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保护的古代壁画,经过揭取、修复后,根据保存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安装方法。最常遇到的是将一块或由几块壁画拼成一幅画,在博物馆内陈列展览,这种情况下的安装方法,通常是将修复好的画块四边加做边框,背面支以简单的支架,置于陈列室内,或悬挂在陈列室的墙面上。比较复杂的安装技术,是将修复好的全部画块,籍助所设计的支架按照原来的位置复原安装。本文主要介绍后一种,即复原安装的方法。
支架设计
复原安装的支架式样,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独立的支架,就是悬挂壁画的支架,不与建筑物的墙体相连,这是使支架完全脱离墙体的方案,在博物馆陈列整幅画面大多数采用此种方案。复原安装在建筑物内的壁画,因为安装的位置需在原位,独立的支架占据了原来墙体的位置。
第二种:半独立的支架,这是复原安装中使用较多的式样,支架与墙体互相依附,一半砌墙,一半安支架。
第三种:附在墙体的支架,此种支架砌在墙体上,二者成为牢固的整体,是最经济的方案。
以上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支承壁画的支架与建筑物本身的关系问题,原来建筑物内壁画,绝大多数都是依附在建筑物的墙体上,考虑到常常由于建筑物中柱根下沉、墙体开裂或歪闪,致使壁画随之残毁的情况,当以第一种为佳。在博物馆内陈列壁画这是较好的方案。但在原来建筑物内按原位安装时,独立的支架必须占去墙体的全部或大部。一般的说古代木构建筑中的墙体不起承重作用,但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结构。实践证明,墙体对建筑物构架的刚度和抗震性能都有明显的作用,因而取消或大部分取消墙体,建筑物的安全就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对建筑物的结构需另增添加固措施。
半独立性的支架和附在墙体的支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增加墙体的牢固程度,以减少由于墙体损坏影响复原后壁画的安全。采用这两种方案,在设计支架时,对墙体的加固措施应同时考虑在内。
其次考虑的问题是支架使用材料的选择,普通用的有钢架和木架两种,前者坚固、体重,造价较高,后者体轻造价低,二者各有优劣,设计时可根据当时当地的材料来源,经费情况结合考虑,选择使用。
支架的具体式样,以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壁画复原安装的木支架为例介绍如下:
永乐宫各殿的檐墙都是里边有画,外边抹灰刷红浆,扇面墙则是两边都有壁画。在揭取前由于檐墙柱根糟朽下沉,靠近柱子的壁画,都有大小不同的裂缝存在,扇面墙内柱的情况稍好。根据现存情况的分析,檐墙和扇面墙采取了两种支架,檐墙采用属于半独立性的单面支架,扇面墙采用双面支架,取消墙体,基本上属于独立支架。两种支架都是用东北松木制作。
1、单面支架:在檐墙位置,于坎墙上靠里边设木支架,由单排立柱与横撑杆组成,下肩墙靠外边砌薄砖墙,中间留出一定距离的空间,挂画后内外封闭成为一堵夹层墙。为加强建筑物的牢固,减轻檐柱的集中荷载,将支架的单排立柱,顶在阑额下皮,每间靠近柱子两侧再各立一根柱子。中间视开间尺寸立1—3根不等,柱根下做管脚标插入新添方形柱础石中。
横撑杆是悬挂修复后壁画的横杆,用螺栓与立柱相联。每面墙横杆的根数不等,视壁画情况而定。如为上下两层壁画时,最少需设置横杆3根,画块较高时,在中间增加1——2根。上下各横撑杆的垂直距离不可能完全相等,但横杆的位置应于粘壁画的底托棂条相应,以便安装时加钉联接铁活。
2、双面支架:在扇面墙位置,立双排木柱,前后用短枋相联,两面各自按画块大小安置横撑。立柱依墙面收分做出侧脚,支架的顶部另加短柱与栏额底皮顶牢。
3、附在墙体的支架:这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式样,砌墙时在墙身里皮,即原壁画位置,根据画块高低,增加3—5根横枋,以备安装壁画,底部横枋一般利用原来槛墙上的木腰线,顶部横枋可用木砖或予制的钢筋混凝土板,中间的横枋可用木枋木砖,或用予制混凝土砖块砌在墙内,或在砌墙时留出孔洞以备安装拉固铁活。一般要求,横枋或枋上铁活突出墙面一定高度,使得安装后的壁画背面与墙里皮留出适当距离以便通风,(上下应予留通风孔,底部可利用墙内柱洞作为通风孔)。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支架制作与安装:钢支架或木支架的制作,应按设计图纸进行,首先要求尺寸准确,尤其是安装铁活予打的卯眼,如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将来的画块对缝工作。钢支架与木支架应作防腐处理,砌在墙身内的横枋,对防腐处理更应注意,可采用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稀释后浸泡加固。防腐处理的时间,最好在支架安装前进行,为减少防腐药膜的损伤,支架上安装铁活的卯眼应在防腐处理以前做好。
