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发射超万发的近防炮,为何要用价格昂贵的钨芯弹穿甲弹坦克

弹药相对于军舰和要击毁的目标而言,价值有云泥之别。碳化钨材料虽然很贵,但是相比于使用有放射性的贫铀材料,目前还是最好的选择。要解答我国1130近防炮炮弹材料的问题,需要从近防炮所防御武器的进攻和爆炸原理,以及穿甲弹的演进史,还有金属钨作为穿甲弹材料比其他材料的好处来综合评定。毕竟钨芯弹价格再怎么昂贵,相比近防炮要防御的军舰来说还是便宜得多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从来都是不可用价格来衡量的,只要可以快速有效地达成作战效果,就是最好的!

早期苏联制造的反舰导弹战斗部属于比较简单的,基本上都是依靠巨大的装药量撞上军舰就爆炸的方式来摧毁目标。这种导弹有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外炸靠蛮力摧毁目标,这就要求反舰导弹的装药量必须非常充足,要不根本无法满足需要,所以早期的冥河等导弹的重量都非常大,装药量甚至可以达到半吨。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役反舰导弹已经舍弃了过去那种傻大憨粗的构造,再也不依靠蛮力去摧毁目标,装药量也相应减少。咱们熟知的飞鱼导弹的装药量甚至只有几十公斤级别。这样的话,导弹的体积就可以做得足够小,节省下来重量可以用来提升射程,也可以用来增加装药来增加导弹的威力。因为装药量小了,所以要求反舰导弹必须有一定的穿甲能力,在导弹击中目标爆炸之前,最好能将导弹打到军舰的内部,在内部爆炸就可以达到更大的毁伤效果。

现代反舰导弹一般都是依靠自身的动能穿透舰船外壳,弹头材料采用高强度钢材,保障在对军舰进行破甲行动中不至于自身撞坏。在延时爆炸引信的作用下推迟爆炸。只要可以保障在军舰内部爆炸,哪怕仅仅拥有50公斤的高爆装药,也可以对几千吨的军舰达成致命毁伤的效果。大家注意,我们要指出的点是反舰导弹本身的战斗部外壳就是破甲外壳,如果近防武器要将其摧毁,这个时候的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外壳就变成了其自身坚硬的防护装甲,只有将这一层装甲击穿,才能有效将来袭的导弹摧毁!

上面我们介绍了反舰导弹的结构。近防炮作为军舰最后一道防护力量,本身的防御距离最远也就三公里左右甚至更短。面对高速来袭的导弹,只有将其打的凌空爆炸,否则反舰导弹还是会撞向军舰造成毁伤。实际上近防炮要将反舰导弹的破甲战斗部完全击穿才行。这就好比是打坦克,外面爆炸能力大如果无法将坦克击穿,还是不能完全将其击毁。也就是说,近防炮的作战原理和反坦克作战是一样的。也是以动能杀伤为主的穿甲作战模式!本身战斗部不需要携带炸药,只依靠撞击将目标毁伤即可!所以近防炮使用的弹药都是以穿甲弹为主!

穿甲弹作为一种动能武器,依靠自身的速度优势来达成作战效果。只要速度足够,即便是一款板砖,也可以打穿坦克。但是这都是理想状态下的想定而已,实际上穿甲弹的演进过程随着坦克装甲在逐渐地进化,现在我们看到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只是其穿甲弹演化路上的最新产品而已!

随着坦克的出现,击毁坦克变成了战场上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坦克为了自身不被击毁,也在拼命地加装自身的装甲强度。早期的穿甲弹其实仅仅只是一个钢制的尖头炮弹,内部还是有战斗部装药的。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强,这种尖头穿甲弹在撞击到目标之后非常容易发生倾斜方向上的跳弹。所以这种穿甲弹迅速被淘汰了。

取代尖头穿甲弹的是钝头穿甲弹,这种弹药是专门针对坦克倾斜装甲设计的。当炮弹击中倾斜装甲的时候,因为弹头几乎是一个平面,在倾斜装甲的反作用力下就会自动扶正达成穿甲效果。大家注意,因为钝头穿甲弹弹头只有中央部分有小小的凸起,所以在飞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空气的干扰,为了穿甲弹稳定飞行,通常会为穿甲弹打造一个风帽,让弹药飞行的时候跟尖头穿甲弹一样拥有非常好的气动外形。

在钝头穿甲弹的基础上,又演进发展除了一种叫做被帽穿甲弹的穿甲弹,这种传简单是钝头穿甲弹和尖头穿甲弹的结合。这种穿甲弹的结构基本上是在尖头穿甲弹的弹头外部焊接一个钝头,钝头是一种任性材料,在攻击目标时可以被后面的尖头击穿!在钝头的外面再装一个风帽。被帽穿甲弹在接触到目标之后,钝头被帽负责将弹药扶正并同时在目标装甲外面砸出一个坑,这个坑可以有效降低尖头穿甲战斗部碎裂的问题,达成更好的穿甲效果!

