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胡**(实名认证)
IP属地:四川
下载本文档
2025年人体解剖学模考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翼点:为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四骨相交处的骨缝,呈“H”形结构,位于颞窝前部。此处骨板菲薄,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外力撞击易导致骨折,进而引发硬膜外血肿,是头部外伤的重要解剖薄弱区。2.肝门:肝脏面中部的横沟,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淋巴管出入肝的门户。其中肝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分支居中,肝门静脉分支居后,三者被结缔组织包绕形成肝蒂。3.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形成的团块状结构。与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聚集的神经节不同,神经核仅存在于脑和脊髓内,如脑干内的动眼神经核、孤束核等。4.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壁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通过舌咽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5.肾段:每支肾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肾动脉在肾门附近分为5支段动脉(前支发出上段、上前段、下前段动脉,后支延续为后段动脉,下段动脉单独发自肾动脉),各段动脉之间无吻合,某段动脉阻塞可导致对应肾段缺血坏死,是肾部分切除术的解剖依据。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肩关节的结构特点及其运动功能。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结构特点包括:①关节盂浅而小,仅能容纳1/4-1/3的肱骨头,周围有盂唇加深,但仍保持较大活动度;②关节囊薄而松弛,上方附着于关节盂周缘,下方附着于肱骨解剖颈,其下壁最为薄弱,易发生前下方脱位;③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经结节间沟穿出关节囊;④囊外有韧带加强,主要有喙肱韧带(增强关节囊上部)、盂肱韧带(关节囊前壁)及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运动功能:可作三轴运动,即冠状轴上的屈(如臂前举)和伸(臂后摆),矢状轴上的收(臂向躯干靠拢)和展(臂外展至水平位),垂直轴上的旋内(臂内旋使掌心向后)和旋外(臂外旋使掌心向前),以及环转运动(以上运动的综合)。2.说明食管的生理性狭窄及其临床意义。食管全长有3处生理性狭窄:①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平第6颈椎体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是食管最狭窄处,异物易嵌顿于此;②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平第4、5胸椎体之间),距中切牙约25cm,此处食管壁受支气管压迫,管腔较窄,食管镜检查时需注意避免损伤;③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的食管裂孔处(平第10胸椎),距中切牙约40cm,此处食管壁与膈紧密连接,食管下段癌或贲门癌常在此处侵犯膈肌。临床意义:狭窄处是食管异物滞留、食管癌的好发部位,也是食管镜、胃镜检查时的重要标志,操作时需缓慢通过以避免损伤。3.比较大隐静脉与小隐静脉的走行及属支。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此处位置表浅,为静脉注射常用部位),沿小腿内侧、膝关节后内侧、大腿内侧上行,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卵圆窝)注入股静脉。其属支包括:①旋髂浅静脉(来自髂前上棘附近);②腹壁浅静脉(来自脐以下腹壁);③阴部外静脉(来自外生殖器);④股内侧浅静脉(来自大腿内侧);⑤股外侧浅静脉(来自大腿外侧)。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中线上行,至腘窝下角处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小隐静脉无大隐静脉的多属支结构,其行程中主要接受小腿后外侧的浅静脉属支,末端与腘静脉的连接较为恒定。4.简述小脑的分叶及功能分区。小脑借表面的沟分为3叶:①绒球小结叶(原小脑):位于小脑下面最前部,由绒球、小结及连接二者的绒球脚组成,是小脑最古老的部分;②前叶(旧小脑):位于小脑上面,原裂以前的部分,主要接受脊髓小脑束的传入;③后叶(新小脑):原裂以后的部分(除绒球小结叶),是小脑进化最新的部分。功能分区对应分叶:①原小脑(绒球小结叶):与前庭神经核联系,维持身体平衡和眼球运动;②旧小脑(前叶):通过脊髓小脑束接收本体感觉信息,调节肌张力;③新小脑(后叶):主要与大脑皮质联系(皮质-脑桥-小脑束),协调随意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保证运动的精准性(如手指精细动作)。5.试述子宫的位置、毗邻及固定装置。子宫位于盆腔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正常呈前倾前屈位。前倾指子宫长轴与阴道长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约90°),前屈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前的弯曲(约170°)。毗邻:前方为膀胱,子宫与膀胱之间为膀胱子宫陷凹;后方为直肠,子宫与直肠之间为直肠子宫陷凹(女性腹膜腔最低位,积液易积聚于此);两侧有输卵管、卵巢和子宫阔韧带;上端邻接小肠,下端接阴道。固定装置:①子宫阔韧带(由双层腹膜构成,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②子宫圆韧带(平滑肌和结缔组织,起于子宫角,经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皮下,维持子宫前倾);③子宫主韧带(子宫颈两侧至盆侧壁,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④骶子宫韧带(起于子宫颈后上份,绕直肠止于骶骨前面,维持子宫前屈并向后上牵引子宫颈);⑤盆底肌(肛提肌等)和筋膜的承托作用。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详述舌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舌的神经分布包括感觉神经(一般感觉和味觉)和运动神经。(1)一般感觉:①舌前2/3(界沟前方)的一般感觉由三叉神经的舌神经传导。舌神经为下颌神经的分支,经下颌下腺上方进入舌内,分布于舌前2/3黏膜,传导痛、温、触压觉。