蟹产业链
2015-2019年我国青蟹整体产量持续增长,青蟹海水养殖产量的上升,主要是由于需求的上升,以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养殖面积的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20-2021年市场需求受到小龙虾等市场持续挤压需求,产量小幅度下降,2021年我国青蟹产量为15.21万吨,同比2020年下降4.6%。
2015-2021年中国青蟹海水养殖产量走势
青蟹养殖产量省市分布来看,2021年我国青蟹海水养殖产量前三省份分别为广东、福建和浙江,产量分别为59228吨、38898吨、27595吨,分别占比38.95%、25.58%和18.15%,另外广西、海南和江苏等地也占比较高。
2021年中国青蟹海水养殖省市分布情况
青蟹加工环节的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青蟹产业的产业链。随着青蟹加工环节的有序发展,根据产业关联效应,对与之相关联的青蟹养殖和销售环节有一定的助推作用,进而推动青蟹产业的发展。此外,青蟹加工产品还远销香港或者出口国外,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国青蟹品牌的知名度。
目前,与青蟹产业相配套的冷链物流建设仍不完善。冷链物流是青蟹加工产品销售推广的关键一环,青蟹加工产品的贮藏、运输和销售需始终保持在条件适宜、完备的冷链条件下以减少运输过程中食物的损耗。欠发达的冷链物流势必导致运输时间的延长,青蟹加工产品的质量、营养价值以及产品价值均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冷链物流建设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首先我国冷链物流建设起步较晚,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领域的相关认知和技术设备一时无法同日益发展的青蟹产业相匹配;其次冷链物流的建设以及配套的冷藏冷冻设施要求过高,建立完备先进的冷链物流体系需要高额的成本花费,然而,青蟹的养殖、加工和销售均极具季节性,这样的高成本投入使得资金回笼周期长且存在较大一定风险,导致青蟹加工企业望而却步。
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青蟹养殖和捕捞产业现状分析,产量和捕捞量出现下降「图」》,如需获取全文内容,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
图表目录:
图表1:青蟹分类状况
图表2:全球青蟹养殖方式分类情况
图表3:青蟹产业链
图表4:中国蟹养殖成本结构占比情况
图表5:2017-2022年中国蟹种苗进出口量走势
图表6:中国青蟹海水养殖产量走势
图表7:中国青蟹海水养殖省市分布情况
图表8:中国青蟹海水养殖面积走势
图表9:中国青蟹海水养殖面积省市分布情况
图表10:中国青蟹海洋捕捞量走势
图表11:中国青蟹海洋捕捞量省市分布情况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青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青蟹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