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严**(实名认证)
IP属地:广东
下载本文档
1、.2-3地基土液化及其控制,2.3.1地基土液化及其危害2.3.2地基土液化的影响因素2.3.3液化的判别2.3.4液化地基评价2.3.5液化地基抗震措施,2.3.1地基土液化及其危险,地震发生时饱和砂和粉土的颗粒在强烈振动下显示相对位移,粒子结构呈压缩趋势,自渗透系数小,短时间内间隙水排泄得太晚,挤压时,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减少原土颗粒通过接触点传递的压力(也称为有效压力)。有效压力完全消失后,沙子和淤泥颗粒进入悬浮状态。此时,土体的剪切强度等于零,形成“液体”等现象,即“液化”。液化可能会将沙子撒在地上,地面不均匀地下沉,地面裂开,或者土壤滑落,导致建筑物被毁。地震损伤调查结果,影响地基土
2、液化的因素主要为1。土壤地质年代地质年代的新旧表明了土壤层沉积时间的长度。地质年代越古老的土壤,其固结、密度、结构性越强,对液化的抵抗力越强。相反,地质年代越新,对液化的抵抗力越差。2.土壤的组成一般来说,细砂比粗砂容易液化,颗粒比单个均匀颗粒的梯度好,容易液化。细沙容易液化的主要原因是透水性低,地震发生时会产生间隙数超压效果。2.3.2影响地基土液化的因素,3 .土壤深层砂层埋得越深,即有效盖层压力越大,土壤的侧向限制压力也越大,液化也越不容易。地震时液化沙层的深度一般在l0m以内,不超过15m。相对密度松散的沙子比密集的沙子容易液化。淤泥是粘性土和不粘性沙土之间的过渡土,粘性颗粒含量决定了
3、这些土的特性(如粘着力等),也影响了抗液化的能力。粘性颗粒少比多容易液化。5 .地下水位浅的话,地下水位深的时候容易液化。对于沙子,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低于4米(对于淤泥,7度、8度、9度分别为1.5米、2.5米、6米),很容易发生液化,因此超过此深度就不会发生液化。6.地震强度及地震持续时间一般在地震强度7度以上的地区,地震强度越高(地面运动越强),地震持续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发生液化。在一般的5 6度地区几乎看不到液化。2.3.3液化的差别,应在建筑物基础上有饱和砂土或饱和淤泥的情况下,通过调查试验预测地震发生时是否液化,并确定是否需要某种防止液化的措施。考虑到6级地区地震损失调查研究不足,抗
4、震规范规定,除了对液化针敏感的b型建筑物外,大多数情况不考虑饱和土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第一阶段,初步判别根据对地震液化现场资料的研究结果,如果饱和砂土或实土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不进行液化判定,也不考虑液化影响:(1)地质年代在第四纪后期更新世(q)及其之前没有发现液化,因此可以判定为不液化土。(2)粉土中粘性颗粒(颗粒大小小于0.005毫米)含量百分比,7度,8度,9度分别不是10,13,16度,可以判定为未液化土。(3)未液化土壤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2-6) (2-7) (2-8)说明:(1)表达式(2-6)到d .液化土壤的特性深度7,Db-2是考虑基础深度db2m时对
5、do的修改,因为此时液化土有可能进入基础主要力量层内,对房屋产生不利影响。基本深度对土壤液化的影响图。(2)样式(2-7)可以替换为:样式中的do-1是不考虑土壤液化时的地下水位限值。根据实际的地震损失调查,当沙或粉土的地下水位不低于此边界值(或db2m,dud)时。)没有发现土壤液化。基于Db-2放置深度db2m时对地下水位深度限制值的修改。(3)植被(2-8)是考虑复土厚度、地下水深度和基础深度的影响的条件,而不考虑土层液化时复土厚度和地下水深度的总和。第二阶段,标准渗透测试歧视,需要2.3.4液化基础评价,判定上述是否只有液化可能性,可液化土壤的可能危险,进一步定量分析。实际上,液化层在
6、相同的地震强度下厚度越大,厚度越浅,土壤密度越低,地下水的水位越高,测量标准渗透数N63.5与临界标准渗透数n 63.5相差越大,液化严重,危害很大。液化指数是对上述各因素影响的比较全面的反映。2.3.4液化地基的评价,对于液化土存在的基础,通常根据液化指数划分液化等级,确定基础液化的危险程度。地基的液化指数可以从(2-11)式(2-11)来看,液化指数是沿深度15米的每个液化土的液化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总和。根据地基土液化地震损伤分析,液化指数越大,地基的喷洒情况越严重,对建筑物的危害也越大。2.3.4液化地基的评价,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的水平划分基础的液化危险度,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
7、。请参阅表2-7。2.3.4液化地基的评价是液化指数较小的情况,即015中,为了严重液化,一般危害大,现场砂纸严重,撒砂较多,地面变形明显,盖宽,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经常达到0.2 0.3米,高重心结构可能产生不允许的倾斜,严重影响,维修工作,2.3.5液化花草的抗震性能,液化是地基失败地震破坏的主要原因,要缓解这种危险,必须根据地基的液化等级及结构特点选择不同的措施。目前常用的防止液化工程措施是综合大规模地震破坏经验,同时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基础液化等级,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液化土壤更平坦、均匀时,通常可以根据表2-10进行选择。2.3.5液化地基的抗震性能,表2-10的措施没有考虑斜坡现场
8、和严重不均匀可液化土的影响。表中(a)表示清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所有措施,包括地基、深基坑、深度处理到液化深度下限,或销毁所有液化化土。表示2.3.5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2)部分消除可可视化土壤的加固或破坏等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c)通常是指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采取的建设措施,包括减少或接受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措施。(4)表示不能采取措施。(a)消除所有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应符合以下要求:1.以桩基为例,在桩端膨胀人液化深度下的稳定土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必须计算和确定,碎石、碎石、粗、中砂、坚硬黏土和坚硬黏土、坚硬黏土还不到0.5米,其他非岩石土还需1.5米;必须低于。(2)、2.3.5液化地基的抗
9、震措施,2 .采用深基础时,地基底铺人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中深度为0.5米;不能低于;3.用振动、振动加密、沙堆压缩、动态压缩等加密方法加固时,还要处理液化的深度下限,处理后土壤的标准渗透者锤的测量值不应大于相应的阈值。挖掘整个液化土壤。5.使用加密或土壤交换方法时,基本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不得超过基本底部以下处理深度的一半,不得小于基本宽度的1/5。,2.3.5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2),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降的措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处理深度应减少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识别深度为15米时不应大于4,识别深度为20米时应大于5。对于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其仍应小于基础底部下方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2.在处理深度范围内,应去除或加密土层,以确保处理后土壤标准渗透次数的测量值不低于该阈值。3.除了地基边缘外,处理宽度与移除所有地基液化沉降物的要求相同。2.3.5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3),减轻液化影响的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可以综合考虑以下措施:1.选择适当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