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基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大坝失稳形式主要有两种情况:

1)岩基中的岩体强度远远大于坝体混凝土强度,同时岩体坚固完整且无显著的软弱结构面,这时大坝的失稳多半是沿坝体与岩基接触处产生,这种破坏形式称为表层滑动破坏,如右图所示。

2)在岩基内部存在一条或多条缓倾角软弱结构面(泥化夹层、断层、节理等),并且下游方面有凌空切断面,或者有横河的易于变形的断层、节理或软弱夹层,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滑动面,在此情况下岩基容易产生如下图所示的深层滑动。

图11-5 表层滑动

图11-6 深层滑动

除了上述两种破坏形式之外,有时还会产生所谓混合滑动的破坏形式,即大坝失稳时一部分沿着混凝土与岩基接触面滑动,另一部分则沿岩体中某一滑动面产生滑动的破坏形式,即大坝失稳时一部分沿着混凝土与岩基接触面滑动,另一部分则沿岩体中某一滑动面产生滑动,因此,混合滑动的破坏形式实际上是介于上述两种破坏形式之间的情况。

1. 表层滑动稳定性计算

坝体受力情况如右图所示,分别求出坝体沿岩基表层的抗滑力与滑动力,然后通过两者之比求得验算表层滑动的抗滑安全系数F2

式中:V为由坝体传至岩基表面的总垂直荷载;

H为坝体承受的总水平荷载;

U为坝底扬压力;

f为坝体混凝土与岩基接触面上的摩擦系数。

上式中未将混凝土与岩石接触面上的凝聚力c计算在内,可以认为是抗剪断强度消失后,只依靠间断后的摩擦维持稳定时的安全系数,它计算的是滑移安全系数的下限值,因此在设计时只要求具有稍大于1的安全系数即可。

考虑接触面上的凝聚力c,抗滑安全系数Fs为

式中:c为坝体与岩基接触面上的凝聚力(MPa)

b为坝底宽度(m)

考虑c以后求得Fs值,一般要求满足Fs =2.5~3.0甚至更大些。

2. 深层滑动稳定性计算

在进行深层滑动的稳定性计算中,必须首先判断岩基中可能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确定岩基中可能产生滑动的块体,然后根据力学原理分析块体的受力情况,即可求出块体的抗滑安全系数Fs。

1)滑动面倾向上游的情况

AB为岩基中倾向上游的一个滑动面,其倾角以α表示。当坝体在水平推力H作用下,坝体连同下面的三角形块体ABC有可能同时沿滑动面AB产生滑动。图中以V表示坝体的总垂直荷载与三角形ABC的重量之和。滑动面上的扬压力以U表示。根据图中所示的受力情况,可分别计算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以及滑动块体沿滑动面方向的滑动力。在计算过程中,如果认为BC面是由三角形块体沿BA向上滑动时所产生的断裂面,那么由于岩体的抗拉强度很低,因此BC面上的拉应力可以略去不计。采用这种简化假定后,这时的抗滑力R与滑动力T分别是:

由此可得抗滑安全系数Fs如下:

2)滑动面倾向下游的情况

如果岩基中出现倾向下游的软弱结构面,如图(a)中的AB面,这时必须验算坝下的岩体是否可能沿此软弱面并通过岩基中的另一可能滑动面BC产生滑动。在一般情况下,滑动面BC的位置以及它的倾角 β都是未知的。因此,在计算安全系数Fs时,要选定若干个可能滑动面BC分别进行试算,以便求得最小安全系数及其相应的危险滑动面。以下将讨论当滑动面选定后,如何根据岩基中的已知滑动面ABC来确定相应的安全系数Fs。对于重力坝或拱坝坝基抗滑安全系数的计算,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抗力体极限平衡法

a由抗力体的极限平衡状态计算推力P

自抗力体BCD的受力状态,由右图可以直接写出作用于抗力体上的抗滑力与滑动力分别为:

式中:f2、C2为滑移面BC上的内摩擦系数与凝聚力(MPa)

V2为抗力体BCD的重量(MN)

α、β分别为滑面AB与BC的倾角

U2为滑面BC上的扬压力(MN)

A2为滑面BC的面积(m2)

当抗力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其抗滑力与滑动力必然相等,即:

b根据滑移体ABD计算抗滑安全系数

由右图可知,作用于滑移体ABD上的抗滑力与滑动力分别是:

式中:f1、C1为滑动面AB上的内摩擦系数与凝聚力(MPa)

V1为坝体与滑移体ABC的重量之和(MN)

U1为作用于AB面上的扬压力(MN)

A1为滑面AB面积(m2)

由抗滑力与滑动之比,直接求得安全系数Fs如下:

