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动和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变力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牛顿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二、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与质量有关。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注意:由于,具有,因为惯性是对的。受到、获得、惯性力是错误的。惯性不是一种力

二力平衡

一、定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平衡状态)

受力平衡: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不平衡:做变速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改变。(人造卫星)

摩擦力

一、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分类:静摩擦

动摩擦:①滑动摩擦力②滚动摩擦力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条件:①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且相互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两个物体间发生相互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影响因素:①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粗糙程度

增大摩擦: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④缠绕

减小摩擦: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④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不全是阻力也有可能是动力,如传送带运送货物。

初中物理高效学习方法

理解记忆

各位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有非常多的公式、实验现象、物理规律需要记忆的,如果各位初中生死记硬背的话可能将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泯灭掉,而且记忆也并不牢固,所以各位初中生要进行理解记忆,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将所需知识全部记忆住。

在做题中总结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物理一定会做很多物理练习题,但是大家要在边做题的过程中边总结,明确常见题型的考点和解题套路,如果能摸透物理的得分技巧。那么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另外初三学生还应该注意自己做的练习题是否具有典型性,大家做一道好题胜过盲目做三道无用题,聪明的学生懂得通过一道典型题反思这类的练习题,在考试中,很多时候考察学生的知识点都是换汤不换药,但是需要学生勤总结其中的解题套路与规律。

重视物理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很多地方都需要学生掌握实验知识,实验的很多小细节都可能成为中考的一个考点,而且如果初三学生能将实验的原理都掌握熟练,那么做到相关的练习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初三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听老师强调重点,如果可以动手实践,要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严格遵守每一个实验步骤,仔细思考各个实验的原理。

中考物理大题答题方法

针对于中考物理的大题,初三学生可以采用先猜后解的答题策略。就算是这道物理大题初三学生不会答,也要把答案蒙上。对于中考物理电学这一部分,一些比例题给出的都不会很大,所以可以先猜后解答,如果猜不出来的在写解。同样的对于中考物理力学大题也可以。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从实验中得出,它是通过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 / 2

4.末速度V=V+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 / t 以V_为正方向,a与V_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 s 加速度(a):/ s2 末速度(Vt):/ s

速度单位换算: 1/ s=3.6/ 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 自由落体

1.初速度V_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 t2 = 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

1.位移S=V_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 – g t (g=9.8≈10 / s2 )

3.有用推论V_t 2 - V_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ax=V_ 2 / (2g) (抛出点算起)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 2.竖直方向速度V_=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 t 4.竖直方向位移S_=gt2 / 2

6.合速度V_t=(V_x2+V_2) 1/2=[ V_2 + (gt)2 ] 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_ / V_x = gt / V_

7.合位移S=(S_x2+ S_2) 1/2 ,

学习要求

1、知道各种运动形式,能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

2、理解速度概念,能对速度单位换算及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

3、通过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理解惯性,并能用它来解释有关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惯性方法。

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所处的状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原因。

学习重点

1、速度概念、单位、公式及简单计算。

2、惯性。

3、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②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③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④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⑤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⑦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⑨v=s/t→s=vt,t=s/v

⑩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km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F)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THE END
0.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力作用.√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分析(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应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7i3;>j665lf5:8fee>9h9=6f4;f7k<8:
1.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它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静止下来 24-25八年级下·山东淄博·月考 查看更多[1] jvzquC41|wpvcw3zmy4dqv46s4?72?<290nuou
2.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则运动状态()A.一定改变B.一定不改变C.不分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解答 解:当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故jvzquC41o07139okclobq7hqo1i{yu4ujkzjaria36:f8;<3c5g89=g6d6j62A6hc982eo
3.当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力,但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因为可能受平衡力. 解答解: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当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因为如果物体所受力为平衡力,则运动状态就不改变.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h6g9Afdg285e;g664jf;;h:;472:nk6d
4.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C.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本题考查力和运动的关系,由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判断. 解答解:A、若物体受平衡力时不会改变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B正确;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ekd8>8fh675g96fge>cd@66c2h12ljef
5.外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解答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则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加速度、加速度、外力 点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于受到外力而改变的,但若受到的外力是平衡力,则其运动状态不变,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q1ujoukhnfad;fgAi9ch?:2j6;h3<3:o9hec=7;:;f9
6.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静止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B.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答案】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力和运动有关的物理知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关键取决于其受到的外力是否是平衡力.若为平衡力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dj3d@ke789e6nkgc2;g3:=954g32B>6f
7.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运动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f9d5j85:e?64A;ce7>62A769863ck
8.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题目和参考答案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的加速度a不为0,故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以上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q1ujoukhnfadi59jk46h>f4j=:6g8cc=9c;hk39=j4d
9.A.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B.物体不受外力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它一定处于静止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它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故A正确;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5=:eB6f85774>i6f26e7:8hg68c9m:cg
10.方向改变.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物体由动到静,由静到动,以及运动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以及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解答:解: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速度或方向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c7bfoi794672>jce5h99m8:68<8;oj75
11.或“没有发生)改变.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题目和参考答案(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解答解: “旋转木马”正在匀速转动,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发生了;一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以及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识的应用;还要明确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56:dl8d34?3;=jg34>c7j92h6kbglgd3
12.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只要是运动的物体.就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2)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速度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B、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因此运动的物体不一定受到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出于静止状态也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选项说法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494:@7f2gg9cogh6;89eBiccg766Ak87
13.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D.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答案】分析:本题要明确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则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g;3dBj568615Bj7c2i8dA6::::13o948