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20G329-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是最早抗震构造类图集。我国建筑物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是“两阶段设计步骤”,第一阶段设计是承载力验算,第二阶段是弹塑性变形验算。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就是取多遇地震的地震动参数,计算结构的弹性地震作用标准值和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三水准的设计要求。所以建筑物的抗震构造措施在设计中至关重要,每个设计人员都应牢记于心。标准规范中的抗震构造措施要求是以条文形式呈现,本图集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抗震构造,将结构构件的抗震构造要求、节点详图以及常用设计参数精选到图集之中,更加直观,助力标准落地,方便设计人理解条文和使用。
历代图集号为1977年CG329、1984年CG329、1994年94G329(一)、1997年97G329(一)、2003年03G329-1、2011年11G329-1及本次的20G329-1。
🔺历代图集展示
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房屋。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工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和9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包括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板柱-剪力墙、部分框支剪力墙、筒体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现浇部分。对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适用于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7和8度地区的抗震设计,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框架-剪力墙及剪力墙结构。
修编内容
20G329-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是在11G329-1基础上进行的修订。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在我国的应用逐年增多,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抗震构造方面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次修编加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构造,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起到指导作用。
本次修编根据实际工程的经验和使用反馈,增加了框架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抗震做法及要求、钢筋并筋的构造、无梁楼盖板带配筋构造图示、框支梁的构造做法等内容;针对剪力墙结构连梁超限问题提供了计算方法及计算表格。
图集样张
版权申明:本微信内容来自 本图集负责人 | 李增银 版权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本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