②等Fs法

“等Fs法”认为,坝基在丧失稳定的过程中,不论是滑移体还是抗力体,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滑安全系数Fs。

a根据滑移体的受力状态,可直接写出作用于滑移体ABD上的抗滑力与滑动力如下

由此可得Fs如下:

b 根据抗力体的受力状态,可求得相应的抗滑力与滑动力为:

由此可得安全系数Fs如下:

由上式解出推力P

③不平衡推力法

此法认为图(a) 中左侧滑移体ABD如果沿着滑动面AB不能处于平衡状态(亦即滑移体的抗滑安全系数小于1),这时ABD将具有下滑趋势,并将未知的下滑力P传至其下的抗力体BDC,并成为抗力体BDC的推力,如图(c)所示。因此,该推力P称为“不平衡推力”,其值显然等于AB面上的下滑力与抗滑力之差,即

推力求出后,再根据抗体力沿着BC面的抗滑力和滑动力之比,即可求得抗滑安全系数Fs如下:

内容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知识点:坝基岩体的稳定性分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5人已点赞

全部回复(1)

看一下。。了解下这方面的内容

主题

回复

结构资料库

41.27 万条内容 · 41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所谓岩基的极限承载力,就是指岩基所能负担的最大荷载(或称极限荷载)。当岩基承受这种荷载时,岩基中的某一区域将处于塑性平衡状态,形成所谓的塑性区(或称极限平衡区),这时基础沿着某一连续滑动面产生滑动。 在计算岩基的极限承载力时,需用到塑性力学中的有关公式。对于塑性区的每一点来说,由于它处于塑性平衡状态,因此它必须满足塑性条件,此外,还应满足平衡条件,亦即塑性区中的任一点应同时满足下述两种条件: 塑性条件:

THE END
0.2023年一级造价师《水利工程》强化习题15主要依靠坝体自重与地基间摩擦角维持稳定;②对坝基的要求比土石坝高,大坝都建造在基岩上,坝基应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③坝基整体应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一性,尽量避开大的断层带、软弱带、裂隙密集带等不良地质条件;④坝基岩体应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抵抗坝基滑动破坏;⑤坝基岩体应具有足够的抗渗性能,抵抗坝基渗透jvzq<84uvtgugp~0oqlbpplg0eun1|ytcvkh{87245516:=142<8:93jvor
1.岩土力学充水节理岩体中大断面隧洞开挖的数值模型研究 褚卫江,徐卫亚,苏静波,任 强,石 崇 . 2006 (S1): 156-160. 摘要 ( 778 ) PDF(909KB) ( 7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混凝土重力坝复杂坝基稳定安全度及极限承载能力研究 周伟,常晓林 . 2006 (S1): 161-166. 摘要 ( 530 ) PDF(546KB) jvzq<84{vn~/yqwuo0gd0ls1EP5wquzop1|pn~rpa39177xjvor
2.SL/T6192021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4.3.5简述可行性研究阶段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结论,必要时提出水库地震监测台网设计方案。 4.4大坝工程地质 4.4.1简述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 4.4.2评价各比较坝线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坝线比选和坝型选择的地质意见。 4.4.3进行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确定坝基主要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坝基(肩)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jvzquC41z{ipu}3eqo5btlmkxgy049>225
3.工程地质课本(分享他人).pdf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 111 第三节 渗透变形的预测 117 一、判定渗透变形的可能性及类型 117 二、确定坝基各点的实际水力梯度 117 三、确定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 118 第四节 渗透变形的防治 121 一、建筑物基坑及地下巷道施工时流砂的防治措施 121 二、抽水并防止管涌的措施 122 三、水工建筑物(土石坝)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31694>4826;14:5372644=50ujzn
4.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研究2.2坝基岩体的复杂性分析 坝基岩体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发生了变形和破裂现象,在岩体内部形成了各种地质界面方式,如层理、片理、节理、断层等,这些面统统被称之为结构面。由于在施工中结构面所包围的盐块被称之为结构体或者块体,这就造成在施工中岩体是通过结构面和结构体两种基本方法构成的,因此,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jvzq<84yyy4vpsx0eqs0|~nzkp~jcx}k1|omkjt142782@5822612Ad35:98793jvor
5.中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有多强?中国新浪财经为实现大坝“性态可预测、安全可控制”,基于对国内外已建15座典型拱坝应力、开裂范围的分析,提出了适用于300m级特高坝的有限元等效应力方法和应力控制标准,提出了变形体时程动态稳定分析方法,采用改进的动接触力模型模拟坝基岩体各滑裂面在静力和地震作用下张开、黏着、滑移的非线性力学行为,提出了局部变形累积达到临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9/325eql2ko{vxss9:7>73<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