木支架在下肩墙上安装,凡立柱柱根应装柱础石。钢支架应在下肩墙顶部筑打一层钢筋混凝土板,并在立柱处予置螺栓以便安装。
2、校对画面关系尺寸:安装前每面墙的全部壁画块(或某一段落),按照墙面的实际排列顺序,置于室内平整的地面上,依照揭取时所绘“壁画分块关系尺寸图”校对各块画面的关系,以验证粘接底托是否正确,并记录各块画面的开缝尺寸,以便予备安装时置于开缝处的垫块(薄硬木板或铁板)。这种做法等于一次“予安装”。以前曾因为忽略这一道工序,给安装工作造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困难。
3、搭架:其它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在安装壁画处搭施工脚手架,条件允许也可制作活动脚手架,一般情况下,顶部的吊装设备需用固定架木,也可借助古建筑构件安置吊装的滑轮。
此外在安装前,如果条件允许,于壁画修复后分块照象记录,一方面与修复前作为对比资料,另一方面也可得到一套平时拍照时不易得到的好机会。拍照的各块壁画按墙面次序排列,拼成一整幅墙面壁画,可收到一般拍照所达不到的效果。
安装壁画
1、安装工序:安装壁画一般习惯称为“挂画”,首先在即将复原安装的建筑物内,按施工顺序分成几个作业区,视人力设备,时间的要求逐区完成。每面墙的挂画顺序,一般情况自一端开始,如为两层或三层画块,则应先下层后上层,分条安装。修复后的画块,一般是每平方米重40——50公斤,每块画应为100—200公斤,所以挂画时应在画块顶部安装吊钩、滑轮将画块沿墙面吊起,对准原位后,将画块慢慢平均地推进与支架贴紧,基本对正后,先用铁活进行初步固定,再校核各块之间的关系,看尺寸是否相合,四面尺寸连同墙面收分校正无误后,最后固定铁活,至此安装工作完成。
2、安装铁活:这是根据安装方法,加固壁画背面框子的质地式样,而专门设计制作的,每次施工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里以永乐宫壁画的安装铁活为例,供设计参考。
永乐宫的安装铁活共分两类,一类是予置在木框内的称为“双连铁活”,分上下两部分,底部为一块长方形铁块,两端各有一个螺栓,予安在木框棂条的背面,螺栓穿过棂条,上部亦为一块铁板,长宽与底板相同。正中螺栓两端打眼,以承底部螺栓。木框在做防腐处理过程中,就需将双连铁活安好在木框上。挂画时将上部正中的螺栓穿过木架的横撑,用方垫板固定在木支架上,此种构件在挂画中起到挂钩作用。
另一类称为“连结铁活”又称“拉扯铁活”。因使用位置不同分为三种,即底边铁活,平板钩和弯钩(又可分为左弯和右弯两种)。此类铁活都是用薄铁板制成,是固定壁画背面木框与木支架的主要构件,安装时都分布在画块的四角和周边,又可起到防止背面木框变形的作用。
修整画面
单块壁画的画面修整,在修复阶段时,绝大部分已经完成,安装后的修整画面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1、补缝:揭取时锯掉的分块线,按上述方法安装后仍然存在。在完成壁画的维护结构(详下节)后,即可进行补缝工作。按原壁画表层的做法,调制泥和灰,补抹时先填充画缝深度的三分之二,稍干再填补剩余的三分之一。如遇有裂缝发生时,应再用稀泥浆涂刷裂缝,补缝的要求需做到与相邻两块画面平匀,干爆后无裂缝。最后由美术工作者根据临摹品进行补线填色。
2、补缺:揭取前的壁画,遇有残缺面积较大,复原安装时,应补抹完整,根据我们遇到的实际情况,大体上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整幅墙面中,残缺面积较大。此种情况最好按原来做法砌墙抹灰或抹泥,于相邻墙面的壁画复原安装后,按壁画颜色的基调刷色作旧。另一种是整幅墙面中残缺面积较小,是揭取时的空白处,属于无编号的画块。复原安装中又不适于砌墙,遇此种情况,通常是利用修复壁画中所用的木框,钉板条抹泥或抹灰,泥灰的和制应与原壁画一致,干后与正式揭取修复的画块同时进行安装,然后刷色作旧。
3、补平:这里所说的补平,是指原画四周,主要是整幅墙面的顶部遇有参差不齐时,在修复中应予补平,最妥善的办法是在设计底托时,将最上层画块的高度进行适当调整,于修复画块时即可随同补抹平整。应注意调整尺寸时,只能增高不能减低,以不损伤原有壁画为准则。若因事先未注意到此项工作或是因其它原因,安装后整幅画面各块顶边不齐,应在安装墙顶时予以补平,抹泥材料与补缝相同。