②舌后1/3(界沟后方)的一般感觉由舌咽神经的舌支传导。舌咽神经的舌支穿入舌后1/3黏膜,传递该处的痛觉、触觉等。(2)味觉:①舌前2/3的味觉由面神经的鼓索传导。鼓索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分出,加入舌神经,随其分布至舌前2/3的味蕾,传导甜、酸、咸、苦等味觉信息。②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的舌支传导,舌支除传导一般感觉外,也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感受味觉。③舌根(会厌谷附近)的小部分味觉可能由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分支传导,但主要味觉仍由舌咽神经主导。(3)运动神经:舌肌(除腭舌肌外)均由舌下神经支配。舌下神经自延髓发出,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沿舌骨舌肌表面前行,分支进入舌内,支配舌内肌(纵肌、横肌、垂直肌,改变舌形态)和舌外肌(颏舌肌、舌骨舌肌、茎突舌肌,控制舌的运动方向)。腭舌肌由迷走神经的咽支(经咽丛)支配,属于咽肌的一部分,参与吞咽时的腭舌运动。临床意义:舌下神经损伤可导致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健侧颏舌肌收缩使舌尖前伸,患侧无力而偏斜);面神经损伤(如贝尔麻痹)可引起舌前2/3味觉丧失及同侧表情肌瘫痪;舌咽神经损伤则导致舌后1/3味觉和一般感觉障碍,伴吞咽困难。2.结合解剖学知识,分析右侧内囊出血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其机制。内囊是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分为前肢、膝和后肢三部分,是大脑皮质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损伤后可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右侧内囊出血(常见于高血压脑出血)可导致以下症状:(1)左侧偏瘫(运动障碍):内囊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皮质脊髓束通过。皮质脊髓束在延髓交叉至对侧(锥体交叉),支配对侧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右侧内囊出血损伤右侧皮质脊髓束,导致左侧上、下肢骨骼肌瘫痪(硬瘫,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同时,皮质核束损伤可致左侧脑神经运动核(除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支配外,其余接受双侧支配)的支配障碍,表现为左侧面神经核下瘫(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右侧)和左侧舌下神经核下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2)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内囊后肢有丘脑中央辐射(丘脑皮质束)通过,传导对侧半身的痛温觉、触压觉及本体感觉至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右侧内囊出血损伤右侧丘脑中央辐射,导致左侧半身(包括头面部)痛觉、温度觉、精细触觉和运动觉丧失。(3)左侧偏盲(视觉障碍):内囊后肢后份有视辐射通过,由外侧膝状体发出,经内囊投射至枕叶视皮质(距状沟两侧)。右侧视辐射传导左眼颞侧半和右眼鼻侧半视网膜的视觉信息(即双眼左侧视野)。右侧内囊出血损伤右侧视辐射,导致双眼左侧视野偏盲(同向性偏盲)。综上,右侧内囊出血可引起“三偏综合征”:左侧偏瘫、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左侧偏盲,是内囊损伤的典型表现。此外,若出血波及内囊前肢的额桥束,可能出现左侧共济失调;若血肿压迫下丘脑或脑干,可继发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紊乱等。四、案例分析题(30分)患者男性,58岁,高血压病史10年,晨起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随即出现左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查体:BP200/120mmHg,意识模糊,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左侧痛觉减退,双眼左侧视野缺损。问题:结合解剖学知识,分析患者症状的可能原因及各症状的解剖学基础。答:患者症状符合右侧内囊出血的典型表现,分析如下:1.病因推测:患者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表现),结合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最可能为高血压导致右侧豆纹动脉破裂(豆纹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的分支,呈直角从主干发出,受血流冲击易破裂,称“出血动脉”),引起右侧内囊区出血。2.症状的解剖学基础:(1)左侧肢体无力(肌力0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为左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因右侧内囊后肢的皮质脊髓束受损。皮质脊髓束起自右侧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经内囊后肢下行,在延髓锥体交叉至左侧,支配左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左侧肢体运动。损伤后,脊髓前角细胞失去上运动神经元抑制,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硬瘫)。(2)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左:为左侧面神经核下瘫和舌下神经核下瘫,因右侧内囊膝部的皮质核束受损。皮质核束起自右侧中央前回下部,经内囊膝部下行,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左侧支配面神经核下部(控制口周围肌)和舌下神经核(控制舌肌)。右侧皮质核束损伤导致左侧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失去支配,表现为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右侧(健侧),伸舌时左侧舌肌无力,舌尖偏向左侧(患侧)。(3)左侧痛觉减退:因右侧内囊后肢的丘脑中央辐射受损。丘脑中央辐射起自右侧丘脑腹后外侧核(接收左侧半身的感觉信息),经内囊后肢投射至右侧中央后回,传导左侧半身的痛温觉、触压觉。损伤后,左侧半身(包括头面部)痛觉传入受阻,出现感觉减退。(4)双眼左侧视野缺损(左侧偏盲):因右侧内囊后肢的视辐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