以上都是传统穿甲弹演进中的早期构造,大家注意,这个时候的穿甲弹都是有内部装药的,也就是说其毁伤还是主要依靠战斗部的爆炸,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传统穿甲弹也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研发新的穿甲弹来应对重型坦克变成了新的武器装备研发课题。接下来穿甲弹的发展将进入下半场,由爆炸弹药变成动能弹药!

相对于穿甲后对坦克内部的杀伤,实战发现,即便是穿甲弹穿过装甲不爆炸,其产生的碎片也会将内部成全全部杀伤,所以为了提升弹药的速度,干脆就不再对穿甲弹进行装药。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次口径穿甲弹的新的穿甲弹。在火炮时代,炮口初速度随着弹药重量的增加而减少,也就是说速度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个时候想要提升穿甲弹的动能,就需要在穿甲弹的材料和穿甲侵彻部位的面积下手了。

这里给大家一个假设,同样口径的炮弹穿甲侵彻部位的面积是相等的,如果可以将侵彻部位的面积减小,是不是意味着同样的动能可以达到更大的穿深效果呢?至少理论上时可以的。打个比方,穿甲弹口径是100mm,如果将穿甲侵彻部位变成20MM是不是意味着原来要穿100MM的孔才能将装甲打穿,现在只需要在装甲上钻一个20MM直径的孔就可以了呢?穿甲弹由此也进入了叫做次口径穿甲弹的时代。外观上看,穿甲弹还是原来的炮弹,只不过穿甲过程是穿甲弹内部一个重密度的碳化钨弹芯来完成,这样就可以保障以更小的穿甲孔来完成对装甲目标的侵彻。

次口径穿甲弹还不是现在最新的穿甲弹进化终点,在实战应用中,由弹体和弹芯所组成的次口径穿甲弹因为风阻加大,速度衰减十分严重。根据动能公式我们知道,速度衰减意味着动能降低,依靠动能达成穿甲效果的穿甲弹没了速度怎么可以达成穿甲效果呢?所以次口径穿甲弹也很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实战证明了更小穿孔的穿深效果,只是因为次口径弹药弹体的风阻而影响了穿甲弹芯的穿甲深度,那么可不可以只发射一个弹芯出去呢?这样不是风阻就最小化了吗?但是炮弹口径怎么办?这就是脱壳的由来,弹芯尾部设计一个十字尾翼,有利于弹芯的飞行稳定,因为弹芯直径比较小,所以穿甲弹为了获得更大的动能,可以采用更大口径的炮管发射,只需要为弹芯加装一个弹壳就行了。在穿甲弹出膛瞬间,外壳和弹芯脱离,只剩下弹芯飞向目标,这样即解决了穿甲弹飞行过程中速度衰减的问题,也解决了同口径炮发射更小口径弹芯的问题。至少目前来看,这是一种完美的设计,但是武器装备的发展是持续演进的,至于未来会发展出什么样的穿甲弹我们只能等待!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展现的穿甲弹的演进史,从中我们发现,穿甲弹由原来的尖头弹到最新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材料也由原本的钢材变成了性能更好的碳化钨合金材料。还是那句话,碳化钨本身拥有极高的密度,这有利于弹芯拥有更大的穿深而不碎裂!另外这种材料虽然昂贵,但是相对于所要攻击的目标价值还真的不值一提!一辆主战坦克的价格普遍在500万美元以上,而一枚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价格不过才100多美元,两者相差还真的不是一星半点!

装备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成作战目标而不是简单的为了省钱。如果为了省钱近防炮采用普通30MM口径的弹药,即便是击中了来袭的反舰导弹但是没有将其弹头装甲击穿,导弹还是会命中军舰。我国所采购一枚30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价格大概在1100元人民币左右,一门1130近防炮的备弹不过一千多发,就算将但要全部打出去,其总价值不过才一百多万人民币。这样的价格相对于来说,连一部简单的火控雷达都买不了更不要提和整艘军舰的价值相比了。

另外一点,军舰需要依靠近防炮拦截来袭导弹的话,说明导弹距离军舰已经非常近了。即便是在近防炮射程的极限3公里进行拦截,哪怕一枚亚音速飞行的反舰导弹,仅仅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飞到军舰上,更不要说超音速反舰导弹了。留给军舰反应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个时候如果不能保障击毁,还要去计较穿甲弹的价值的话,岂不是因小失大?

THE END
0.煤矿采矿方法范文2、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伪倾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将工作面倾角变缓,工作面较长,从面具有缓斜、倾斜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简单、掘进率低的一系列的特点,此采煤法利用掩护支架把工作空间与采空区隔开,大大简化了复杂顶板管理工作,为安全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工作面煤炭自溜,减轻劳动强度。伪倾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75?/j}rn
1.海淀老楼加装电梯,如何申请?附咨询电话新浪财经13.既有多层住宅为砌体(砖混)结构,能否加装电梯? 有以下情况之一,需要经过房屋安全鉴定或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加装电梯:(一)承重墙体拆改情况较严重,也未采取加固处理措施;(二)承重墙最小尺寸、圈梁和构造柱设置等主抗震措施不符合当时抗震标准,且施工质量差;(三)地基变形造成房屋整体倾斜率超过标准规定或承重墙体开裂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345eql2ko{zqxyx862?6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