相邻两面墙的交角,往往由于抹制不够精确,造成接缝的不够匀直,此种情况也应在制作底托时调整令直,补缝方法同前。
维护结构
复原安装壁画的工作,首先是将壁画按原来位置进行安装,这是复原安装的主要工作,但要在外观上完全恢复原来的面貌,还需做好壁画的维护结构。单面支架的背面砖墙,每面墙两侧的八字墙和顶部的墙面等处,更须考虑通风、防潮、并尽可能地考虑到将来对壁画维修的便利。
1、砌外墙:外表抹灰的墙身,可以改用普通砖垒砌,由于墙身减薄(收分大时,顶部更薄),应该提高砂浆标号;墙身较高时,应在里侧加砌墙垛;薄墙顶部应与壁画支架或建筑物的额枋柱子等临近构件联接牢固。
2、防潮:在复原安装壁画的建筑物内,防潮设施是应该特别强调的。尤其是在垒砌安装壁画的肩墙时,除在墙脚做防潮层外,在肩墙的上部,即靠近壁画底边处还要添设一道防潮层,一般采用防水水泥砂装,或环氧水泥砂浆。
3、通风:保护壁画除了在建筑中要注意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外,在复原安装壁画的维护结构中,应尽可能地在壁画背面留出适当空间的通风孔道。前述夹层墙的设计,便于通风是其主要目的之一,但需要在八字墙底部和墙顶等处留出进风孔与出风孔,并需装铁砂铁篦防止虫、鸟飞入。因此墙顶和八字墙这两处,大多数不砌实墙,而是改用板条抹灰。
夹层墙内的宽度如果适当,所留空当以能使普通中等身材的人通过为准,在必要时还可以在里边进行修理。夹层墙内的立柱、横撑、薄墙的墙垛等,它们之间安装后的距离,应按上述标准设计。试以永乐宫龙虎殿的夹层墙为例,如下表:
永乐宫龙虎殿东稍间夹层墙内活动范围尺寸(厘米)
实践证明,表中尺寸可以满足修理工人进入工作的要求。垒砌夹层墙时,还应留出隐避的入口,外表抹灰后不露明。为了便于寻找,应在下肩墙砖上刻出标记。
修复壁画的主要工具
古代壁画的揭取、修复与复原安装,目前还是主要依靠手工操作,经常使用的主要工具有以下几种:
揭取台
揭取有地仗的壁画时,无论用那种方法,都要安装前壁板以承托揭取后的壁画,为保证前壁板支撑牢固和壁画安全离墙,应将前壁板置于揭取台上,它是由木制底座撑杆、抬杆和铁制的转轴、大合页等组成。揭取台的大小尺寸,应根据予备揭取画块的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即画高1一2米、画宽1—1.5米时,揭取台的尺寸以200×150厘米为宜。
使用时,将揭取台置于准备揭取的壁画前方,利用大合页与前壁板连结,用撑杆顶牢。与此同时,前壁板顶部还要安装挂钩、滑轮,以备揭取完了,将前壁板连同揭取的壁画,放平于揭取台上,然后运至库房存放以待修复。
手摇锯
手摇锯是锯取大块壁画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即画块小,数量少时不宜采用,它的中心是由偏心轮、大甩轮、大小齿轮等四个轮子组成。装在木制的小Ⅱ字架两边。锯条安在偏心轮上,宽15厘米,长120—250厘米。前端及底边向一方开齿,由于本身重量较大,在一边拉动时,另一端就可向下移动。装有齿轮和锯条的小Ⅱ字架,套在一个高度超过绘有壁画墙面的大Ⅱ字架上,然后再将此大Ⅱ字架用铁活固定在临时支搭或是能移动的锯架上,通过铁活可调整手摇锯与壁画的距离,保证锯取的壁画厚度一致。
使用时先将手摇锯安装稳妥,由壁画顶端开始,用人力摇动手摇锯。进行锯截壁画,每隔一定距离(5—10厘米),将小Ⅱ字架沿大Ⅱ字架的立柱向下滑动一段,再继续锯截,直到锯至壁画底边为止。
修复台
修复台是修复壁画的主要工具,利用已有的揭取台,在其上装一块修复板,下面垫以高度适宜的支架,就成为修复台。根据修复过程中需要反转的要求,还需另置一个备用支架和备用修复板,两块修复板面都应保持水平,板下钉木框加十字斜撑。板面铺钉油毡布或塑料布以防加固时药剂渗透,受潮起翘。使用时将揭取下来的画块,置于修复板上,铲薄背后泥层。翻转画面向上,置于备用支架上进行画面补泥工作。再翻转回原位进行背面加固、粘框,最后再翻转到备用支架上进行修补画面工作。据上所述,修复台还需有供翻转用的滑轮、大绳等工具配合进行。如需加快进度,只须多做几块修复板,就可以分组进行修复。
自制零星工具
修复壁画,绝大多数利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工具,但有些仍需自己动手制作,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平铲:揭取壁画时撬离泥层使用铲长100—150厘米,刃部分宽狭两种。
小锯条:长50—70厘米,利用8#铅丝锤打制成,可以辅助开缝。
直把搬手:安装前壁板及修复板的合页时使用,分四楞与六楞两种。
大绳卡钩:这是山西南部农村中号绳上所用,使用比较方便。
作者:祁英涛
特别鸣谢:祁英涛老师
(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